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击者》这本电影里,故事设定池映民的杀人动机是性无能导致的心里变态,而故事原型柳永哲却是因患有癫痫,家境贫困,偷盗入狱,妻离子散等等综合原因导致愤世嫉俗的变态心理,开始连环杀人。
普通人基本没有动机去杀人。
动机,简单来讲,就是一个人做某事的初始原因,而做某事的成功与否与动机的强度正相关。
举例:
为什么有些人下班后选择学习,有些人下班后选择看电视?
为什么有些人行动力超强,有些人总是拖延症晚期?
为什么有些人在学习时全神贯注,有些人三心二意?
为什么有些人学习时会用力思考学习的内容,有些人在想着晚上美味的大餐……等等。
这都是由于动机的不同,从而使人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没有特指哪种状态好或不好,这都是个人的选择。
再比如:我想学英语,原因是希望可以流畅的在需要的地方使用英语,我最终能不能流畅的使用也即学会英语,就在于我自己对于学习英语的动机强不强。
当然,也还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我的需求不是特别急切,所以我选择慢慢学,一天只学一点点,把时间花在了其它事情上。
而如果是一个马上要使用英语做某事的人的,那么这个人对于学英语的学习动机就很强,或许每时每刻都在接触英语,当然效果也就更好、速度也更快。
所以,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学习动机会受哪些因素所影响呢?
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有必要,毕竟学习动机与实现学习目标正相关。
一、动机分有内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当我们追求个人兴趣和能力提升时,所产生的一种寻求并克服挑战的本能倾向,通常与自己的期望相关。
外部动机:指做这件事情是基于与其本身无关的原因,并不是对事情本身感兴趣,只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才去做它,通常会被奖励/惩罚等诱因激发。
内化了的外部动机:人们自愿选择接受某些外因的影响,并尽量从中获得益处。
我想学习英语,是因为我想看英文原版书籍,这是内部动机。
我是觉得会英语会让自己显得很聪明,才去学英语,这是外部动机。
我是因为学会英语,能找到一份赚钱的工作,我想赚钱,所以如果学会英语我就能赚到钱,我会努力学习,这是内化了的外部动机。
动机的原因不同,学习的效果就不同,你们可以大胆去想象一下,这三种力带来的结果会是什么?
二、自我决定理论对动机的影响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各种心理需要:与外界事物互动时能感觉有能力、足以胜任,对自己的生活拥有控制和选择权,与他人交流并从属于某个社会群体。
自主/控制需要:指我们根据自身意愿行事的需求。(拥有对自己生活的支配权,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胜任需要:与外界事物互动时能感觉有能力、足以胜任。
关联需要:指与他人建立亲密的情感连接和依恋关系的心理欲求。
这三种需要如果被抑制了,就会削弱动机。
比如,在工作中,有些工作我们觉得自己能够胜任,可是有那么些上司会喜欢各种干涉,控制欲很强,这就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动机。
这条理论涉及的是环境,不管是我们给别人设定的,还是别人给我们设定的。
如果是信息性环境,指只提供信息的环境,问题则由自己去解决,这些信息有助于问题解决,即增加了胜任感,满足了个人对于胜任的需要,可能就会努力去解决问题了。
(当然解决问题会涉及解决策略的使用,上一篇文章有谈,忘记了的同学可以再去看一下。想明白为什么会忘记了的同学可以再往前看一篇“记忆是如何工作的”。)
如果是控制性环境,即能力更大的人提供了一个控制性环境,比如妈妈对孩子的控制,这不准做,那不准做,这就会抑制孩子做某事的欲望,抑制孩子的创造性。
信息性环境的妈妈就会鼓励孩子做某事,她只需要保证孩子的安全性,并提供信息帮助孩子完成任务,这样的体验会加强孩子的自豪感,更愿意尝试做某事。
所以,思考一下,你处在或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你明白为什么不同的环境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了吗?
三、不同种的目标对动机的影响
目标即你想要做成还没有做成的事情。
比如我希望自己瘦成一道闪电,我想再去一次高山徒步,我要学会英语等等,这就是目标。
目标分有具体清晰的目标和中等难度的目标。
具体的目标:为我们自己行为表现的判断提供清晰地标准。
中等难度的目标:利于动机激发,指任务既对我们提出了挑战,但又并非不可完成。
比如学会英语其实就是一个不清晰的目标,没有定义清晰怎样才是学会英语,但是背完新概念1,看完《牛津书虫》,这就是清晰的目标,我会花时间去完成它,我知道我能完成。
而且,这两个目标都属于中等难度,不属于我很轻松就能完成的,也不属于我根本完不成的目标。如果我把看完《牛津书虫》换成一本我看不懂的英文原版书籍,或者要求自己在一年内理解50本书的同时背完新概念1和2、还要提高手绘水平,那我能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可想而知,这样高难度的目标必然会使我望而却步,直接放弃,或者在执行中焦虑不堪。
(我现在确实在这样的状态,不仅如此,还要完成一些其它工作、任务,所以我选择的方式是慢慢来,不给自己时间限制,这样会轻松一些。)
目标的清晰性,是否中等难度的目标,会影响我们学习的欲望即学习动机。
目标定向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目标定向:指与学业成就相关的不同类型的目标信念,包含了我们追求目标的理由和我们用以评估目标实现的进展情况的标准。
包含了掌握目标、表现目标、回避努力、社会目标。
-
掌握目标:核心是为了提高能力、学习知识,而不在乎表现如何。(积极性高,倾向寻求挑战,遇到困难能够坚持,喜欢学习。)
趋近型:关注点——掌握任务、学习、理解;标准——自我提高、进步、深入理解(任务卷入)
回避型:关注点——避免无知或无法掌握任务;标准——只求不出错、不犯错就是完美。
-
表现目标:关注与把自己的能力展现给别人看。(有些行为可能会妨碍学习)
趋近型:关注点——表现出众、胜利者、冠军;标准——在竞争中获胜。(自我卷入目标)
回避型:关注点——避免看起来很傻、避免失败;标准——不要成为最差的、最低的或最慢的。(自我卷入目标)
回避努力:只有当他们不需要付出努力、任务很容易或可以游手好闲的时候,他们才会感到成功。
社会目标:与学业目标冲突时,会妨碍学习。他们必须对自己的不同目标进行整合,从而决定做什么、如何做。
如上,不同的目标的关注点不同,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不同,所以记得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去反思下,看看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不是在于动机的问题。
四、信念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信念就是我们常说的:你想什么就是什么,你的想法会影响你的行为…
认知论信念
指的是学习观和知识观,尝试回答下面五个问题,来检验下你的认知论信念。
1.知识的结构性:每个领域的只是是不同事实的简单组合,还是不同概念和关系形成的复杂结构?
2.知识的稳定性和确定性:知识是固定不变的,还是始终在不断演进的?
3.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基于先天能力),还是可改变的?
4.学习的速率:知识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快速习得的,还是需要长时间的付出而缓慢发展的?
5.学习的本质:学习是否意味着背诵权威者教授的事实,并一个个孤立的记住它们?还是说,学习意味着形成自己整合后的理解?
能力观
分有能力实体观和能力增长观
能力实体观:认为能力是一种稳定的、不可控的特质,是个体无法改变的特征。
持有者会倾向于设定表现目标。能力增长观:认为能力是不稳定的、是可控的,是“无尽扩展的技能和知识的总和”,通过努力工作、学习或练习,知识会增加,能力也随之提高。
持有者会倾向于设定中等难度的目标。
持有不同的观点对于选择学习的策略会有极大的影响,从而学习效果也不相同。
因果与控制观
- 归因理论:通过寻求各种解释和因果关系来弄清自己和他人行为的意义,尝试去理解为什么会成功或失败。阐述了人们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解释、判断和辩解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动机这一问题。
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同的原因也反映出了一个人的学习观,不同的归因会影响学习的发展方向。
五、兴趣/好奇心/情绪
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个体兴趣:是特质性的,能被一些事物长久吸引并持久保持的动力,喜欢追求新鲜知识,学习态度更积极。
情境兴趣:是状态性的,一般受某事物的一部分对其注意力的短时间吸引。
兴趣形成的四个阶段:
情境兴趣被激发(积极的情感激发情境兴趣)
情境兴趣得以保持(好奇心帮助保持)
产生个体兴趣(增长知识转化为个体兴趣)
形成成熟的个体兴趣(积极情感、好奇心、知识的不断循环,巩固了持久的兴趣)
好奇心
每个人天生都具有追求新颖、精细和复杂的动机。(情境兴趣激发好奇心)
对某个主题了解的越多,好奇心越强。
学业情绪
受目标定向的影响,不同的目标决定产生的是消极情绪还是积极情绪。
焦虑
分有认知方面和情感方面。
认知方面:包含担忧和负面思维。(如:担心失败..)
情感方面:包含生理和情绪反应。(如:手心冒汗、心跳加快..)
应对策略
问题解决:制定学习计划、借阅复习笔记、寻找安静的学习环境..
情绪管理:降低焦虑感受,采取放松训练或向朋友倾述..
逃避策略:行为瘫痪、无法学习
兴趣/好奇心/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学习状态,所以通过以上的认知去分析下自己的学习状态吧。
以上是我所知的一些会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整篇文章是基于我对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的梳理,所以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在于梳理我脑海里的概念。
所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留言与我沟通,有个大致的认识也会有帮助的吧,更多的认识需要自己去思考了,我也希望自己后期花一些时间去基于自己的思考,再来细述其中一个概念对于学习动机的影响。
谢谢。
(看到这里的人估计不多,文章有点长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