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如何提升出游体验?

上大学是大部分人真正离开家开启全新生活方式的节点,对陌生环境和大千世界的好奇心会非常强烈,出游的劲头很足,我大学跑遍了西安的大街小巷和秦岭北麓稍有名气的峪口,毕业前还以西安为中心开启了毕业旅行,西线--天水、兰州、西宁、青海湖,北线--延安、米脂、榆林,南线--陕南镇安、重庆;现如今,参加工作几年后,那股出游的劲头基本消退了,原因可能在于出游带来的体验不再像过去那样强烈,偶尔出去也仅仅是为了透透气,对于这种变化,通俗了讲就是大家见多识广后产生了审美疲劳,如果换个偏学术的表达,就是“概念丰富度”的跨越式提升大大降低了出游的稀缺感体验,这个要归因于现代社会发达的信息传递效率。举个栗子,一个人没去过皖南赣北,但可以通过网络看到皖南赣北知名景点的视频和图片,皖南赣北地理地貌就作为一个概念被储存进了大脑,等到真正去了皖南赣北后,看到的美都在意料之中,自然难有特别惊喜的体验。假如退回百年前,让一个没出过远门的西北人去江南走一趟,他在南方看到之前没见过而且无概念的事物,强烈的体验也就在情理之中。清末,一群西方人带着照相机到中国收集清国民间素材,给一些乡村的清国子民照相,这些乡村人发现这个机器可以把人印在纸片上后,大为惊恐,随后谣言四起,说是此乃西方摄魂邪术,人的灵魂被机器收走,恐命不久矣,随后西方人照相机被打砸或者照片被暴力索回的事件频发。再者,现代人通过学习数理化的理论从而掌握看透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再辅以信息大爆炸的概念学习,这个世界的朦胧感快速淡去,那种所谓“大开眼界”的体验机会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虽然概念的丰富会大大降低外部世界给人带来的体验,但另一方面,趋近无穷的信息及发达的交通也让人有了更多接触稀奇世界的机会,比如今天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坐在家里观看太平洋海底的万千生物世界,可以轻易坐飞机到巴黎、罗马、伦敦、纽约、悉尼和其它名胜,甚至可以去南极北极,未来还可以去太空,只要足够有钱,稀奇感的边界可以慢慢拓展,这算是个好消息。

在用钱拓展体验边界之外,日常出行也可以主动挖掘目的地的更多信息,自行创造多维度的体验感,这个我试过,确实有效。大明宫就在西安火车站后边,所以每次放假回家等车的时间就去溜达一次,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体验,因为我对大明宫基本不了解,唯一的概念就是唐朝的皇宫,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大明宫》记录片,随后再去的那次体验就完全不同了,记得纪录片里对盛唐时期丹凤门前的国际贸易广场做了立体的场景还原,东洋西域各国商人在这里摩肩擦踵交易商品,再次站在丹凤门前就有了一种的历史穿越感,如果你对大明宫和丹凤门一无所知,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无趣的现代仿品而已;如果你对明清历史不了解,到了故宫太和殿就遥想当年大内总管在这里喊上朝退朝,你就是电视剧看多了,事实上,明朝皇帝是坐在太和门上朝的,清朝改在了乾清门,你可以直接站在两个地方感受明清皇帝聆听群臣奏请的视角,而不用假装要坐在太和殿或乾清宫的龙椅上,乾清门西侧的军机处和军机处北侧的养心殿是很多军国要事的决策地,如果不了解军机处在雍正之后的决策地位,很多人根本不会去看那间不起眼的小矮房。总体来讲,挖掘更多维度的信息来提升体验,成本足够低,具有普适性,效果也很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代人如何提升出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