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书评》——当理科生开始读小说

《虚拟书评》——当理科生开始读小说_第1张图片
作者:比目鱼

文/啊哦

·起这个标题是因为这本书是一位理科生写的书评和小说创作,还写得很好看

·标个1,是因为本篇笔记只包含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还没写。写读书笔记都写成连载是什么毛病啊!

之前晚妹问过我一个问题:书评应该怎么写?我还记得她问这个问题的原因,她很想为赫尔曼·黑塞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写一篇引人来看的推荐书评。

很遗憾当时我没能给出什么好建议,书评我写得少,读得更少。庆幸的是,过了段日子后,我偶遇一本书,对于如何写出好书评这件事,它做得相当不错,很有可供学习之处。

假如我们对好书评的定义是:首先,这篇书评本身要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人把它看完。

其次,这篇书评能够令我们对它提到的书产生兴趣,会在看完书评后主动找来那本书开始读。

那么,我在读完《虚拟书评》后,立刻买下了这本书里提到的其中七本书,多少可以说明一点它的安利实力吧^^

《虚拟书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为十一本虚构的书写了假想中的书评。第二部分,是作者为真实存在的一些作家和书,所写的散文、书评,还包括少许作者自己的虚构小说练笔。

第一部分写得十分有趣,我的意思是,你明明知道这些书都是作者瞎掰出来的,现实中根本不存在,你还是会希望——如果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的就好了。

第一篇书评,作者假设一群武装分子袭击了一个作家协会下榻的酒店,并挟持了这群作家作为人质,当武装分子的头领得知这群人都是作家后,提出一个协定:所有的作家都要开始创作一篇短篇小说,并将根据作品质量决定人质的释放顺序。为了让作家们真的临场创作还规定了必须包含一把枪、一个闹钟和一条船三个元素。《枪口下的十四篇小说》,就是在这个非常态的创作情境下,作家们所写的小说的一次集编。

第二本《烂小说精读》则是一本烂出了风格特色的小说集选。编撰者编了这么一本选集,目的恰恰是为了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写出好小说——要想写得好,你就要避免在这本选集中所犯的所有错误。这本书当然是虚构的,我相信压根没有几个作者会愿意自己的作品被收录到这么一本集选里。作者虚构出这本书,想来不乏对市面上大量烂小说的怨气,他借(虚构中的)编撰者楚良炅教授之口调侃道,“收集烂小说并不难,因为它们比比皆是。翻开报刊亭里任何一本原创文学刊物你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篇又一篇烂小说。书店里的流行小说架子更是寻找烂小说的好地方。编这本书的难点在于找到那些烂得有代表性的作品。”

在第三本《风铃》里,作者虚构了一位不停改写自己作品的作家,这位名叫石亦的作家,在《风铃》(第一卷)里描写了一个赵姓家庭从晚清到二十世纪的生活史,而在《风铃》(第二卷)里,他重写了这个故事,使人物们的命运因为一些细微元素的不同,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比如盲女因为眼睛治愈而过上了另一种人生。《风铃》目前写了七卷,每一卷都是对这个赵姓家庭的生活史改写,而石亦仍在继续。

《泪水的收获季节》,这本假想中的美国女作家的畅销小说集,其中每个短篇故事都能引起不同人群的泪水,作家每一次的读书会都变成了哭泣会。《时代周刊》、《纽约客》、《读者文摘》纷纷对此书发表看法:美国文化是否越来越脱离硬汉气质,变得多愁善感?想哭就哭吧,还能净化心灵呢。

《过马路的艺术》和《暴发户的自我修养》属于同一类,生活指南类。前者是一个居住中国多年的老外为生活在中国的老外们写的生活建议,在中国过马路,太遵守交通规则会显得你是个赤裸裸的老外,而完全不遵守交通规则也不行,到底啥时候闯红灯这是个技术。学会在中国过马路,才能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与中国人打交道。后者则是为如何提高暴发户们的格调掏心掏肺,目的是使其在正经高雅的场合不暴露粗俗,导致难堪局面。

《麦特•埃里克森晚年言行录》和 《寻找村上春树》亦可以比较阅读,尽管麦特·埃里克森这位大文豪是作者虚构出来,而村上春树则是真实存在的。《言行录》是一位埃里克森的狂热粉丝在其去世后写的,为了研究埃里克森,这位粉丝跑去作者的家乡,隐藏粉丝身份,假装成咖啡店侍应生,记录下和埃里克森日常接触中的言行,并为埃里克森的每句话都做了自己的注解。

而《寻找村上春树》假设了作家村上春树有一天突然失踪,于是大批学者、评论家、学生纷纷出动,从村上的作品中挖掘出“他为什么失踪”,并对“他失踪是去了哪里”做出五花八门的猜测。作者虚构的这两本书,皆是在讽刺人们对于作家本人生活八卦的关注,远远大于对其作品的关注。无奈的是,一个成名作家的一言一行,都免不了被冠以各种多余冗赘的解读。

从《言行录》来看,狂热粉丝视若珍宝记录的不过是些“你好吗”“坏天气”之类并没有值得大肆解读意义的日常谈话,最后当埃里克森得知这是个来窥探自己生活隐私的粉丝时,怒喝“我请你从我的生活中走开,要不我他妈就叫警察了!”这声怒喝看着挺解气,悲哀的是,它也被当宝贝似的写进了《言行录》中,因为“我请你从我的生活中走开,要不我他妈就叫警察了!”这句话,曾经出现在埃里克森的作品中。

《寻找村上春树》的结局简直令人捧腹,村上春树之所以突然失踪,只是因为他散步时不小心掉进了没盖盖子的下水道。

…………

故意留下三本虚构书评,在此不再过多阐述,希望你在读到这里时,已经情不自禁地将《虚拟书评》加入了购物车:)

你可能感兴趣的:(《虚拟书评》——当理科生开始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