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剧小知识
1、 心理剧的创始人是雅各布·列维·莫雷诺,他1889年出生于一个西班牙系犹太人血统的家庭。1921年,经历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次重要恋情并在维也纳创立了“自发剧场”,它是心理剧的前身。
2、 心理剧的理念诞生在莫雷诺年轻时在维也纳公园观看孩子们的游戏之时。他经常给公园的小朋友讲故事,并让他们表演出来。莫雷诺观察到,当没有剧本时,孩子们的表演具有高度的自发性与创造力。
3、 1925年心理剧创始人莫雷诺离开奥地利到美国。1936年他在位于纽约比肯的私人精神病医院建立了第一座心理剧治疗剧场,并拥有了训练专业人士的设备。1941年他认识了哲卡•托曼,并在1949年与她结婚。
4、 1940年初,心理剧方法日趋精细,并开始被应用在不同的场合,如学校、休闲娱乐、残障人士的康复治疗课程、军队、管理,涉及从教师到销售员的专业训练上。1942年莫雷诺成立了美国心理剧团体心理治疗学会(ASGPP)。
5、1974年,莫雷诺在连续几次中风之后,开始意识到自己不久于人世。他开始断食,每天除了清水以外不再吃任何食物。当消息传出之后,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景仰者纷纷赶到美国纽约,为莫雷诺举行最后一场公开的心理剧。1974年5月14日莫雷诺在家中去世。
6、他门下的学生大名鼎鼎的数不胜数,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大教育家梅尔•邦尼、社会心理学家罗德•李彼特……在心理工作领域受他思想影响的人有:完形治疗的创始人皮尔斯、沟通分析的创始人伯恩、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其中,阿德勒总是这么介绍他——如果我能做得像莫雷诺那样,就可以以天才自居了。
7、 莫雷诺1974年去世后,他的妻子哲卡(Zerka Moreno)继续发展。一方面她继续发展心理剧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她也周游于世界各地,出色地介绍传统心理剧的方法,并推广莫雷诺的思想给下一代及接受心理剧训练的人。
8、哲卡•托曼是莫雷诺的第三任妻子,也是陪伴莫雷诺一生的女人。她是激励他生命创造的伴侣,更是他事业的经营者、企划者。哲卡自身也是心理剧的治疗师和训练师,目前许多国际知名的心理剧导演都接受过她的指导。
9、莫雷诺在采访中曾说:“在我极富创造性的一生中,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我在1941年找到了工作伙伴,并且在1949年能与她结婚,而她就是哲卡;进一步说,如果我还能对自己的生命期望有些改变的话,我希望我能早15年遇到她”。在莫雷诺死后,哲卡继续进行心理剧的整理和教授,并曾在1996年和2000年两次访问台湾。
10、 莫雷诺的侄子约瑟夫•莫雷诺(Joesoph Moreno)创造性地将音乐治疗和心理剧相结合,形成了著名的“音乐心理剧”流派,拓展了心理剧的空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曾多次到中国进行专业培训。
11、 自发性与创造力是心理剧的核心。创始人莫雷诺认为人类社会化之后带来的问题是自发与创作能力被压抑,使人面对问题时不能创造出适当的反应。他说:“自发性是在当下、现时、当场发生的;它触发个人对一个新的情境做出适当的反应,或是对一个旧的情境做出新的反应。”
12、 自发性是一种能量,也是创造活动的催化剂。只有自发性非常高时,创造力才会出现。创造性的行为通常借由作品表达:一首诗、一首交响曲、一幅画、一出剧。心理剧中的一些方法能催化个人恢复天生的自发与创作能力,以自发性创造性做出新的反应,使个人更具弹性。
心理剧是西方最负盛名的团体心理技术之一,在一部心理剧中,主要包括舞台、导演、主角、辅角和观众,在心理剧中,包括观众在内的所有参与者都能获益。心理剧的基本技术,如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等广泛应用在教育界、及企业界,并得到极力推崇。因此,它是一个效率很高的团体治疗方法。同时,心理剧除了可以在团体治疗中广泛运用外,也可用于一对一心理咨询。
心理剧五大元素之导演
1、 心理剧导演的认证机构之一是美国心理剧、社会计量与团体心理治疗考试委员会(The American Board of Examiners in Psychodrama, Sociometry and Group
Psychotherapy,简称ABEPSGP)。它成立于1975年,是世界公认的美国团体心理治疗师最高认证机构之一。
2、 ABEPSGP认证通过的心理剧导演(Certified
Practitioner,简称C.P.)均需完成780小时成长工作坊和训练工作坊的学习时数,以及40小时的被督导时数(自己导演80个剧,每个剧至少1个小时,其中40个剧被督导)。
心理剧五大元素之主角
1、“主角”(protagonist)这个词直接从希腊文翻译而来,意指“第一个进入演出的人”,或指“内心冲突最剧烈的人”。在心理剧治疗中,主角指的是从事最主要表演的人,是心理剧治疗中最重要的角色,团体的其他成员可以透过他来处理自己的问题。
2、依据主角陈述的想要处理的困扰,导演协助主角搭设起发生在过去、现在或未来的场景。透过主角的演出与辅角的协助,在舞台上呈现具体或想象的事件,并在附加现实的层面上创造新的现实及发展新的剧本。
3、主角产生有三种方式:个人意愿、团体选择和导演指定。一般来说,主角所想解决的问题在团体中应具有共性。
心理剧五大元素之辅角
1、 辅角(auxiliary ego)是扮演主角生命中重要他人的任意团体成员。辅角可以扮演某个外在的角色,比如说某位家庭成员、一只小狗或一棵树;或某个内在的角色,比如说,害怕的自己、小时候的自己、或一个人内在的声音。
2、 辅角可以协助主角,将其没有被表达出来的部分透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Ta可以借表情、姿势或距离,来表达跟主角有关但没有被说出来的秘密。
心理剧五大元素之辅角2
1、在心理剧中,一般是主角按着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谁来扮演辅角。主角挑选辅角的原因很复杂,团体成员可能因为很明显的原因而被挑选出来,比如说:年纪、性别,或身材跟这个角色刚好相当,也可能因为成员的特征比较不明显或不具体而被邀请扮演某个角色。
2、主角在挑选辅角时往往“感觉”某个人扮演某个角色会很棒,不是因为该人的年纪或性别,而是他过去的历史及自身的某些特质(常常都是未被表达出来的),让主角有这种感觉,创伤人莫雷诺认为此时是“心电感应”——一个双方共同有的经验,不管知不知道——起了莫大的作用。
心理剧五大元素之观众
1、 在心理剧中,那些参加团体活动但未直接参加演出的人,被称为观众(audience)。观众的责任就是与主角同在,同主角一起经历主角与自己的生命故事,并从中学习、获益。
2、在心理剧演出之后的分享阶段,观众会被鼓励去分享他们的生命体验。成员会被邀请走上舞台,分享演出是如何触动Ta,使Ta回想起类似的体验,或者Ta现在仍旧被类似的体验所困扰。此刻是不允许观众对主角进行分析、评判的,他们可以做的只是分享生活中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与这场剧类似的事件,以及相关的体验。
心理剧五大元素之舞台
1、 莫雷诺把舞台定义为“心理剧第一工具”。 在心理剧的舞台上,个人可以变成他想要变成的任何东西 。
2、莫雷诺认为舞台提供给演员一个活生生的空间,这是一个多向度的、同时弹性达到最高点的空间。真实生活中处处充斥的现实性常常让人们因为被束缚而失去了灵活性,而在心理剧治疗中,人们可以凭借舞台的自由度,在舞台上找回灵性,从令人无法忍受的压力中解脱出来,自由地体验及表达。
3、心理剧的舞台可以是指定的固定区域,有明显空间分界线;也可以将舞台设置在观众中间,由主角在房间中选择场景发生的地点,然后观众相应调整座位。
心理剧技术之替身技术
1、 当主角发现难以表达思想、感情,或是感到需要得到支持才能进入场景时,导演会建议他们选择某人来当他们的替身。替身要能扮演主角因为太难而无法自己扮演的那些部分。
2、 替身的工作包括复现主角的非言语表达,并以此为线索找出那些尚未被说出的话。替身以某些方式收听那些没有被主角表达出来的东西,并把它们说出来或用其他方式表达出来。替身能够表达主角在心理剧中自我压抑或自我监视的思想和感情。
心理剧技术之独白
1、 独白是指主角直接面对观众说话,表达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在心理剧表演中,主角会被导演要求表达当时感受。独白给主角机会获得他自己或他人正在思考和体验而未直接表达的感受。
2、 主角也可能被要求在扮演自己之后,自言自语。这种做法可以是他总结概括他的思想,表达他的情感,更密切地检验情感。
心理剧技术之角色交换
1、 角色交换是主角在心理剧中扮演其他一些人或物的过程。
2、 它有两项基本功能:用语展现主角如何回忆或想象另一个人;使主角变得对另一个人的情境、情感和生存方式更具有觉察力。
心理剧技术之雕塑
1、 雕塑技巧是从社会计量技巧中发展出来的,通常是让主角将他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以雕塑的方法表现出来。这种技术被萨提亚疗法所吸收借鉴。
2、 例如,某成员可能将他放在父母之间,然后将其他成员排在他的后面或背向父母等,而这些成员彼此之间的距离皆不同,或许他大哥与家人之间的距离最远,每个成员的姿势亦由主角摆布。一切完成后,即可让主角陈述整个雕塑的意义,以及对每位成员的感受,或与成员对话。
心理剧技术之未来投射
1、 帮助成员们表达、解释自己对未来的看法、期望和感受的一种技术。主角或参与者不只 讨论希望、愿望,对未来的恐惧或生活目标等看法,而且把这些预期事件放到现时中,并演出表达出来。
2、 通过为未来事件的构建、期望,并带回现实,思考问题情景,增进对期望的事件结果的了解,有效地采取措施,实现期望中的未来。
心理剧技术之空椅子技术
1、空椅子技术是心理剧创始人莫雷诺发明的,后来被皮尔斯借用,成为格式塔疗法的核心技术。
2、具体做法是,当缺少辅角的时候,拿一张空椅子来代替辅角,对着空椅子表演。如果轮到辅角表演了,主角可以坐到空椅子上,把自己变成辅角,或者用空椅子代替自己,自己扮演辅角,或者用两把空椅子,扮演哪个角色的时候就坐到哪张椅子上。这实际上就是角色互换。
3、有时候也用两把椅子,一把大的,一把小的,分别代表胜利者和失败者。小椅子很窄、很矮,坐下去就会“陷”进去,看人都要抬着头,让人感觉非常渺小,非常压抑。
心理剧技术之镜照技术
1、 当主角过分密切地涉入剧中以至于不能形成对他们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批判性看法时,导演可能要求主角走出场景,观察团体成员中的另一位成员扮演主角的角色,即镜照技术。
2、 镜照技术让主角可以在观众及导演的角色间转换,并在旁观看由辅角来扮演自己的过程。这就像录影重播一样,感觉有一点“距离”,像在观看他人的故事。而就在这种观看下,主角看到了拒绝面对的另一面,从新的角度重新诠释生活。
心理剧三大阶段之暖身
1、 一般来说,每一次的心理剧过程都包含了三个阶段:暖身阶段(thewarm-up phase)、演出阶段(the enactment phase)、分享阶段(the sharing phase)。
2、 暖身的作用是产生一个让创造性有可能发挥的氛围——即建立起信任的氛围和安全的场所,协助团体成员共同参加且发展到演出阶段。
3、 暖身阶段也是团体确定主角的阶段。
心理剧三大阶段之表演阶段
1、 经过暖身阶段选出主角后,就进入心理剧治疗的主要部分——演出阶段。
2、 心理剧的演出不需剧本,而是将主角期望探索的事件——可以是具体事件、梦境、幻想或身体的感觉等等,在导演的引导之下,凭借主角的肢体体验、行动等表达方式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
3、 从而打破主角习惯性地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这一框架,透过行动和演出,让主角重新进入事件发生时的场景,重新体会、重新领悟,以新的观点或态度来对待旧的事物,从而走出困境。
心理剧三大阶段之分享阶段
1、 分享,是心理剧治疗中将主角带回团体、整合进入团体的阶段。这个阶段是让团体成员分享他们曾经经历过的,同主角在剧中所呈现的类似的经验与感受,同时也是让主角休息、恢复、沉淀的阶段。
2、 主角在演出阶段犹如在手术室中进行手术,而在分享阶段如同在病房进行康复,在这个时候,主角常常是很脆弱的,只能透过聆听其他成员对他的认同,才能为演出时的那种赤裸裸的情绪穿戴完整,从舞台上回到团体中去。
3、 因此,导演会要求成员分享时不分析主角的剧情、不提供建议给主角、不批评主角在剧中的作为与决定、不问主角问题,而只能分享自己内心被剧所触动的经验与感觉。
1.在生活中,早期的创伤记忆,或是我们对未来过于美好的期待,都可能让我们感到痛苦,并倾向于去回避内心的这一部分,导致我们与这些部分失去了联结。在心理剧中,我们通过表演的形式,深入到我们内心的深处去体验它们,从而增加对自我的觉知和对自己的接纳。
2.心理剧没有固定的剧本,追求表演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参与人员只需要按着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理解去表演就好了。自发自然的表演,才能更加真实地看到自己的问题,也才能具有创造性。而创造性的表演,可以让我们看到面对问题时我们所可以拥有的新的可能性。
3.在与人交往的问题,心理剧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心理剧中,我们不但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既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共情能力。
1.心理剧的基本技术,如角色扮演,角色互换等广泛应用在教育界、及企业界,并得到极力推崇。心理剧除了可以在团体治疗中广泛运用外,也可用于一对一心理咨询。尤其是在学校中,心理剧运用得越来越多,校园心理剧办得如火如荼。心理剧已逐渐成为学校心理教育中团体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
2.在儿童咨询和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沙盘和心理剧。两者都能通过间接的方式来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但相比于沙盘来说,心理剧有四大优势:
——更加有趣,更能吸引儿童参与;
——更加高效,一次可以多名儿童参与;
——能够唤醒孩子的自发性和创造性,激活自我疗愈能力,而不止是发现问题;
——可以提升儿童的与其他孩子的互动交往,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3.有人使用心理剧,对城市留守儿童进行了治疗。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忙于工作,缺少关爱,因此有很强的社交回避和网络成瘾问题。通过每周一次,共五次的心理剧治疗后,社交回避和网络成瘾问题明显减轻。
心理剧与儿童
1、 心理剧的诞生,儿童功不可没。创始人莫雷诺回忆说:‘’有一天我路过一座宫廷花园,遇见了一群小朋友在玩耍。欣赏了一会儿他们的游玩之后,我开始给他们讲故事。出乎意料地,他们放下手边的游戏,很乐意地听我的故事并把这些故事表演了出来。从那时候起,我闲暇时最喜欢的消遣之一就是到维也纳花园里找棵大树坐下,给小朋友讲神仙故事。““其实故事本身并不稀奇,而是表演本身及那种如幻似真的氛围让人感到神奇”。正是在这些时候,莫雷诺心中萌发了心理剧的想法。
2、 心理剧的目的,找回失去的儿童状态。自发与创造是心理剧的核心。这两项特质都是儿童本身所具有的。心理剧所想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唤醒我们内心的自发性和创造性,找回那个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的儿童的自发、纯真、创造与在当下。
3、 [玫瑰]心理剧得之于儿童,而用之于儿童。[玫瑰]心理剧在引入我国后,因其高效和趣味性,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校心理教育和亲子教育中。在儿童心理咨询领域,心理剧也常常是咨询师的理想方法。心理剧,可谓得之于儿童,而用之于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