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的一点随想

我买书比较随意,什么都会涉及,除了有类书,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电脑的,这里还有个插曲。

上大学时我以为终于可以不用在学物理数学了,这简直就是个天方夜谭和噩梦,和数学有关的基本刚过及格线,物理电脑就好惨,电脑重考一次我是直接把一整本考题几乎全背下来了高分通过,物理重考两次都不及格后就重修,和大一的一起重新上课。然而物理并没有加固很多而是更加反感,自动枪毙。

这次买了这本《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绝对是受到了几句话的蛊惑和贪小便宜的心里,一失足却发现另一片新天地。原来也没想象中那么讨厌物理,自己把自己给禁锢了。

标题先吸引了我,虚无与万物之间(between nothing and everything),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享受。封面有比尔•盖茨的推荐,其中两句话,"大卫•克里斯蒂安真的打动了我。这个家伙将各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铸造了一个单一的框架。……。它在非常有趣的历史语境中讲述科学,……",就把我带进坑了。

而最终让我在头疼的啃了前3道门槛(关于宇宙、星系、恒星的起源和新化学元素的创造)后放弃了又重新拾起的是封面的这几句话:

"重建视野——大历史考察的,不仅仅是人类甚或地球的过去,而是整个宇宙的过去。'历史'唯有在此视野下,才具有完整的意义。……。重新定位——你的人生及世界继承了宇宙过去138亿年的全部演化结果,从这个新视野、新框架出发,你才能明白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获得衡量万物的尺度,找到未来的方向。"

我现在才看到第五个门槛(生命的出现),在慢慢的进行着,前四个门槛说到宇宙太阳地球的起源涉及到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基础知识,已经荒废那么久这些知识基本就只有个模糊的影了,就又借了漫画版的时间简史和物理天文的恶补,这次却不是在啃书本了,而是有些看进去了。

有句话印象深刻,科学往往没有对错,科学和哲学的问题,往往不容易得出[完全正确]或[绝对正确]的结果,因为随着科学理论的进步,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的改变,很多原先正确的理论都会变得不完善。对牛顿说的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有了更深的体会。转换成自己的理解方式就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周边一切,不能一棍子就打死人,碰到任何困难时,都要有魄力的去解决。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的一点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