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懂得自律和学会爱。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本书的作者,毕业于哈佛大学,长期从事心理治疗方面的工作,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
1、自律的过程,是克服懒惰的过程,是一个人逆商的过程,甚至也可以说是痛苦蜕变的过程。
要做到自律,首先你要懂得推迟满足感。作者给其中一位病人治疗的时候,这位病人是企业的高管,但生活总是不尽人意,愁容满面,作者与之交流了好久,也没找到根本的症结。一次与病人吃蛋糕的机会,作者发现这位病人先将蛋糕上的奶油先吃完,然后再吃下面的蛋糕。作者就问这位病人:你平时都是这么吃蛋糕的么,把奶油先吃掉?“是的,我平时就是这么吃的”这时,作者知道为什么这位病人,企业的高管,生活会过得一塌糊涂的原因。因为他不懂得延迟满足,在问题面前,总是先把简单的,自己感觉能顺利完成的问题解决掉,最后只留给自己一堆头疼的问题。
生活中也是不缺少类似的人,遇到让自己无所适从的问题时,最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棘手的问题,而是选择等待,甚至幻想问题能自行消解。这是在选择逃避,每天活在恼人的问题中,生活何来的满意?
人生苦难重重,直面苦难是痛苦的根源,解决苦难,才能一次次地完成自我升级。
推迟满足感也体现在亲子的教育上。父母不能教给孩子一些实质性的东西,但可以通过自身、环境来影响到孩子,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如果父母不自律,酗酒抽烟,他们的孩子也是没有节制的;如果父母自律,在孩子面前有控制自我行为的能力,那么孩子的生活也是井然有序的。在教育孩子推迟满足感时,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不要让他们陷入‘今朝有酒今朝醉’,先抓住眼前的快乐再说的不自律的生活模式。
2、自律的第二层面,承担责任。一概地推卸责任,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极端地还会患上‘人格失调症’。集中地体现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上。“要不是因为你们,我早就离开这个家庭了””我的神经衰弱,都是为你们付出造成的“……患有这样人格失调症的父母,他们的孩子的人格怎能可能是健全的。
3、忠于事实也是属于自律的范畴,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这里作者给‘移情’的定义:将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处事模式,照搬到成年环境中的行为——哪怕它们已经不在适用。当下‘巨婴儿’的出现也是移情的一种表现,所以我们必需要忠于事实,突破移情,这样才利于问题的解决。
4、自律的最后一条:保持平衡。这是对以上三个层面做法的备注。既要推迟满足感,又要过好当下的生活;既要承担责任,又要推卸不必要的责任;既要忠于事实,但在一些情况下也要允许白色谎言的存在。
保持平衡,建立富有弹性的约束体制,就要在理想、目标、责任之中达到微妙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要学会放弃,人生的成长的阶段,也是一个不断放弃的过程。首先你要放弃无需对外界做出回应的婴儿状态;放弃无所不能的幻觉;放弃完全占有父母亲的欲望;放弃童年的依赖感;放弃心中父母完美的形象;放弃青春期自以为是,拥有无穷潜力的感觉;放弃无拘无束的自由;放弃青春时期的性吸引力;放弃长生不老的空想;放弃对孩子的权威;放弃身体健康……接受这些东西的离去,是我们不断走向成熟的体现,这也是在保持平衡的过程中的需要具备的心态。
5、爱是自律的动力,作者将爱定义为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和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坠入情网不是自我界限的拓展,它是自我界限的短暂崩溃,是生殖器引发的性欲。青春时期的自我界限是封闭的,当你遇到那个感觉懂你的人时,自我界限是短暂崩溃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之后,当你冷静下来,你会渐渐发现你们的想法并不是那么的合拍,自我界限又重新封闭起来。
那么自我界限要怎么得到拓展?
书中也给出了答案:当我们走出舒适区,为一件事情努力付出,自我界限就开始向外拓展,随着不断地往外拓展,这种延伸状态趋于稳定,自我界限也就发生了永久性扩展,自我价值就得到了实现。
真爱就是自我界限拓展的一种方式。那时的我们共同为一件事情努力着,自己和ta灵魂在不断延伸,奔向心爱的对象,驱动自己付出努力,并且做到自律,在这过程中使自己和对方的心智不断成熟。
爱,能使我们付出动力,自我界限能得到拓展,从而达到自律。
6、过分依赖不是爱。将自己的孩子,父母,伴侣当成自己爱的全部支柱,当他们从我们身边离开时,带来的空虚感、寂寞感我们无法逾越的时候,这是过度依赖的表现,不是爱。
7、精神贯注不是爱。爱金钱、爱权利、爱宠物,如果在爱的过程中,心灵不能得到滋润,自我界限不能得到拓展,这就是精神贯注,不是爱。
8、自我牺牲不是爱。自我牺牲只是给予者把爱当作幌子,未真正认清爱的本质,盲目地倾注自己的爱,不能使对方的心智得到发展,自我界限得不到拓展,这也不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