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
朱光潜
91个想法
生活的目的,就在“尽性” 谈动
>>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忙中有静趣 谈静
>>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
>> 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恰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
>> 的《饮冰室文集》里有一篇谈“烟士披里纯”,詹姆斯的《与教员学生谈话》(James, Talks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里面有三篇谈人生观,关于静趣都说得很透辟。
>> 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你有时大概也发生同样感想吧?
眠食诸希珍重!
趣味可以修养 谈趣味
>> “谈到趣味无争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不但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是如此,就是读者对于作者恐怕也没有旁的说法。如果一个人相信地球是方的或是泰山比一切的山都高,你可以和他争辩,可以用很精确的论证去说服他,但是如果他说《花月痕》比《浮生六记》高
>> 遇到“自家人”,彼此相看一眼,心领神会就行了。
一个生气勃勃的人必有多方面的兴趣 谈消遣
>> 生活理想说,劳心与劳力应该具备于一身,劳力的人绝对不劳心固然变成机械,劳心的人绝对不劳力也难免文弱干枯。现在劳心与劳力成为两种相对峙的阶级,这固然是历史与社会环境所造成的事实,但是我们应该不要
>> 生活理想说,劳心与劳力应该具备于一身,劳力的人绝对不劳心固然变成机械,劳心的人绝对不劳力也难免文弱干枯。现在劳心与劳力成为两种相对峙的阶级,这固然是历史与社会环境所造成的事实,但是我们应该不要忘记
>> 它并不甚合理。在可能范围之内,我们应该求心与力的活动能调节适中。我个人很羡慕中世纪欧洲僧院的生活,他们一方面诵经抄书画画而且做很精深的哲学研究,一方面种地砍柴酿酒织布。
>> 消遣就是娱乐,无可消遣当然就是苦闷。
>> 色彩。近来“民族形式”的消遣似只有打麻将、坐茶馆、吃馆子、逛窑子几种。对于这些玩意儿不感兴趣的人们除着做苦工之外,就只有索然枯坐,不能在生活中领略到一点乐趣。我经过几个大学和中学,看到大部分教员和学生终年没有一点消遣,大家都喊着苦闷,可是大家都不肯出点力把生活略加改善,提倡一些高级趣味的娱乐来排遣闲散时光。从消遣一点看,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生命力的低降。这是一个很危险的现象。它的原因在一般人不明了消遣的功用,把它太看轻了。
>> 从消遣一点看,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生命力的低降。
>> 要复兴民族,固然有许多大事要做,可是改善民众消遣娱乐,也未见得就是小事。
人须有生趣才能有生机 谈休息
>> 我们对于休息的重要性太缺乏彻底的认识了。它看来虽似小问题,却为全民族的生命力所关,不能不提出一谈。
>> 动中有静,常保存自我主宰,这是修养的极境,人事算尽了,而神仙福分也就在尽人事中享着。
无人不道看花回 花会
>> 大殿上很整秩地摆着一列又一列的棕制蒲团。跪在蒲团上捧香默祷的有乡下佬,有达官富商,也有脚踏高跟皮鞋襟口挂着自来水笔的摩登小姐,如上文所云一大步就迈过门户坎的。在这里新旧两代携手言欢,各表心愿。香炉之旁,例有钱桶。花会时钱桶易满。站在香炉旁烧香的道士此时特别显得油光滑面,喜笑颜开。“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此风至今未泯也。
成都素有小北平之称。熟习北平的人看到花会自然联想到厂甸的庙会,它们都是交易,宗教,游玩打成一片的。
Part 2 美为生活第一乐事
>> 有审美的眼睛,才能看见美瞧人生需得站在远处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美』使人愉快
>> 要从微小的事物中表现一个世界来一定要亲自去领略领略作品的滋味对美的态度是从心出发的
有审美的眼睛,才能看见美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 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 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瞧人生需得站在远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瞧人生需得站在远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 正身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倒影和实际人生有距离,美的差别即起于此。
>> 艺术家和审美者的本领就在能不让屋后的一园菜压倒门前的海景,不拿盛酒盛菜的标准去估定周鼎汉瓶的价值,不把一条街当作到某酒店和某银行去的指路标。他们能跳开利害的圈套,只聚精会神地观赏事物本身的形象。他们知道在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 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这个道理可以拿一个浅例来说明。
>> 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 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
>> 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
>> 这是《庄子·秋水》篇里的一段故事,是你平时所欢喜玩味的。我现在借这段故事来说明美感经验中的一个极有趣味的道理。我们通常都有“以己度人
>> 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美
>> 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 真正的美感经验都是如此,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移情作用最容易发生,因为我们根本就不分辨所生的情感到底是属于我还是属于物的。
>>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
>> 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一种迷信。但是如果把它勾销,不但艺术无由产生,即宗教也无由出现。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它们都带有若干神秘主义的色彩。所谓神秘主义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在寻常事物之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这仍然是移情作用。从一草一木之中见出生气和人情以至于极玄奥的泛神主义,深浅程度虽有不同,道理却是一样。美感经验既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我们可以从这个前提中抽出两个结论来:其一,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一朵花如此,一切事物也是如此。因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物才能呈现我
>> 所见到的形象。我们可以说,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欣赏中都含有几分创造性。
>> 其二,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还要不知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所以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苏东坡诗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不过是美的形象之一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
一定要亲自去领略领略作品的滋味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 一定要亲自去领略领略作品的滋味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总而言之,考据不是欣赏,批评也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
对美的态度是从心出发的 “情人眼底出西施”
>> 不带意志欲念,有异于实用态度;二不带抽象思考,有异于科学态度。我们已经知道一般人把寻常快感、联想以及考据与批评认为美感的经验是一种大误解。美生于美感经验,我们既然明白美感经验的性质,就可以进一步讨论美的本身了。
>> 许多艺术都应用规律和节奏,而规律和节奏所生的心理影响都以这种无意的预料为基础。
Part 3 人要活出一种美的意境
>> 美从自然中来人要活出一种意境给想象一点诗意
美从自然中来 “依样画葫芦”
>> 自然本无所谓善恶,善恶是伦理学家所分别出来以规范人类生活的。同理,离开人的观点而言,自然也本无所谓美丑,美丑是观赏者凭自己的性分和情趣见出来的。自然界唯一无二的固有的分别,只是常态与变态的分别。通常所谓“自然美”就是指事物的常态,所谓“自然丑”就是指事物的变态。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们说某
>> 这两件事实所证明的是什么呢?第一,艺术的美丑和自然的美丑是两件事。第二,艺术的美不是从模仿自然美得来的。
>>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境。”一般人的错误在只知道第一种意义的自然美,以为艺术美和第二种意义的自然美原来也不过如此。
人要活出一种美的意境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 人要活出一种美的意境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境。
>> 创造和欣赏都是要见出一种意境,造出一种形象,都要根据想象与情感。比
>> 。读诗就是再做诗,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诗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
>> 非是一成不变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如此,没有创造就不能有欣赏。
>> 创造之中都寓有欣赏,但是创造却不全是欣赏。欣赏只要能见出一种意境,而创造却须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出来,成为具体的作品。这种外射也不是易事,它要有相当的天才和人力,我们到以后还要详论它,现在只就艺术的雏形来研究欣赏和创造的关系。
>> 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游戏之中就含有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人们不都是艺术家,但每一个人都做过儿童,对于游戏都有几分经
>> 所以要了解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最好是先研究游戏。
>> 像艺术一样,游戏带有移情作用,把死板的宇宙看成活跃的生灵。我们成人把人和物的界线分得很清楚,把想象的和实在的分得很清楚。在儿童心中这种分别是很模糊的。他把物视同自己一样,以为它们也有生命,也能痛能痒。
>> 他看见星说是天顺眼,看见露说是花垂泪。这就是我们在前面说过的“宇宙的人情化”。
>> 人情化可以说是儿童所特有的体物的方法。人越老就越不能起移情作用,我和物的距离就日见其大,实在的和想象的隔阂就日见其深,于是这个世界也就越没有趣味了。
>> 第一,艺术都带有社会性,而
>> 艺术虽伏根于游戏本能,但是因为同时带有社会性,须留有作品传达情思于观者,不能不顾到媒介的选择和技巧的锻炼。它逐渐发达到现在,已经在游戏前面走得很远,令游戏望尘莫及了。
带着诗心去读诗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 在这种心灵感通中我们可以见出宇宙生命的连贯。诗人和艺术家的心就是一个小宇宙。
要有妙悟,也要有手腕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 创造和欣赏都要见到一种意境。欣赏见到意境就止步,创造却要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到具体的作品上去。见到一种意境是一件事,把这种意境传达出来让旁人领略又是一件事。
>> 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
>> 各种艺术都要有全身筋肉的技巧)。要想学一门艺术,就要先学它的特殊的筋肉的技巧。
慢慢走,欣赏啊 “慢慢走,欣赏啊!”
>> 慢慢走,欣赏啊 “慢慢走,欣赏啊!”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 我们把实际生活看作整个人生之中的一片段,所以在肯定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时,并非肯定艺术与整个人生的隔阂。严格地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
>> 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特点。
>> 。每人在某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每种景物在某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都有它的特殊性,断不容与另一人在另一时会所见到的景物,和另一景物在另一时会所引起的情趣完全相同。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 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
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 《谈美》开场话
>>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
>> 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
>> 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如果这两层不讲究,社会上多一个讲政治经济的人,便是多一个借党忙官的人;这种人愈多,社会愈趋于腐浊。现在一般借党忙官的政治学者和经济学者以及冒牌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所给人的印象只要一句话就说尽了,——“俗不可耐”。人心之坏,由于“未能免俗”。什么叫作“俗”?这无非是像蛆钻粪似的求温饱,不能以“
>> 所为而为”的精神做高尚纯洁的企求;总而言之,“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
无言之美:此时无声胜有声 无言之美
>> 美术是帮助我们超现实而求安慰于理想境界的。人类的意志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现实界,一是理想界。不过现实界有时受我们的意志支配,有时不受我们的意志支配。
>> 美术作品之所以美,就美在它能够给我们很好的理想境界。所以我们可以说,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它超现实的程度大小,就看它所创造的理想世界是阔大还是窄狭。
>> 所以美术可以说是以毒攻毒,利用现实的帮助以超脱现实的苦恼。上面我们说过,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要看它超脱现实的程度如何。这句话应稍加改正,我们应该说,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它能否借极少量的现实界的帮助,创造极大量的理想世界出来。
>> 在实际上说,美术作品借现实界的帮助愈少,所创造的理想世界
>> 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本文所谓无言之美。
>> 因此美术要和自然逼真一个信条应该这样解释:和自然逼真是要
>> ,要超“言”而求“言外意”,各个人有
>> 这个道理还可以推到宇宙人生诸问题方面去。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但是实在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比好一点,是神仙的生活,比坏一点,就是猪的生活——便呆板单调已极,因为倘若件件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
>> 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呢?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potentiality)才大。这种可能而未能的状况就是无言之美。世间有许多奥妙,要留着不说出;世间有许多理想,也应该留着不实现。因为实现以后,跟着“我知道了!”的快慰便是“原来不过如是!”的失望。
>>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potentiality)才大。这种可能而未能的状况就是无言之美。世间有许多奥妙,要留着不说出;世间有许多理想,也应该留着不实现。因为实现以后,跟着“我知道了!”的快慰便是“原来不过如是!”的失望。
天上的云霞有多么美丽!风涛虫鸟的声息有多么和谐!用颜色来摹绘,用金石丝竹来比拟,任何美术家也是作践天籁,糟蹋自然!无言之美何限?
人生路曲折一些又何妨 《谈美书简》代前言:怎样学美学?
>>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末尾曾教导我们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
>> 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到这里人们就应该排除一切疑虑;这个领域里不容许有丝毫畏惧!'”(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5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这是但丁《神曲·地狱篇》题在地狱门楣上的两句诗,译文略有改动。)归根到底,这要涉及人生态度,是敷敷衍衍、蝇营狗苟地混过一生呢?还是下定决心,做一点有益于人类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态度,认清方向,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
欢喜和悲舍 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 首先是儿童从这种游戏中得到很大的快乐。这种快乐之中就带有美感。人既然有生命力,就要使他的生命力有用武之地,就要动,动就能发挥生命力,就感到舒畅;不动就感到“闷”,闷就是生命力被堵住,不得畅通,就感到愁苦。汉语“苦”与“闷”连用,“畅”与“快”连用,是大有道理的。马克思论劳动,也说过美感就是人使各种本质力量能发挥
>> 人为什么爱追求刺激和消遣呢?都是要让生命力畅通无阻,要从不断活动中得到乐趣。因此,不能否定文艺(包括戏剧)的消遣作用,消遣的不是时光而是过剩的精力。要惩罚囚犯,把他放在监狱里还戴上手铐脚镣,就是逼他不能自由动弹而受苦,所以囚犯总是眼巴巴地望着“放风”的时刻。我们现在要罪犯从劳动中得到改造,这是合乎人道主义的。我们正常人往往进行有专责的单调劳动,只有片面的生命力得到发挥,其他大部分生命力也遭到囚禁,难得
>> “世界对爱动情感的人是个悲剧,对爱思考的人是个喜剧。”上
>> 电影巨匠卓别林也许是另一个实例。他是世所公认的大喜剧家,他的影片却每每使我起悲剧感,他引起的笑是“带泪的笑”。看《城市之光》时,我暗中佩服他是现代一位最大的悲剧家。他的作品使我想起对丑恶事物的笑或许是一种本能性的安全瓣,我对丑恶事物的笑,说明我可以不被邪恶势力压倒,我比它更强有力,可以和它开玩笑。卓别林的笑仿佛有这么一点意味。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