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的《背影》并非反传统和个性,只是更深刻、精微

很多人,都以为韩军的《背影》解读,是“个性解读”、“个人解读”,韩军以此来反对“父子情深”的传统观点。其实,这是极大误解。韩军并非“个性解读”、“个人解读”、“反传统”,韩军的解读,只是更加深刻、更加精微罢了。换句话说,这是对《背影》研究的深化和推进。因此,您也应当如此深刻、精微地理解《背影》才是。并不是视作“个性”“个人”“反传统”而放在一边。——这是我一篇老文章的片断。剪切出来供大家指教。


《背影》的研究和解读,目前有两组“成果”,第一组是“父子情深、父爱、惭怍、愧悔、内疚、须行孝、爱父”,这些意近而归为一组。第二组“成果”是,“父子情深、父爱、惭怍、愧悔、内疚、须行孝、爱父,都是建立在朱自清感悟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的底座上的”。

换作清晰的表达:

第一组,《背影》主旨是父子情深、父爱、惭怍、愧悔、内疚、须行孝、爱父等等,

第二组,《背影》主旨是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在此基础上理解父子情深、父爱、惭怍、愧悔、内疚、须行孝、爱父等等。这是老韩完整观点。

第一组是流行的,第一组内部各观点之间相互争执、吵架,互不相让;第二组是老韩的。你们同意哪一组呢?你觉得哪个更加接近了《背影》的本真呢?昭然若揭。

也就是说,老韩是在“举国公认”“师生共识”的“《背影》是父子情深、父爱、惭怍、愧悔、内疚、须行孝、爱父”前提下,深入探讨“之所以父子情深、之所以父爱、之所以惭怍、之所以愧悔、之所以内疚、之所以须行孝、之所以爱父”的深层原因——根源于“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哪怕小学三年级学生,更别说七年级初中生,只要认得《背影》的汉字,读一遍《背影》故事,都基本了然“《背影》是表达父子情深、父爱、惭怍、愧悔、内疚、须行孝、爱父”。那么,在初中,在教师教学中,就须探讨“《背影》何以父子深情、何以爱父、何以惭怍、何以愧悔、何以内疚、何以须行孝、何以爱父”。

韩军从来没有否定过“父子情深、父爱、惭怍、愧悔、内疚、须行孝、爱父等等”,只不过是在前面加了一个定语“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基础上的”,加了一个“底座”。老韩的文章和课,是在全力“打造和铺设”这个“底座”。因为,“底座”打造好了,“底座”之上的“父子情深、父爱、惭怍、愧悔、内疚、须行孝、爱父”等等情感就“风姿绰约”、“动人魂魄”!说老韩否定了“父子情深、父爱、惭怍、愧悔、内疚、须行孝、爱父等等 ”,都是恶意歪曲、蛊惑和炒作。

您站在“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这个“基座”上,重读《背影》,你会发现,老韩的《背影》解读观点,是充分开放的,是充满极大阐释力的。无论对“父子情深、父爱、惭怍、愧悔、内疚、须行孝、爱父”等等,其中任意一个观点,都能圆满阐释。正因为“感悟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所以“父子深情”更浓烈;正因为“感悟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所以“父爱”才更真挚;正因为“感悟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所以,才更惭怍;正因为“感悟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所以,才更愧悔;正因为“感悟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所以,才更内疚,才省悟须早行孝,早爱父。你看,解释起来,多么圆融,多么自恰!正是基于老韩这个“基座”,你会发现《背影》文本,真的颇深刻、颇震撼。

喟叹“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喟叹“父亲刹那老去”,奶奶“刹那死去”。——换句话说,这仍然是“父爱、父子情深、愧疚、惭怍、须行孝、爱父”等等主题,即没有改变《背影》的主题。正是因为对父亲有血缘爱、有挣不断的血脉相连,所以他才希望父亲生命久长、生若恒星,而父亲却老得快、老得早、“大约大去之期不远”,朱自清才喟叹父命“刹那”,奶奶生命“刹那”。

感觉到父亲(和奶奶)“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不正是“父子情深”吗?如果对父亲(和奶奶),没有深情——比如对待路人,朱自清会倍感“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吗?韩军所说的,朱自清感觉到父亲(和奶奶)“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不过是“父子情深”的另一种更为具体、精微的表达形式。您明白了吗?

只不过,我表达的《背影》主题,更加深刻、更加精微、更加细致、更加具体而微了。换句话说,《背影》“父子情深、愧疚、惭怍、须行孝、爱父”等等,《匆匆》“珍惜时间”等等,统统不错,只是粗疏、笼统、肤浅、不深入、不精微。

刹那,父亲老了,不忍其老得快、老得早。刹那,奶奶死了,不忍其死得早、死得早。——这是《背影》。刹那,我朱自清本人的八千多个日子匆匆流走。——这是《匆匆》。刹那,即“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显然,这是《背影》研究和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精微,这是90年来(从1925年算起)《背影》理解与研究的深入和推进。更深刻、更精微,是在原来传统观点的基础上深入一步、细微一些、精准一些,这是推翻传统观点吗?是“个性”和“个人”观点吗?显然不是。比如,传统观点以为地球本身在运动,而目前新发现整个银河系、宇宙都在运动、旋转,这是“个性”“个人”观点吗?是反传统吗?显然不是,而是更深刻、精微,是学术的推进。是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是《背影》研究和教学的的深入和推进。

那些把韩军的《背影》解读视作“个性解读”、“个人解读”、“反传统”,因而,予以拒绝,搁置一边,仍然抱持旧有的观点的朋友,您可能就是,并未读懂《背影》,至少是没有深刻、透彻地读懂《背影》。您或许是在拒绝深刻,拒绝精微,是在拒绝学术的深入和推进,拒绝您自己的进步、您自己的深刻、拒绝您自己的精微。但愿并非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韩军的《背影》并非反传统和个性,只是更深刻、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