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社会变革的影响:“社会传播年龄”降低无标题文章

或问:王思聪现在好火,居然和新华社对着干。但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他有个厉害的老爹。据说万达上市,他差点超过马云,成为首富。但我感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不愿意去万达这种地方了,情愿在家待着。你觉得万达这种,还能火多久?

曰:要判断万达的未来,或许需要理解社会的变革对商业实体的影响。

社会的运作,以人事物的交互为核心,即实物的传递与信息的传递。这个我已经说过多次。那在古代,实物的传递依赖于家族的背书,所以古人以家族为单位聚集。而现在,实物的传递以商业契约做背书,不再依赖家族的威信,所以单个家庭取代家族,成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

当单个家庭成为社会细胞时,家族消失,另一种社会构成则形态显著壮大:城市。人们为什么需要城市,需要聚集呢?因为在人群聚集中心里,人、事、物的交互最频繁,依附于人事物的信息流动最快,所以交互效率最高,而交互成本最低。(参见前文《趣谈61:人类走向城市化的必然原因》)古代也有城市,但社会主要经济基础还是基于家族制的小农经济。但现在不一样了,城市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基础。

而信息的传递,在古代则依附于实物,所以信息只在家族范围里流动,结果就是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也没事。

而在现代,数字化的发展,使得信息能够脱离实物,进行跨时空的传递。因此必须看到的是,信息化对社会的变革的推进是非常显著的。对于这种变革的理解,我发明了一个词:社会传播年龄。其定义是:某一个社会群体里最主要的信息的生产、传播与消费的人群的平均年龄段。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再来分析万达,就容易了。万达过去十年的崛起,正是一方面,有赖于城市经济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核心,而另一方面,社会传播年龄正好居于35岁~55岁这样一个年龄段。万达紧紧抓住这两个机会,大力推进万达城市广场的建设,从而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不动产企业。

但数字化的深入发展,信息的流动不再依赖人事物本身的交互,而能够单独流动。这意味着人事物的交互,不必再依赖于人群的聚集。所以现在越来越多宅男宅女产生(参见前文《兼谈宅男宅女产生的原因》)。这意味着,人们会重新回到家庭里,而且是小家庭里。而如万达城市广场这类商业中心的聚集价值会减弱。

而且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程度加深,还导致另一个结果,即社会传播年龄在降低。也就是波兹曼说的:童年在消逝。估计现在的社会传播年龄,已经降低到15岁~27岁这个年龄区间了。

当两个机会都消逝时,万达的布局自然就失去了意义,这就是万达广场的未来。也就是说,数字化的发展让世界越来越年轻,但万达却正在老去。可他们还在用老式的思维布局未来,想再造几十几百个万达广场,这不免会失败。

但这也没啥好遗憾的。因为几乎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一时的,而不是一世的。都是针对当时的情况,做出了适当的应对。这种应对不可避免会难以适应新的变革:无论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所以衰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曲,而长久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所以这也无需感叹。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化对社会变革的影响:“社会传播年龄”降低无标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