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重要的团队执行方向变更和争吵
有团队合作,就会有分歧,争吵。尤其在一个:成员互相刚认识,任务时间紧张,操作难度大,这样一个极度拟真的合作氛围里,分歧和争吵来得比想象的迅猛。我会描述三次执行改变的方向的具体情况,接着介绍从这次争吵里学到了什么。
方向1:
应用解决方案:通过收集个人数据生成抑郁症预警
故事的开始我们因为种种理由被吸引到了Simon,我因为Lu有在分享经济工作的背景想要偷师所以来了,Samip因为我在这个团队。其实大家并是很明白要做的项目具体是什么,但是出于礼貌的原因,我们的对话大概是这样的:
“我们要做一个结合大数据的智能诊断方案,会救万千抑郁症人群于水火”(基本原话)
“抑郁症啊,我懂,大数据啊,我懂。好好好,屌屌屌。”
其实大家内心各种打鼓,先不说实现的问题,诊断很可能会触及医疗道德,具体的盈利又怎么做,产品怎么扩展?
在四个人思考的时候,Simon和Lu已经非常热切的讨论了起来,这样的产品会如何的融入用户的生活,并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好的影响。
剩下的人为了表现能力上没有脱队友后退,同时出于礼节,马上做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正向评论:“可以可以,我觉得这个方向有很多可以挖掘的。”表情上是一副皱眉思考的表情。
实际上就像这个视频里的感觉一样,大家都在做好人,其实说的啥道理都不讲
就是这个酸爽的视频:http://www.wandoujia.com/eyepetizer/detail.html?vid=2244
Simon和Lu在听了这样的正向评论后显得更加兴奋,在我们不太认同的方向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时间推移,当晚,MIT的一些创业校友来到现场帮助大家更好的理清方向,去各个组给大家咨询。
到了我们这一组,很客气的问了一下:“请简单的说一下,你们这一组的想法。”
Lou抢了先机:“我们要做一个深入潜在抑郁症患者生活的智能预诊断解决方案,它集合大数据的力量,能够为整个社会心理健康环境带来改善”(用上你能够想象到的所有最难的词汇)
身经百战的创业选手当然懂这些bullshit talk:“不要扯犊子。”
Imo谨慎而自信的接话:“我们正在思考用移动应用帮助人们诊断潜在的抑郁症……”
导师还没来得及说话,Simon立即插嘴:“喔喔喔,慢着,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到这么大的范围,不是所有人的诊断,是潜在抑郁症人群的预诊。”
此刻基本上团队里的人都有点晕乎了,到底什么是预诊(pre-diagnose),和diagnose有啥区别?又怕和队友在方向上直接纠纷,显得队伍很不和谐。
这样混乱的状况持续了15分钟,导师在给出了诸如:“医疗诊断需要政府的法律许可,如果预诊中包含病情干预还需要非常复杂的医疗许可”这样的意见后扬长而去,留下满脑子问号的我们。
之后的几个小时,几人分别开始在不太说话的状态下做了几轮基础调查。可是仍旧没有对项目的具体内容达成统一认识。
直到当晚10点,Avi实在是忍不住了,打断了关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讨论,要求大家都把对项目的认识摆出来,放在白板上。
果不其然,除了抑郁症是共同点,六个人的想法互相差异不小。在经过一轮摆事实,讲道理,不卖弄的有效讨论后,我们最终及时的把大家的思路统一在了方向2上。
我从方向1上学习到了什么:回想起来,初期组对的同学都会有这样一段装B期,在这个阶段你不能获得任何有用的评论,说来说去都是车轮子话。这样的破冰阶段无可避免,但是可以最低程度的避免,解决方案就是尽可能的把各自的想法开诚布公的展示出来,任人观察评论。越早的让大家都明白团队在干什么,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团队才能越早的凝聚起来。
方向2:个人焦虑程度监测程序
通过对焦虑症状的初步调查,我们决定回避和诊断相关的领域,直接做一款可以监测个人焦虑状况的应用。
显示个人心理状态,对接相关的内容提供商,以此盈利。
举个例子,我们通过收集你的社交网络活动,运动传感器捕捉到的运动,判断你是否有一个焦虑的一天,最后根据焦虑的水平提供给你一些可以缓解焦虑的视频、音乐、故事、甚至是商品。
终极的发展预期是希望向商业社会介绍可以盈利的心理指数,让商家可以依据用户的心理状态精确的营销。
回到团队工作,现在方向已定,我们分头拿着方向2去做可行性调研、用户采访、盈利模式规划。
在这个阶段,小队的队长已经被确定为Simon。作为拍板一哥的他在盈利模式规划部门畅想着光明的未来,但是其他组员被可行性和用户采访虐的信心全无。
落地干脏活的同学们发现实现机制上,除了技术问题,更大的问题是伦理问题,如何要求用户透露更多很隐私的数据。
同时在做用户访谈的时候发现:5/5的同学并不想知道自己今天是不是抑郁指数爆表。他们这样说:今天如果过的过于屎了,不需要人提醒。如果本身没有什么不妥的一天被说成抑郁指数偏高,容易给本来就艰辛的生活带来更多的麻烦。
更多的实际用户研究更加明确地指出,这个产品做出来根本不会有人用。
团队中除了负责战略规划的两人,剩下的四位都感到方向有问题。虽然如此,除了略感困惑的眼神以外,我们没有给频频给我们加油打气的Simon队长应该的反馈。大家还是不好撕破脸皮直接说这个方向问题很多,看到队长已经做出了一套听起来有些吸引力的商业模型,就更不好意思开口了。
事情发生转机在第二天,所有小组的成员被要求做5分钟的初期成果汇报,得分最高的团队有奖励。
其他团队:“我们发现xxx问题,了解到大家对解决这个问题的渴望,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有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式,团队里各式背景的同学刚好有实现这一解决方案的能力,很高兴我们在正这条道路上一路走的还顺。这一被我们称作xxx的产品,将有机会解决xxx问题到xx程度,并且在诸多领域有着很大的潜力。我们随时欢迎和大家进行讨论。”
听完了之后导师的反应:“嗯嗯,很好,能看见整个团队的能量,等下我具体和你们聊下。”
我们团队的(来自Lu):“我们的产品可以改变世界!我们开创性的算法指引了新一代的消费领域创新。你知道我们做了什么吗?你根本无法想象我们的技术会带来多大的改变。我们采用心理测量的方式让你在更了解自己的同时,让世界更懂你。欢迎大家来交流。”
听完了之后一个导师的反应:“……嗯”(惆怅困惑脸)
被另一个导师打断:“我打断一下,我不是针对个人,但是你们说的是什么玩意。你们团队是不是不会讲人话。”以下省略很多批评和质疑。
此刻我们的团队陷入了窘迫的境地,本来就不很和谐的大家关系变得更加紧张。Simon作为领袖和有经验的工作者,在这个阶段显现了很强大的团队能力,他对一团糟的汇报给了正面评价,并且叫我们不要管导师的评价。一定程度挽救了即将分崩离析的团队。
分析为什么汇报一团糟?因为汇报的同学做的汇报连自己都没搞清楚。
为什么搞不清楚?因为调研和用户调查的同学和组长沟通脱节。
为什么沟通脱节?因为拉不下脸对整个团队的方向表达反对意见。
在晚些时候导师对我们进行的一对一沟通里,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
What does a team member do ?
Say the rough words .
What does a team leader do?
Make the tough decisions .
第二个方向学到了什么:从无论支持还是反对,及时的表达有价值的意见太重要了。优柔寡断考虑面子,在对事不对人的创业过程中非常可怕。宁愿苛刻一些,也不能放任项目在“好好先生”手里长歪。做一个说狠话,斩乱麻的“衣冠禽兽”,让整个项目快速犯错,快速学习,快速起飞。Say the rough words , make the tough decisions .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后面的fighting更精彩哟
在MIT学习创业 第一部分
在MIT学习创业 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