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古镇骑行

     在上看到一句话:没有看不完的风景,只有看不完的人。的确,选一个惠风和畅的日子,约上三五好友,暂时离开校园的方寸世界。一路赏景,一路识人,青春作伴。

     很喜欢骑行,看苍茫的黄土山岚,听清风拂过耳畔。今年清明,在车协的组织下,二十几个此前互不相识的小伙伴,又开始了一次骑行之旅。

一·人在路上,心在云端。——骑行篇

     从兰大的校门口出发,离开熟悉无比的校车归属地。从榆中盆地到不知名的黄土山地。其间盘山公路如丝绸般缠绕在连绵的黄土山地间。在无数的上坡路程中,或许艰难踏车,感受体力与坡度的真实较量,或许缓缓推车,体会脚步与公路的贴合感。于是,站在山巅,爽籁发而清风生,看起伏的黄土脊梁,在无边的苍穹下,是否会生发出一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之感?无限风光在险峰,哪管路途远且艰。

     

4月2日,兰大校门口出发

   

春暖花开,古镇骑行_第1张图片
起伏的黄土高原

      从榆中到青城古镇全程90余公里,共历经11个小时。在骑行中,大家总是很在意对于时间的把握,原因无非是出于对于目的地的企盼。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一个小时可以骑多少公里,下一个小时我们又将到达哪里,其间飞逝的分分秒秒,走过的每一里路,我们都有真真切切的体会。想起时常坐在书桌前玩手机,两小时过去,浑浑噩噩毫无察觉,我想:骑行,在路上,风会告诉你时间的意义。


推吧,推吧


春暖花开,古镇骑行_第2张图片
骑呀骑

      古人云,无人问津,津便是渡口。而我以为,骑行中停靠的每一个地方,也可称之为渡口。我们总是在匆匆赶路,而暂时停歇的地方,会让你生出别样的情愫。或许是崖边的一片枯黄杂草,偶然发现其间冒出的一点新绿;或许是路边的一棵树,休整时会看其纵横的枝桠;或许是远山上的一座寺庙,太远而听不清那铮净梵音。时间有如粘合剂,让你对渡口有持久的记忆和感情。若干年后回忆起,那些地方我来过,记得那片草,那棵树,那株花,那座房子,那淙淙流水······


春暖花开,古镇骑行_第3张图片
感觉坡有些·滑~~




春暖花开,古镇骑行_第4张图片
瞅啥呢?

二·青青垂柳色,黄河古镇边-——游玩篇

       常恨春始无觅处,不如转入古镇来。我只能说:画风突变。伴随着夕阳,车队从山地转下到沃野平原。此处塞北风光给人以江南水乡的既视感,绿澄澄的黄河水在平原上悠悠地向远方流荡,孕育了这片旖旎的塞外江南。黄河堤岸边一排高大的乔木,车队于夜晚的清凉中驶入农家小院。


春暖花开,古镇骑行_第5张图片
大漠月如钩么?

      清晨,起床,在住宿的院前看到几树开得正繁的春花。想起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暖花开,古镇骑行_第6张图片
福不福


其实花离墙有些距离,可能出不来

    接下来就是此次出行的重头戏了。时值清明节,镇上游客颇多。据史记载,青城古镇为宋仁宗年间秦州刺史狄青巡边时所筑,所以叫青城。历史上的青城是以水烟为主的货物集散地,水陆交通发达,北京、天津、太原等外地客商云集,泊来文化使得青城古民居既有山西大宅院风味,又有北京四合院的格式。(摘自百度)我们挨个参观了以下几个必去的地方。

      罗家大院,想必也是古时的豪门了。庭院深深深几许,院内房间分别陈展民间生活物品,可以算是小型的博物馆了。我现在还记得的就是一个老式织布机,一个摆在室外的大木头架子(据说是用来制作水烟的)。还有黄河奇石,我个人觉得也就名字起得好听点儿。此外,还有房间陈展着一些刺绣和一些清时的生活用品,比如女性用的肚兜,小脚鞋,烟管,和其他零零碎碎的东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木头窗框上的各色窗花,有水墨画,大多是山水花鸟,还有中国红的剪纸。还值得一提的就是,电视剧《老柿子树》和《黄河浪》都曾在此取景拍摄,虽然我都没看过吧。


恩,大木头架子


水墨窗花


木门木窗铁琐链


感觉走着咯脚

      青城书院,人闲花静开,鸟鸣绿芜中。走进去的第一感觉就是清幽,院子小而紧凑,院内种有长青树,鸟鸣声声入耳。走进最里面的孔子像前,煞有其事地拜了三拜,希望期中考能考好点吧。两侧的房间有上课的教室,摆着长条桌椅,我从群里的图片中看到有人在玩cosplay,扮演老师和学生。还有一个房间是老师睡觉和办公的地方,外屋的墙上张贴着此书院的累累战绩,即考上了多少人等等,就是现在的高考喜报吧。书院的旁边是碑林,并没有什么好说的,就不赘述了。


阳光下奔跑的孩子


春暖花开,古镇骑行_第7张图片
孔子像


春暖花开,古镇骑行_第8张图片
书院内的fa fa

       高氏祠堂,是一座四合院,其中殿堂、廊坊共计20多间,过厅还悬有咸丰皇帝赐予进士高鸿儒的匾额。室内有许多文献资料和图片关于现今高氏后人的发展情况。


这不是高氏祠堂,发张凑数


      城隍庙,原址初为秦州刺史狄青的议事厅,故又称“狄青府”,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1038~1039年。进入大门会看到一个写有“你来了”的牌匾,仿佛与鬼神有约,而今赴约而来。走过一段低矮的路后向后看有一个不太高的戏台,不知何时会唱念做打,咿咿呀呀。我们正好有幸赶上当地的民俗大戏——城隍出巡。庙内靠后的侧房看见很多参演人员正在换装准备,大多为当地年长的男性。大约10点左右,庙前的狄青广场拉开了大戏的序幕。首先是穿着中国红衣服的大妈们发出了她们的广场舞技能,旋转跳跃,永不停歇,当然为她们的敬业精神点个赞。然后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大佬们登场了,城隍老爷们坐在轿内,数人抬轿,百人跪拜,后面跟着一大票信众。前面开路的有许多道士,法师,还有其他龙鬼蛇神的法器,整个队伍浩浩汤汤,道路两旁挤满了人。当然我因为个矮,没有占据有利地形,很多情形都是大家口述给我的。民俗活动具有地方特色,饱蘸民族风情,发扬传统的浓郁民俗特色活动,对于激发人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我有剑,你没有


春暖花开,古镇骑行_第9张图片
信众



春暖花开,古镇骑行_第10张图片
嗯,我来了


三·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情谊篇

   当我站在古镇宽敞的大街,看着远处渐小的山峦,我想着这里是典型的西北小镇,想象着一群穿着皮裘大衣的人骑着快马,挥着皮鞭,一阵惊嚷,疾风而过,想象着电影中的场景。来感受大漠的豪迈粗犷。

此街应有劫匪过

     有人说,旅行不在乎终点,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还有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景色。的确,当收获到一种来自朋友间的感动,似乎又触及了那片尘封已久的本真。


春暖花开,古镇骑行_第11张图片
等待

     这次骑行,我撺掇了室友和我一起,这是她的第一次骑行,看着她把车摔进沟里,总是先人一步的推车前进,在黄沙漫天中艰难跋涉,我想她经历过艰辛,也感知在路上的感觉和意义。


春暖花开,古镇骑行_第12张图片
推车小分队

      "把包给我吧“,当我背着最大的包,推着车走一段绵长的上坡时,听到这句话。其实每一次骑行,都是相聚,大家经历过同一段旅程,在一言一语中交心,成为朋友。多年后回忆,我和谁谁谁,去过哪哪哪,那段青春,有你们在场。


春暖花开,古镇骑行_第13张图片
就是此包

     旅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拍拍拍。无论是个人“搔首弄姿”,各种摆拍的“来过”照,还是人多脸小,模糊不清的集体照。其实拍下美景美物,保留的是当时的一份心境。无论是街头的乞讨老人,还是阳光下奔跑的孩子,亦或是门前的玉米,还是街边的柳树,天边的那抹夕阳,只要是纯真的美好的,都应当被留恋。


背影


摆得很整齐


老人

   归程,同行者拍于火车站台上。青春没有归程,期待下一次出发······


春暖花开,古镇骑行_第14张图片
June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暖花开,古镇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