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的真正原因

拖延的真正原因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还记得元旦在朋友圈发的年度计划吗?一年读100本书,每天健身半个小时,每天早起读英语,还有去考证,去学网课……一年就要过去了,你完成了多少呢?在当当上买了一堆书放在书架上就再没拿起过,计划好晚上去操场跑步,下课后一路玩着手机就回宿舍了,早起?那每五分钟一次的闹钟也对你无能为力了,考证,学网课,哪有时间呀,每天这么忙?做计划时激情满满,心潮澎湃,有着重新做人的决心,可真正实施起来怎么就这么难呢?

再想想每个孤独的深夜在电脑前赶DDL的自己,一边懊悔自己前几天的闲散,一边忧伤着脸上冒出来的痘痘,为什么?时间的流逝让我们开始躁动、焦灼。拖延不仅影响到我们每天的效率,更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我们开始寻找拖延的原因,毕竟,还有一部分人每天过的高效而充实。

有人说,是你自制力太差了,你看旁边的学霸舍友,一学习就连续两三个小时,而你呢,十分钟就刷一次朋友圈。你想了想,有道理啊,于是,你下载了“番茄时钟”APP,关闭了朋友圈,强迫自己远离手机

有人说,是你没有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你看那些成功人士,等地铁的时候看财经新闻,吃饭的时候看股票动态,你想了想,有道理啊,于是,买了“得到”会员,订阅了各种各样的喜马拉雅节目。也学着走路时带个耳机听音频。

结果怎样呢?好像并没有多大效果哦,没有了手机的诱惑,自己还是会走思,发呆;听音频听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是方法不对吗?也不是,只是,我们并没有挖掘到拖延的真正原因。

你之所以拖延,是因为这件事对你来说,还没有那么重要。或者说,你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对你的重要意义。

人类是趋利动物,我们会本能地选择对我们有利的事情,玩手机比举哑铃轻松,睡觉比早起读英语舒服,我们又不是自虐型动物。拖延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拖延是我们正常的心理反应,怎么能通过几个APP就能改变了呢?



既然不能改变,那就为我所用。

那么如何为我所用呢?

评估未来的得与失

既然我们会本能地选择对我们最有利的事情,可明明练口语比玩手机更重要,为什么我们还是会拖延呢?因为我们在比较时,会以当下的得失为依据。想一想自己当初为什么想要练口语,因为看到了旁边的同学和外国人流利的交流,因为同事由于口语好被外派学习……总之某些事情刺激到了我们,我们感到自己的利益受损了。可是,过了两天之后,这种刺激就渐渐消失了,练口语对我们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在做每一个决定之前,首先要能说服自己做这件事的理由,就拿练口语这件事情,当下的得失对我们的刺激是暂时的,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能长久坚持下去的理由。练好口语在找工作时会是个优势,我能找个很好的外企,然后,就有机会出国,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也许这样的评估过于线性,但只要这件事是正确的,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就可以了。

不要想做了你能得到什么,而是想不去做你会失去什么

在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损失厌恶”,

即比起得到,人们更讨厌失去。

现实也的确如此,所以,如何能强化某件事情在我们心中的重要程度呢?那就去想想如果不去做我们会失去什么吧!仍拿练口语举例子,也许我说练好口语能给你一个更好的职业前景对你的驱动力并不是很大,可是,同样的意思换个说法—如果你的口语很烂,那毕业的时候就找不到好工作,不能给家人很好的生活。是不是感觉不一样呢?

做之前想想自己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有些时候,我们之所以做到一半就放弃,是因为遇到了一些困难或阻碍,比如,做数学题时,如果遇到一个难题,我们会更容易想放弃,出去玩耍。因为困难打击了我们的积极性,逃避好像比面对更容易。但是,如果我们事前就预见到了困难了呢?就好像做题之前老师告诉我们选择题最后一题是个难题,我们对困难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这会大大提高我们的防御能力。

我们在做计划时,常常会过于乐观,高估计划的顺利程度,所以,在执行之前,无论是上网查还是询问有经验的人,尽可能想到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然后想好对策,当问题真的出现的时候,我们会更加理智。

写下来

《影响力》这本书中提到“承诺和一致”,

即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而且,为一个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他对承诺者的影响就越大。

所以,把自己的计划写下来,把重要性和可能遇到的苦难和解决办法写下来

拖延并不可怕,对症下药即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拖延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