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写了一辈子的毛笔字

母亲写了一辈子的毛笔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母亲用毛笔写字的时候,神情变得很专注很宁静,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纸,握着毛笔娴熟地蘸墨后,在墨盒中的一小团丝绵上轻轻擦几下,提起笔看是不是很尖,然后在纸上挥毫;如果笔有刺毛,就再擦几下直到调皮捣蛋者归队。母亲写的字体我太熟悉了,笔画的粗细反差很大,对比很强烈,整个字体的架构又非常平而正,因此母亲的字很有风格,很有看头。我亲耳听到母亲的老同事赞母亲的字很有味道,母亲听了却摇头。母亲远离文化环境,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与同好交流。

      母亲的爱好书法从哪年哪月开始,不知道了,母亲今年76岁,从她参加工作的19岁算起是57年!半个多世纪的生命像一条源自山间的默默小河,曲曲弯弯,又深又远,藏在岁月的山峰里。

      我小时候不知道母亲的字是什么体?后来我学了设计字体,也还是没有彻底搞清楚,因为母亲的字体完全不像世界上已经有的那些字体。直到她七十多岁,偶尔说起过年轻时候练毛笔字,是看单位一位同志的隶书写得“那才叫个好”,于是自己也练起来了,我才恍悟她的书法渊源来自隶书,这很了不起,因为有“创造性”,没有跟着前人的老路走。母亲说的那个同志引得我浮想联翩,他是谁?我见过吗?比母亲年长还是年幼或是同年仿佛?他长得什么样子呢?他是个怎样的人呢?母亲说的这条极为模糊的信息,让我只能胡思乱想,不了了之。我要感谢这位隐居在单位干部中的才子,给我母亲美好的影响,让母亲一生都以自己的方式爱着隶书。

        母亲爱书法,但可惜那个贫穷的年代,我们生活在塞外边远地区,整个城市只有两家清冷书店,一家比一家远,母亲的书法资料少到零。我记事的时候她就在写字了,她的写,只能在办公室抽空写,往往就一小会儿,她不得不把能够腾出来的空闲时间编织毛衣毛裤线衣线裤等等,家里五口人所穿的所有保暖衣物全靠母亲这双手劳作出来。母亲的爱书法,日积月累写得有一定水平了,但是她不能抛开工作和家务全力以赴,这真可惜,否则母亲会写得更好!也像现在的那些书法名人,有展览有比赛有拍卖去获个奖什么的。

      母亲不光用毛笔写隶书,还擅长用硬笔写,再便宜再破的圆珠笔,只要还有一滴油,必定被母亲握着写出好看的字来,她从不写通俗连笔字,一生都在写笔画坚挺的隶书,速度还很快,一点不比连笔字慢。至今为止,母亲都是家中写字最好看的人,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母亲的办公桌上常年摆着粗糙的竹笔筒,筒身的墨字据说还是自己家人刻的,不知道是谁刻的?笔筒里插着大小粗细不同的毛笔,竹笔筒旁边摆着一方石砚,彰显着与整个科室乃至整个局的办公桌都不同的风格,母亲自己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母亲还把好的诗句和可以砥砺自己的名人名言抄写下来,压在玻璃板底下,也不与人争,也不与人显,也不与人夸,就像山林间的小草,没有华彩,只有本质的内心平静。我小时候在母亲身边玩,她会把一些抄下来的诗句教我背会,说以后写文章会用到的,母亲大概想不到,她的言传身教会影响我一辈子,我像她一生都酷爱诗词,自己也写诗词,以此为乐的时候,常常想起母亲。家里的每年台历用完了,母亲舍不得扔,集起来栓根绳子,变成一个本子,在空白处用硬笔或毛笔抄写有用的词句。母亲抄的诗词曲赋不是从一本书上来,而是从她阅读过的报刊杂志以及书中来。

      母亲对我们多次说起过,她从小听姥姥说,娃娃们要好好念书。姥姥自学读书算术,虔诚信仰天主教,因为有文化,还在解放前长期担任教员。母亲的二舅叫韩国良,在土默川一带是民众领袖,解放后到中学当老师,他是一位铁骨铮铮的英雄好汉,他的故事可以写成一本书。母亲自幼深受姥姥和姥舅的精神影响,她非常渴望文化知识,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有见识的人,所以母亲会那么愿意尊崇书法,她的毛笔字写得那么入心。

      家中有一本通俗本《史记》,母亲给幼小的我睡觉前讲西门豹治邺,书中插图还画了那几个装神弄鬼的地方官员缩成一团瑟瑟发抖,西门豹怒目圆睁,直指坏蛋,画面左角是滔滔大河。对母亲的讲述我很感兴趣,我不知道自己反复看过多少次故事,居然三十年后那画面还历历在目。小时候,母亲在那本书内页空白处以及封底用毛笔字写的短评,还有些名人名言和诗句,我都有隔膜,认识字却不懂深意。43岁这一年,我回家又遇到这本《史记》,它皮破了,角磨损了,书脊撕开口子,好像是我小学五年级那年给粘上的补丁,颜色布满了岁月的灰尘!我惊讶发觉,从前的书,没有光泽没有色彩,那么灰扑扑的苍老,而母亲的毛笔字迹我却读懂了,有的是对事件的评说,有的是对人物悲剧的叹息,又都是极简短的!我一刹那被母亲内心的波澜惊讶住!从前的母亲是怎样一个女子!?她受到政治上的压力,从来没有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心志,唯有在书页的空白处偶然留下一点悲愤心声。时间把母亲从青年推向中年又推向老年,而我,从童年长到中年才逐渐去开解母亲的命运之谜。

        母亲的精神气质和文化追求对我们三姊妹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姐姐是最早练习毛笔字的,高中时候我偷偷练习柳公权字帖三年,又练习隶书和硬笔行书。在美院毕业考的时候,文字设计这一科目每天需要练字,还要设计字体,多亏了少年时代的练习字体,我学这一课颇有基础和心得,毕业考试拿了好分数。到我家有了第三代,母亲还时常关注孩子们写的字,写好了总是要夸奖。我的女儿初三的时候买了宋徽宗的瘦金体字帖回来,说一定要好好练字,我电话告诉母亲,这都是你老人家的遗传呀,孩子非常愿意把字写好,母亲听了很高兴。

        母亲进入七十岁后,我病重失业,父亲的失智症一日重似一日,母亲的心情愈加痛苦,我看过她这个时期抄录的一本诗词,皆悲歌慷慨,涕泪怆然。我想她选择的一诗一词皆是她心灵的发泄点,对命运的不公平判决她忍着熬着整整一辈子,唯有到诗词里去呐喊和诉说,得到共鸣。父亲病重后独占一间里屋,母亲只能屈就在光线昏暗的隔扇里的大床上,趴在床上写字。母亲一直想有一张书桌,不知道从哪里搬回来一张小学生的旧课桌放在狭窄阴暗的客厅充当她写字的地方,那扎眼的斑驳旧黄漆和家里的东西极不协调,窗台上摆放着她年轻时候用过的毛笔和墨盒!她不让我们乱动她的东西。可叹母亲一生都喜欢书法却没有给自己真正讲究地买过好笔,添置过一张书桌,也从来没有在宣纸上写过字,更没有把字堂而皇之地挂起来欣赏过。我想起来难过又心酸。

        时代在变迁中,渐渐的,手写字被电脑和手机打字代替了,连家信也渐渐消失,已经很久没有给母亲写信而只是微信视频说话了。前年回母亲家过年,忽听母亲惊叹:“我可抄呀,诗呀生活常识呀,想给你们留下,你们没敢定能用上,谁想到你们用手机一查都有了。”在那一刻我忽然懂得了母亲辛苦付出半生的隶书抄写,字字句句都是爱,就像一封封写给儿女的“爱之书”,可是她发现读者没有兴趣读,所以极为失落!妹妹特意买了民国小学课本的系列笔记本,一半是空白页,笔记本设计得那么精致有味,是母亲半生舍不得买的。妹妹请母亲在空白页上抄写诗词名言,说留下来给自己做珍贵纪念。妹妹还带回一套精致的文房四宝,让母亲用,母亲很舍不得使用存放起来,照旧用自己熟悉的笔墨。我也找到我初一得奖的心爱笔记本,请母亲抄写,说让我的孩子记得姥姥给予她的爱。

      去年十月,父亲的病情越发重了,被母亲和妹妹带到托县休养,母亲常愁眉苦脸坐在沙发上叹气。春节回去我把韩国良姥舅的回忆录带回去,妹妹终于说服母亲抄写,或许能够转移母亲的注意力,或许母亲能够从她的英雄舅舅的回忆录里得到慰籍得到力量!我说,这样珍贵的手稿是多么有纪念意义的啊!后人恐怕不知道有韩国良这个英雄了!最近有一部长篇小说连载,提到我的姥舅韩国良,却没有详细写。这都是因为韩国良资料没有公开过。既然有这一份从呼市史料馆抄回来的资料,为什么不发在网上,让现在的人读到并且感动呢?这才说服了母亲,她终于开始抄写了,我想象,母亲怀着敬意落下的隶书笔迹,会是何其美好的家族纪念!

      近日妹妹发来母亲的照片,中午的暖光之下,母亲坐在床上,伏在小炕桌上抄写,戴着硕大的老花眼镜,身体那么清瘦,可是她那么认真和执著。母亲在静静地写着字,我便安心许多。

2017.6.23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亲写了一辈子的毛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