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第二序列改变:如何区分有效与无效的改变?

嗨,你好!

我是荷语微光,很高兴与你分享自我发展心理学。

在这里,我会把我在陈海贤老师的专栏课程里学习到的内容分享出来,希望对你有帮助。




今天,我想与你讨论行为改变的最后一节课。

前面8周,我们已经分享了改变应有的态度,阻碍改变的心里机制,以及引发改变的原则和方法。

最后这一讲,我想与你分享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改变的本身。

也许你会有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反思改变呢?

改变有什么不对的吗?

我们来学习这一门课程,学习自我发展心理学,不就是来学习改变的吗?

一方面,我们心里总是对改变心存向往,期待改变。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知道改变的方向,盲目地想要有所不同,“追求改变”本身就会变成我们的心里舒适区,变成我们逃避真正改变的借口。

事实上,想要改变本身就是把双刃剑。


在我们追求改变的背后,隐藏的心里状态就是对现在的自己不满。这种不满,当然可以转化成发展的动力;但它也可能让你走上另外一条路,它会让你焦虑、迷茫、自卑、手足无措、甚至陷入重复无效的改变之中。

今天的文章,就是希望能够帮助你思考,你在进行改变的有效吗?


改变的两个层次

曾经有一位来访者去找陈老师咨询,他3年换了5份工作,每次换工作的原因都是因为这份工作不是他想要的,他想做他感兴趣的工作,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陈老师给他的建议就是,先不要去想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而是想想怎么挣钱比较实在。

因为,在陈老师看来,来访者一直在努力改变,但有些东西却从来没有改变。而陈老师希望他能够停止这种无效的循环。

事实上,改变有两个层次:

一个,是作为内容的改变。在刚才的例子里,就是工作。

另一个,是作为应对方式的改变。在刚才的例子里,就是他不停换工作这个行为。

他一直在改变的,是工作这个“内容”。而他真正需要改变,却没有改变的,是用不停换工作来应对焦虑的应对方式。盲目寻求变化,没办法安顿下来踏踏实实积累,这才是他真正的问题。

有时候,“改变”作为应对方式本身,也需要改变。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第二序列改变”。

它来自一本叫《改变:问题形成与解决的规则》的书,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瓦兹拉威克(Paul Watzlawick)。

瓦兹拉威克在这本书里,讲了很多例子来说明:为什么改变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改变本身变成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读读看。


自我接纳的本质:舍弃

“自我接纳”这个词,相信你在很多的文章和梳理都有接触过,并不陌生。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对自我接纳有两个重大误解。

第一个误解是:以为自我接纳是不改变。

从第二序列改变这个概念里,你就能了解到,接纳自我本身就是一种改变,而且是很难的改变。

难在哪里呢?难在忍受。

人只要有焦虑,总是想要改变。可是,顺境逆境都是人生的常态,有时候我们需要去忍受不好的境遇,哪怕暂时看不到希望。

第二个误解是,很多人说自我接纳的时候,其实是把它当做获取另一种好处的途径。

很多人问,我觉得自己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我无法接纳自己,我该怎么办?

当对方这么说的时候,其实是把自我接纳当做获得幸福、平静、快乐的手段。她心里默认,如果自我接纳了,那她就会变得更好了。

你看出来了吗?

其实,她本质上还是想要获得改变。追求自我接纳这个追求本身,就是他无法接纳自我的原因。


自我接纳不是追求,而是舍弃。

舍弃的是什么呢?就是对生活的过度控制,对“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

心理治疗领域里,有一种很著名的疗法,叫做“森田疗法”,这个疗法的核心理念是:带着问题生存;为所当为。

意思就是,不要纠结于你自己的问题,把它当做你生存的常态,而去专注于你真正想要做的事。这才是自我接纳的真谛。


有效改变的判断标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点糊涂。前面几周还在说改变呢,怎么这一节又说自我接纳很重要呢?

那什么时候追求改变,什么时候该自我接纳呢?

陈老师给了一个简单的标准:

看你改变的动作,究竟是改善了你的状况,还是维持了你的状况,甚至是让你变得更糟糕?


通常,无效的改变会维持症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果你的改变包含在这种恶性循环里,那你就要小心了。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个例子,换工作的那个人的目标是实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价值是需要积累的,可是这个乌托邦式的目标让他不断寻求改变,从而失去了自我积累的过程。

越是这样,他就越焦虑,越焦虑,就越想改变,形成了另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当我们想要改变的时候,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我所遇到的,是世界的不如意,还是需要改变的问题?

我们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很多不完美,它不是按我们的想法设计的。

比如:我们会偶尔焦虑、会失眠、会心情不好、会遇到各种挫折,会迷茫。

但是,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我们每个人无论年龄、性别、所处的社会地位,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是世界运行的常态。

如果,我们错把世界的不如意,当做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改变不仅没有效果,有时候还会变成问题。


第二,我们想要改变的努力,有没有打断自然发展的历程。

一棵树,从种下种子,到开花结果,有其自然发展的过程;

工作需要积累经验,关系需要培养感情,这也是自然发展的过程;

身体或者心理受到伤害,会缓慢地恢复,这也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


所以,当你想要改变的时候,要思考一下:如果我不做改变,世界自然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怎么样的?

不能因为想要摆脱焦虑就急着改变,如果我们改变的企图打断了这种自然发展的历程,那它不仅没有效果,而且还会变成问题。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帮助。




09 第二序列改变:如何区分有效与无效的改变?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09 第二序列改变:如何区分有效与无效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