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与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文/西南石油大学 赵凡琪)

时常想起电影《罗马假日》中的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与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有一次,在朋友圈看到台湾作家张晓风一篇文章,她先分享了一则故事,借此引出一个观点:旅行和读书是一回事,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很多时候,不必去往远方或者别处,在我们所在之处或者附近,很可能同样有一段精彩的旅行,也可以作一次非常精彩的阅读。

根据之前从生活和阅读当中获得的经验和感受,对此,我表示深以为然——旅行和阅读,在本质上的确是一回事。那么,也就有了另一个想法:读书,也是一种旅行。

这句话,有三层含义。

读书和旅行一样

增长见识,开拓眼界

现在很多人,有点文艺情愫,就喜欢运用一句话: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喜欢恶搞的又说,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今后的苟且。

其实,眼前不单单只有苟且,诗和远方也可当下即得,只要给自己一段远离喧嚣的时间,沉静尘心,翻取书页,你会发现,书中也许根本没有颜如玉和黄金屋,但诗和远方,自是在汉语的字里行间闪闪烁烁,幽幽暗暗。

《小窗幽记》中有两句诗,说得非常好: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前几日看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影片《返老还童》,他于其中扮演的父亲,人生走至行将就木,在日记本中留下一段话给女儿:我希望最终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我希望你有时能驻足于这个令你感到惊叹的世界;体会你从未有过的感觉;我希望你能见到其他与你观点不同的人们;我希望你能有一个值得自豪的一生,如果和你想象的生活不一样,我希望你能有勇气,重新启程。

对此,我的理解就是,年轻人,多读书吧,多出去走走看看吧,别样且多远的世界尽在其中。

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

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

读书和旅行一样

案头山水,地上文章

清代文人涨潮,也说过一些关于读书和旅行之间互相关联的警句,读来甚觉意趣。他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又说道,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

诚然如斯!

不知你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感觉,有时候,每当偏安一隅,一旦沉浸文字铺描的那个情景之中,你会全然忘记周遭俗世,忘记自我。

如若事后掩卷回味,更会觉得因为阅读的投入,瞬间进入到一个现实中没有的桃花源。那种感觉让人流连忘返,口齿生香。

不论古今中外,不论诗词歌赋戏曲小说,赏书中景致、品书中情义、与书中人物对话的新奇与愉悦,是买买买无法填补的。还有那种瞬间时空转移的快感,难以从逛商场刷朋友圈中获得。

我有一位朋友,他的微信签名是:当我醒时,请给我一本书,暂离这人世间。记得他以前QQ的签名是陈抟老祖两句诗: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切勿以为此乃厌世之情态,或许十分尝到静读闲书之甜头的人,才能对此感同身受。

读书和旅行一样

改变气质,开阔心胸

尽管当下是一个看颜值的时代,天生丽质到哪都成为一种优势,然而,与这一点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美貌只占短暂时光的便宜,气质方能久远打动人,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历久弥新。好气质要比高颜值经久耐用,并且更加走心。气质绝不是五官上的玲珑剔透,也不止于三围上的凹凸有致,而应源自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和才华。

有哪些事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呢?

读书自然是其中之一。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苏东坡说的。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这是三毛说的。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变化气质——这是曾国藩说的。

黄庭坚更是“危言耸听”——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实际上,只有你平日留一些心,不难发现,那些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人,可以从他们谈吐,或者周身散发出的气质,基本可以判断谁会枕上诗书闲时好,谁又会闲来无事逛淘宝。

除了读书,旅行也可改变气质。

诗人余光中,曾在一篇散文里写过这样一段话:

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这样,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所谓见多识广,见多,可以让人识广;识广,心胸就会随之变得宽阔、豁达、有趣。气质,属于一种由内而外的光芒。

读书,是在字里行间旅行,江水徐徐行万里。

旅行,是从山川湖泊读书,天地悠悠读万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身体与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