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书院园林的造园特点(二)

二、书院园林的造园特点

       书院园林环境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书院基址的选择;二是在确定基址后,根据环境的特征和书院的特点,进一步营造书院内园林环境,从而使之与环境更好地融合,并满足书院“藏修息游”的需求。浙派传统书院园林在相地选址、叠山理水、园林建筑等方面与浙派传统私家园林类似:书院园林择址历来十分慎重,重自然环境的清幽之胜,重人文环境的名贤之迹,以营造一种利于讲学、读书的良好氛围,追求自然山水与人文环境的结合,以给人更深刻的教育影响;书院中园林建筑较为多样,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为文人雅士提供赏景、冥想、感悟、吟诗诵读之处,为书院创造更加丰富的空间层次。

       相对而言,浙派传统书院园林在植物景观和意境营造两方面更具特色,简述如下。

(一)寓教于景的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是浙派传统书院园林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古有孔子杏坛讲学之说,“环植以杏”或堪称讲学环境绿化之始。由植物所构成的书院环境,为读书人的学习和生活起居提供了理想环境,因此植物是书院满足学、居与游等功能所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书院内部的院落形成多个具有通风采光效果的内部小环境,植物在其中起到美化作用,营造良好氛围;书院内的园地更是书院绿化的重要部分,其中花木扶疏、盆景曲池,充满生活情趣,形成适宜的读书和生活的环境。

       浙江传统书院内花草果木众多:春有桃花、杏花、梅花;夏有荷花、睡莲、紫薇;秋有芙蓉、桂花、银杏;冬有蜡梅、山茶等。植物作为书院内唯一有生命的构园要素,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得浙江传统书院充满着生机和变化。

1.自然之趣

       《礼记》曰:“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藏,得藏于僻静之处;修,得修于空灵之境;息,得息于宁静之所;游,得游于山水之间。文人追求“宁静致远”的心性境界,寻求幽雅的读书环境,能够满足其藏修息游、修身养性、成就人才的要求。因此,无论是书院的环境选择还是庭院景观的营造,都力求风景名胜之地,寻求自然朴素之所,并利用植物的自然习性和季相特征而使书院呈现出自然之趣。

浙派书院园林的造园特点(二)_第1张图片

       (1)得自然植被之胜

       古代书院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讲究寄情于山川花木,强调在与自然环境的交流中陶冶情操。浙江省自然资源丰富、山区地形复杂,其书院建设基于得天独厚的山水地形和植被资源,依山就势,借景生境,形成自然朴素的书院外围环境。“地方依书院之名而昭显,书院亦得地方山水精神而愈荣”,置于山水之间的书院,外围环境的植物往往形成风景点,烘托书院整体氛围。杭州敷文书院又名万松书院,于凤凰山万松岭报恩寺遗址上改建而来。书院三面环山,怪石嶙峋,古藤虬结,泉水清冽,清丽静穆,因白居易《夜归》之“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而得名。早在唐代万松岭上就有许多松树,山风过时,涛声一片,著名的西湖十八景之一“凤岭松涛”就在书院内。书院利用松树四季常青这一特征,得以藏书院于满山松林之中,而声声松涛更衬托出书院环境的安静。浙江省因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降水充沛,拥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因此,浙江传统书院大多以自然植被为基底,建设在松科、柏科、樟科、壳斗科、冬青科等常绿树木繁茂的山林间,藏匿于参天树木之中,旨在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有利于潜心学习、陶冶情操。

《题子侄书院双松》提到:“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可见,植物的花开花落、叶展叶落、叶色变化、盛衰枯荣等不同的季相景观特色,使原本单调的书院呈现出不同的四季之美,表现出书院园林环境的季节性特征。正是四季所赋予植物的特征变化,造就了龙泉仁山书院的“老梅欺雪”、“半堵秋山”,使书院富有诗意;而书院中的人们,更是通过观察植物的季相变化来感知四季的更替。

       植物作为书院内唯一有生命的构园要素,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得书院充满着生机和变化。因此,浙派传统书院注重植物的春华秋实、四季变化,并以此来呈现书院色彩绚烂而富有变化的园林景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浙派书院园林的造园特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