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AI,谈及机器人,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当我们谈到AI机器人,实际上是在谈什么?机器人进步的意义,并不是为了超越人类而去超越人类。它的核心的价值在哪里?未来将会如何发展?在刚刚举办的“2017中国智能硬件创新创业互动论坛”上,三位嘉宾给出了他们的看法。
“我们讨论智能硬件,它的价值本身在哪里?”ARM业务发展总监、Open AI Lab主任金勇斌提出,智能硬件只是解决了链接的问题,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如今WiFi、蓝牙等的连接已经很成熟,如果你愿意,在浴室装个摄像头,洗澡时也可以看家里发生的事情,但是这些都只能是新鲜感。怎么在人对新鲜事物的热情消散之后,还能够找到它核心的价值,这是目前大部分做智能硬件的人还没有找到的。如果找不到下一个价值的体现,那么智能硬件就是在走下坡路。
“智能硬件解决了连接的问题后,怎么通过人工智能解决场景的问题,这才是这个产业我们想要的下一站。”
在PC时代,人机交互需要靠“敲打”,键盘、鼠标;移动互联网时代,变成了“触摸”,手机、平板;那么人工智能机器时代,主要的交互是什么呢?要从“听说看”到“自主决策”。人工智能核心的价值在于怎么通过智能的系统最后达到自我决策,让人有更多的时间释放出来,而不是所谓的要去颠覆手机。
“比如说做陪伴机器人,陪伴本身是需要感情的,要有感情的交互,但目前的深度学习这些,可能在智能认知上面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给机器赋予感情这件事情上,负责任地说,是没有的,短期也没有这个可能性。当你想做一个陪伴机器人,首先要问一下自己,如果只是做玩具是可以的,但是陪伴,就要考虑一下了。聊天机器人也一样,聊天不是目的,聊天的背后,所有的社交本身后面,情感、欲望、恐惧等等,这些才是需要去解决的。”
做人工智能机器人,是要让机器能够学习并达到自主决策的功能,让人类更“游手好闲”,更无事生“非”。
作为创业者,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COO安子威表示,人形机器人自亮相2016年春晚之后得到了人们很高的关注度,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回归理性,其热度也降到了低谷。
对于人形机器人,他给出的定义是:指具有人类肢体结构和AI交互能力的机器人。他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困境在于:定位尴尬、粘度低、叫好不叫座。尽管说做机器人的门槛很高,对技术的要求很高,但现在多数人还是把它当成玩具,或者是目前只能成为玩具的存在。人们对人形机器人并不了解,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很新鲜,关注的人也多,但是实际转化率没有想象的好,也有许多人买回家后成了摆设。
出现这些困境的根源,一是刚性需求。现在的机器人价格都高,真正使用起来却不能产生一些实际的作用。二是技术门槛。即使世界顶尖的产品,像ASIMO、Atlas,离场景化、功能化的应用,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是即使现在最知名的企业,销售情况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情况。
面对这些困境时如何去尝试和创新,安子威也给出了他的答案:竞技和教育。
“人形机器人现在落地有一定难度,除了刚需以外,我们探索了市场之后,觉得第二个落脚点是在教育上。”针对产品粘度低、没有刚需的问题,他们给产品增加了一些竞技类的东西;为了增强实用性,又做了教育相关的内容开发进去。
在投资人的角度,业界人称“硬件教父”、深圳市松禾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张海春则表示,人工智能泡沫已经开始了,好的公司也将在这里面出现。泡沫不是坏事,在这些泡沫破灭之后,他更想关注智能硬件这个市场。
提到AI,张海春说,其实并没有一个行业叫人工智能。而应该是,一些新的行业,需要人工智能这件工具,作为工具,就必须跟一些具体的行业去做结合。AI有很多细分领域,语音、语义、视觉、基因……涉及到的学科更多,物理、哲学、逻辑、数学……AI这个概念,其实只有媒体和投资人会讲,因为面对大众,需要给这一系列复杂的东西一个最简单的概括。
谈到当前人工智能的现状,他认为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缺乏核心技术,很多人都是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做一些加工。
二是错误使用场景。站在投资机构的角度,他建议创业者不要做基础型研究,因为死亡概率非常高。如果能够在一些垂直的领域,具体的场景,去结合AI技术,像视觉、语音、语义、生物等,下沉下去,其实更有机会。
三是数据累积不够。都在说大数据,其实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还是会缺数据。
最后是很多人都想着做平台。“一上来就说说我要做什么领域的下一个科大讯飞,都想着做平台,就没有人去做具体的事情了。也不是说不能做平台吧,但是都想做,也比较扯。”
张海春表示,人工智能的泡沫退去时正是大家可以认真审视这个行业的时机,一番大浪淘沙,真正好的企业、产品才会最终留在市场上。未来面向C端我们可以期待Amazon Echo、特斯拉无人驾驶,面向B端我们可以关注AI在安防、交通、金融、零售等多个领域的发展。
“我们坚信唯有科技的光芒,才能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