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的秘密

(我一直认为女儿是个很会学习的人,感觉她学习不费力,还很享受学习。

前几天然然应邀跟一位博友的女儿沟通,她意识到不少同学也在努力,但是对于学习有些迷惑,不善于找寻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建议她写篇东西,谈谈自己的想法。于是有了她的这篇文字, 简短,没有长篇累牍,这就是然然的学习秘诀。看了这篇文字,我感觉或许会让不少博友失望:这算是什么秘密啊高分的秘密?但是对于有心思考的人来说,希望能启发孩子对学习的思考意识。最近然然也在思考有关文科理科的一些关联,有时候偶尔聊起,我也建议她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即便不成熟,但起码见证了目前的思考。在此也期待得到朋友不吝指教。)

高分的秘密

文/然然

学习不是一个目的,它只是一个过程。

做学习的有心人,可以使你走得更高更远。

很多同学都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从而忽视了学习背后的重要意义。数学锻炼逻辑,文学锻炼思想,科学构造我们认知世界的基石,历史影响我们对社会、对时事的认识。

量变往往带来质变,当我们的课业加重,学科变多,七八门课一起施加压力的时候,我们往往没有时间反思学习的意义,也更没有时间整理知识框架。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对课题的理解不够深,不会举一反三,出题人一动歪脑筋,就有成片的学生中招。出题人也是系统地学过这些知识的人,他们多年来忙于教学这些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把握自然比首次学到这些知识的学生深入得多。能够和出题人站在一种角度看问题的同学,在这样的场合就大占便宜。于是考场成了这样一种人耀武扬威的地方:就是那些学习有框架,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对于在课堂上、考场上所向披靡的他们来说,学习怎会不是一种快乐呢?


知识的金字塔

初中生接触的学科陡然增多,难免会有些迷茫。有很多人把文理分开讨论,理科有数学,物理,生物,化学,文科有语文,英语,历史,政治,地理。初中的科学课学的都是常识性质的知识,一般都是泛泛的简介,很少在一个领域多加挖掘。比如说生物课学呼吸作用,课本很多的是去研究宏观的理论,一个公式就概括一切。至于这个公式是怎么进化出来的?是什么动力驱使着它一直运转?“能量”又是以什么形式存在?书上都一笔带过。只有到高中,甚至大学,我们再次回顾尘封的记忆,才会逐渐明白当时那些认识的肤浅。

我有一个尚待完善的理论:我们所学的知识,尽管被强行分割成了不同的学科,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可以看做是一个巨大的金字塔。

金字塔的底部是一切的基础,至于是不是最广大的一层,还有待讨论。在我的模型中,金字塔的底部是数学。数学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宇宙的法则。代数和几何是一切的基础,与其说是一套法则,不如说是人类推理总结出来的一种逻辑思想,换言之,是人类用于构建知识金字塔的基石。唯物主义会说,没有数学,一切都不会有,甚至连看似毫不相干的文学、历史等等“文科”。

在数学上构建起来的是物理。物理就是很复杂的数学,相信你也有所体验。举个例子,声波和光波,它们根本就是一串串波形函数图像,也就难怪会有存心让你更头大的老师在数学课上谈谈物理,在物理课上谈谈数学。力学更是有趣的例子,如果说位置(position)对时间的函数图象是函数f,那么速率(velocity)对时间的函数图像就是一阶导数f’,而加速(acceleration)对时间的函数图象就是二阶导数f’’。学习物理的时候,你或许已经不知不觉地踏入了微积分的领域。

在物理之上是化学。我把化学放在这里很大层面上是因为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与原子结构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化学学的各种元素,本质上来讲无非是质子(proton)、中子(neutron)、电子(electron)构成。每一行每一列的元素,它们特殊的性质都是这些质子、中子、电子互相作用的结果,而研究这些作用就是量子力学的课题了。归根结底,化学就是很复杂的物理。

建立在化学基础之上的是生物学。我这学期同时选了化学和生物课,两科的内容不断地互相联系,连老师都坦言“生物学就是很复杂的化学罢了”。这样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举个刚才提到过的例子,呼吸作用(cellular respiration)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糖酵解(glycolysis),三羧酸循环(Krebs / citric acid cycle),还有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糖酵解根本就是葡萄糖分子分解成丙酮酸,放出ATP的过程,丙酮酸再变成乙酰辅酶A(acetyl-CoA),然后三羧酸循环进一步分解,产生少量ATP,这个过程中还放出几个高能量质子,通过几种辅酶(FaDH2, NaDH)传送到电子传递链去,然后再用质子携带的能量制造ATP。而ATP(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就是化学能的“货币”,它通过化学键来储备大量的能量。学生物的同学背的头昏脑胀的名词,往往是化学名词,分子层面上的生物学作用往往也是一连串复杂的化学反应。

学生物不可避免地会学到大脑的构造和功能,而大脑又是在“理科”和“文科”之间搭建的一道桥梁。在生物学的上面又是心理学,心理学无疑是所有“文科”的基础。语文课必要的认知能力,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就是大脑的功劳。因此说文学是建立在心理学之上也不为过。

如果说心理学、文学等等是一个人的艺术,那么历史、政治、经济等等就是对于一群人的研究。许多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组合在一起,就是人际交往,就是社会。在历史、政治、经济三门课里,我认为历史应该是其余两个的基础。历史的走势决定了今天的种种社会现象,而那些政治家、经济家都是通过研究历史的教训,才做出改变世界的决定的。而他们所写下的又何尝不是历史!就好像数学也可以跳越N级,来预测股市走向一样,这就是这座金字塔的一个有趣的悖论。

数学是物理的基础,物理是化学的基础,化学是生物的基础,生物是心理的基础,心理是文史的基础,文史又是政治、经济等等的基础。这个模型当然还不完善。如果你想问,地理应该放在哪里?我认为自然地理和生物学同一级别,都建筑在化学之上,而人文地理则建立在文史之上。还有许多没有归类的科目,比如天文,人类学,宗教,等等,都可以在这个提纲上找到自己大概的位置。

偏“文”的同学,你们可以庆幸,因为在这个模型上,你们站在金字塔的高层。但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如此“高级”的文科比较容易呢?就好像我们并不需要计算复杂的公式就能伸手接住球一样,研究也分两种方法。其一,通过宏观的走势来推断——“现象”。其二,通过精密的计算——“本质”。我们本来就如此依赖通过现象来推断事物。科学探索使我们转向依赖逻辑,而时时忘记了我们自己本身就是如此精密的仪器。

这就是文理的差别:在学习“文科”的时候,把自己看的很重要。在学习“理科”的时候,把自己看的微不足道。人文强调“人”的价值,科学强调“理”的价值,看清这一点,对于现今社会上科学和伦理、科学和宗教等等的一系列争执,你也许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你的观点或许和我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你可以试着通过学习,来总结你自己的一套知识结构,然后自己在书本中寻找例子。你只需要牢记一点:每一个学科都是息息相通的,你要学会找到这种内在的联系,完善自己的理解。

毕竟,学无止境,生命不息,思考不止。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分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