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最二的年纪选择了诗与远方

        我是在初二的时候,通过一本叫《课堂内外》的杂志,知道“gap year”这个词的。  

       那时候,第一次知道了原来大学毕业后不是一定就要紧接着要参加工作的,原来真有那样的是出于自我选择而不是生活所迫而浪迹天涯的人,惊叹于那些人的勇气与情怀。记得当年跟座位周围的同学谈起那些国外打工的人,我说我以后也想那样做。他们都对我的想法嗤之以鼻。没想到多年后,我真的过上了我曾今非常向往的杂志里的生活。

       不过,当年我也是图样图森破,后来长大点才知道国外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呀,需要能合法停留的签证。签证类型不外乎留学签证、工作签证、旅游签证等。我自己没有留学的打算,家里的经济能力难以负担这样巨大的开支。工作签证的话,除开是驻外工作,不然还得考虑国籍啊移民啊之类的问题,我并不想离开我天朝,而且工作的话不能随心所欲地到处浪。旅游签证停留时间短,而且不能合法工作,没法自己挣路费。我这才了解到,为什么通常是国外的年轻人喜欢gap year,国内也只限于港澳台了,因为他们持有一种叫做“打工度假”的签证,有的地方甚至根本不需要签证,而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这种签证是不对中国大陆公民开放的,当时我就是一脸黑人问号脸,exo me?

       好在幸运的是,等我长大后,陆陆续续有几个国家开始对大陆开放打工度假签证。之前是新西兰每年向中国大陆开放一千个名额,相信有不少人是通过非诚勿扰的新西兰专场知道这么个事的。据说日本韩国也有开放,但因为语言不通外加旅游很方便所以不做考虑,未曾研究过。

       而这个将我年少时的流浪的梦想拾起来的契机发生在大三的寒假,在澳洲留学的姐姐回国过年,我想着大学最后一年半的时光好好攒点钱,争取办个旅游签去澳大利亚毕业旅行,于是开始百度旅游签证的具体要求,意外搜到了澳大利亚即将对中国大陆开放打工度假签证的信息,一下子就把我尘封多年的年少时浪迹天涯的梦想又激活了,刚好那天晚上我姐姐来我家吃饭,我拉着她问了好久,关于澳大利亚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工作好不好找,工资怎么样,能否养活自己等等,确认了打工度假这个方式行得通以后,我确定了大学毕业后要去南半球看看这个美丽的国家。也就是说,我在官方还没有正式发布文件,第一批澳大利亚打工度假名额还未发放的时候,我就开始着手准备申请名额的事宜。

       之后的事情一路都按照我的预想一步步发展得很顺利。因为这个签证的申请还是要一定成本的,考雅思、签证本身的价格、体检、公证、去体检和递交材料的路费、出国前准备的一年的行李等等,前前后后也是笔不小的开销,开始还挺心疼的,但是比起其他的方式成本已经很低了,而且到了澳洲找到工作一个月就能把这些钱挣回来也就释怀了。更幸运的是,本想着靠做兼职和争取拿下后一年的奖学金,爸妈再资助点就好。结果我在刚进入大四就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机会,整个大四一年牺牲了节假日和宅宿舍看剧吃零食的悠闲生活,每天起早贪黑,换来了比起大部分同龄人都优越的生活水平,有了清算自己购物车的底气,挣到了签证申请前后所有的费用,还去西北地区毕业旅行了一圈。

       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这样在国外待一年要花很多钱,其实,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家也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这是一种低成本的看世界体验不同文化的方式。也是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初衷之一,告诉我周围的那些不满足于现状想出去看看又束手无策的年轻人们,其实,诗和远方,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加粗)

       同样,还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想花一年的时间去做这样一件事?一件看似对找工作没有什么帮助的事,甚至还得辞掉本身前景不错的工作以及错过应届生招聘,回来后不还是得一样的找工作?况且还比同年人少一年工作经验。

       其实,从想好要申请这个签证到签证名额到手的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也曾摇摆不定过。想过考研,想过继续从事我大四就一直在做的工作,争取毕业一年后能申请转正,想过考教师资格证,因为当老师有寒暑假……

       然而,现实是,机器人一样的重复和枯燥并且压力大的工作总是令我倍感压抑以及怀疑自己的价值。想换份工作,却发现自己一无所长,普通大学毕业,没有储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关系,脑袋不聪明,长得也不漂亮,还个子矮,完全没有竞争力。所以不敢辞职,每天守在办公室里机械化地重复着每一天的工作,一边不甘一边又不敢。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想要立足,不是指的仅仅混口饭吃。要么有知识,要么有技术,要么就有运气。不要说能力,这个说法太虚了,每个人的能力可能体现在不同的方面,而且除开真的特别突出,天赋异禀,大多数人都差不太多,而且很多差距后天努力可以弥补。最终,我发现我什么都没有,于是,我得从现在开始去积累和创造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定义不明确,也许是硬件方面的,如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更多的可能是塑造一些看起来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能力,比如对多变的陌生环境的良好的适应能力;对突发状况的灵活应对能力;顶得住生存压力,能放下国内所有的懒惰,娇气和玻璃心的坚强的独自生活能力等等,这些俗称,软实力。也许这些所谓的能力一时半会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往往正是这些能力组合出一个具有优秀品质品格的人,而往往具有优秀品质品格的人能走得更远更好。那么,离开稳定的现有生活环境,去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地方,独自生活一段时间,在那个过程里,慢慢地去经历、体会、思考、学习、感悟最终实现对想要变成的那个样子的自己更接近一点,不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么?

       以上是从功利一点的角度出发的想法,另一个角度从理想出发,“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趁着现在年轻,父母还健壮,自己也没有家庭,无牵无挂,出去看看世界,体会不同的文化,品尝不同的美食,去看不同的景致,认识不同的人。增加生命的深度与厚度。当一个人见识的多了,会更具有包容性,格局会更大,很多曾今纠结心烦的事也不会太care了,所谓更大气,更坦然地面对生活给你所有的难题。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可能就没有机会再做了,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况且就当是出去旅行了,只不过时间长了一点而已。

       这里,我得感谢我有个开明的家庭,没有他们的支持我可能也难以坚定地走过来。有个曾经对我很重要的人对我说过,不是说想做就试试,既然想做我就一定要做到,不给自己留遗憾。这句话给了我相当大的勇气。

       我总觉得中国人的一辈子过得很急很规矩,急着上学,急着找工作,急着结婚,急着生孩子,然后管着自己的下一代继续按着规定的轨迹急着做好每一个步骤,生怕偏离轨道,在老一辈的教育下在所谓的该做什么事的年纪做什么事。所以,没找着真心喜欢的工作,将就着做,因为我就在该工作的年纪;没碰着真心心动不已的人,就被家里介绍,就去相亲,寻思着门当户对条件不错的对象,将就着就结婚了,因为我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了,尤其是女方,再不结婚你就难得嫁出去了,对,嫁出去就是终极目的。或者是跟对象处着,并没有去组建和维系一个家庭的决心与成熟度,就匆匆结了婚,因为我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因为过了年纪不好生育,所以不管自己是否有养育一个小孩的经济实力与精神实力,匆匆生下小孩,然后一家人供养着小孩,还要攒钱买房买车,大人辛苦,小孩也辛苦,因为我到了该生孩子的年纪;对,人就是和动物一样,一定要繁殖后代,为了老了有个依靠,一定要繁殖后代。然后将就着就凑合着过了一生。回过头来唏嘘遗憾无限,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问过我妈妈,人这一辈子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上学,读书,工作,结婚,生孩子,养孩子,老去,死亡。当然,这个问题太深奥,即使多年后的现在我也想不清楚,这也是人类文明开始以来一直以来没有固定答案的命题。

       当然,我也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我没有资格去评价这样很多人轨迹着的一生的生命模式,即使是走过一生成就巨大的伟人也不能,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有的人就喜好安逸,自己乐意一个劲的一个轨迹一个轨迹地过,乐在其中,不在乎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要他冒些险去做轨迹外的事他也不开心,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我也不是说选择gap year就一定正确或者多么高尚,首先,我不在乎正不正确,人生如此漫长,我犯个错还没时间弥补啦?而且我更注重的过程,是体验,很多事情是不能单纯用结果来衡量对错的。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我只知道我不选择开始,将来一定会后悔。另外,毕竟我也才刚开始gap year半个月,不能用自身经历来证明我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它能对我产生多么正面的影响。这本身不过是人生多种选择中的一种选择而已,并不存在什么高尚不高尚,同上一段一样,每个人的选择都值得尊重。最后,一个人如果不抱有一个学习的积极的态度,不读万卷书的人,行了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而已。

       认识了不少来澳洲打工度假的朋友,很多人都出于不同的目的,有的为了转学签实现留学,有的想过来工作攒钱,有的经济基础雄厚就想过来好好玩一年。我应该是最纯粹的whver打工度假者之一了,就是工作攒旅费然后旅行。其实说来说去这么多,最终决定的还是就是想做,那么就去做了,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

       22岁,数字表面上最二的年纪,从人生阶段来说,很多人这个时候都处于即将踏入或者刚踏入社会的年纪,也是个很迷茫无助同时又充满无限可能年纪。我在这个最二的时候,选择了诗与远方。有个学妹说了句让我很感动的话,她说:多少人有看世界的梦想,可周围那么多人只有我真正去尝试做这件事,佩服我的勇气。说实话,心里也是有点小骄傲的,虽然我一无所有,但我一直努力在做自己,不曲意逢迎,不妥协,努力遵从内心去生活,而不是活在父母的庇佑下,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最后,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无意judge任何人的选择。主旨普及gap year的概念以及打工度假这种可行的方式,给蠢蠢欲动又无从下手的人们以身示范另一种选择,一种低成本看世界的方式。愿每个不愿被束缚的灵魂都得以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最二的年纪选择了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