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chap3.1-为什么我们总是拖延,光想不做

从2016年6月27日开始,在上实践每天的文字创作,记录下所看,所思,所想,将外界的知识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次阅读的书籍是采铜所著《精进》一书,一个月前当我还在台湾交换学习,在知乎里发现一条采铜的回答,顺藤摸瓜地找到他最新出版的书籍,回到大陆以后终于有时间坐下来细细研读。接下来,从第三章开始做读书笔记。(前2章后面会补写)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想要做的事情,有的时候这样的念想只是一闪而过;有的时候它们稍作停留,捎带内心的挣扎,被迫放弃;甚至有些想法扎根在我们脑海里,它们被反复提及,可是我们却心生乏力。

《精进》chap3.1-为什么我们总是拖延,光想不做_第1张图片
每个人都是隐性拖延症患者

上述三种情景每个人都一定有所感触,想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想要捡起荒废了多年的英语?想要好好地阅读一本书?想要...换句话说,每个人其实都是隐性拖延症患者,面对这些没有最有期限(deadline)的想法,我们或是遗忘,或是选择性忽略,或是难以释怀。归根结底,都缺乏践行的勇气。

《精进》chap3.1-为什么我们总是拖延,光想不做_第2张图片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文章所引用的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既然前十年已经无法重新来过,那为何不选择当下出发。总是犹豫踌躇,患得患失,累积着小事不做,只能是将愈来愈多的信息都贮藏在脑中,造成的心理成本有时候甚至会超越一些更重要的事情;相反的,既然想累积知识和简介,不如从现在起,立刻扎入书海,猛然回头时,已然上路。记得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中举了个例子,学生总是在问这样的英语学习方法好不好,对不对,会不会有效果,能不能考到xx分云云。却鲜有人真正的实践,事实上实践的人也很少跑过来问这类的问题,因为他们已经在路上了。既然想做,那就立刻放手去做。

精益创业(lean starup)是我在本章节中遇到的第一个全新名词,指的是在互联网界中的一个较为普遍的创业现象,摒弃了冗长的计划,面对未知的未来先拿出“最小可用品”,同时要兼顾“客户反馈”和“快速迭代”的特性。

“最小可用品”方面:作者将精益创业与个人成长做了个类比,将做事,培养习惯类比成产品。既然前面已经选择了立刻放手去实践,接下来就要在短时间里,花费少量资源,拿出可以被用户使用的“产品”,这里提到了5点。

《精进》chap3.1-为什么我们总是拖延,光想不做_第3张图片
“产品”的概念

“客户反馈”方面:即使我们能获得的来自外界的评价,其中包括了正面肯定;否定和批评;还有提示之前未知的方向(以前不知道的,现在通过别人指导,或者是自己的精力,知道了)其中,最有可能给人们造成困扰的是否定和批评这样的负面评价。因为害怕批评,害怕嘲笑,害怕丢脸,索性就不拿出自己的“产品”,并且为此做冠名堂皇的辩护。所以,我们应该转换看待他们的思维,将否定和批评看成信息而非评价。

“快速迭代”方面:如今的app以飞快的速度更新迭代,可以看到新出炉的一些软件在逻辑,架构,用户体验上的种种问题会在接下去更新中得到修复,改善最后趋近完美。做事情也是如此,我们永远没办法万全准备好去迎接每一件事,因为总是有别人知道而你不知道的领域和别人不知道你也不知道的未知的领域。甚至要有破釜沉舟,推倒重来的勇气。

《精进》chap3.1-为什么我们总是拖延,光想不做_第4张图片
在备战雅思作文实践“快速迭代”

拿我自己的例子,在备战雅思中,一开始求助于机构,作文课上老师发下厚厚的好词佳句,套句模板要求背诵;后来在名师网课和微博的分享中得知正确的写作方法,即抛弃模板,少用绚丽的大词,琢磨每一个小词的含义,尽量用朴素易懂的小词去论证题目。这时候如果按照机构里的方法继续,必然更花费精力而且收效甚微(外国的改卷老师很容易看出套句,以及词汇的用法是否正确,例如human being、citizen、people就不能互换,human being代表的是人类,主要与动物类比;citizen更着重于住在城市里的人;people则译为人们)。果断的放弃,重头积累,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最后运用后者的方法,作文分数顺利过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进》chap3.1-为什么我们总是拖延,光想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