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声音||唐诗赏之二

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一、用典分析

本诗重用典。四句话,三句有典故,字字可深究。

脉脉一句化用的是汉乐府里:《迢迢牵牛星》一诗。本诗化用了最后一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鹊飞一句,化用汉丞相曹操的:《短歌行》一诗。本诗化用了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蝉噪一句,化用南朝诗人张正见的:《赋得寒树晚蝉疏》一诗。本诗化用其中: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取《唐诗鉴赏辞典》中的说法)而蝉本身在古代是高洁之士的象征。

其中以最后一句典故比较少见。

二、词句分析

这首诗是上官仪在高宗朝为相时,在东都洛阳于早朝的途中写成的。……早朝的地位特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他,在“入朝洛堤步月”的途中心境应该是复杂的。怎么说呢?使命感、责任感、辛勤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并存吧。

私以为这个分析很不靠谱。

本诗四句话,每句都有一种郁郁不得志之感。

如首句,典故用的是以织女口吻写的怨女诗,意在“不得语”。上官仪以织女比喻自己,以银河比喻洛水(细想甚至有以王母比喻武后之意)。也就是说,作者正是要表达自己不能在朝政中发声的感伤。

次句虽无典故,然这五字写实而富有动感。私以为,作者想表达的是自己勇往直前,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所以用了历字。

三句用典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短歌行》,意在“何枝可依”。借《短歌行》表达了朝庭的不安、人心动荡。充满忧虑之感。

张诗原意有风雨寒士失意不平之意,而这种情况在任何时代都有,唐初概莫能外,上官仪用诗句表明,作为宰相,他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四句用典如果如上所说,个人觉得与其说上官仪为寒士失意不平,不如说在为自己失意不平,甚至预感到了自己悲惨的未来。

三、全诗欣赏

上官仪的诗在唐代就被誉为“崎错婉媚”的上官体,以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是的声辞之美为要。

诗句初看,给人以风景名画的感觉,有大河;有长堤;天上月落日出;空中雀鸟啼啼;虽在夏夜秋初,却不燥热,有鸣蝉悦耳,夜风吹拂。从声到色,简直一幅立体画面扑面而来。

然而,在这有声有色的画面中,却是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不能将自己的思想畅所欲言给皇帝;即使骑着骏马也只能永远跋涉在路上;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得遇明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只能在日益严峻的政治形势面前保持自己的本色罢了。


写唐诗赏析,源于我和木蕊蕊的一段对话。她建议我不要单纯的只每天一首诗,要么背起来,要么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这首诗的看法。

鉴于我不靠谱的记忆力,还是把读诗时的所思所想写下来比较好。

于是就有了这个系列的小文。打算用统一的格式,千字以内的字数,不写注释,不写白话的释意,不涉及音韵等专门学科。

我的参考书目是非常经典的《唐诗鉴赏辞典》。如果有其他相关的参考书目,也会列出来的。

请大家留言,谢谢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的声音||唐诗赏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