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解”知识盈余

“启示录”系列之#谬解认知盈余#

这里并非要否定克莱·舍基大师,而是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解读。

“谬解”知识盈余_第1张图片

拿作者列举的wiki举例,为什么大家要花费大量精力分享那么多的内容?愚认为核心驱动力是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感。

马斯洛为我们分解了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除去第一个,其余皆为心理层面的需求。可见人类大部分需求都是吃饱了撑的蛋疼衍生出来的(这是一个冷笑话)。

分享和转发是网络行为里面最常见的两个动作。近一年几乎都在观察和思考大家倾向于发布和转发什么样的内容,总后总结无非还是心理诉求。

拿朋友圈举例,分享行为一般分为如下几类:

晒相对日常的吃喝,自拍、宠物、孩子;

音乐、书籍、电影、分享

晒高大上的旅游,购物;

发生活感慨,心灵鸡汤,冷笑话;

分享某些高大上的文章;

抢各种优惠劵,转发有奖(女性偏多)

...

我们大致可以归类以下心理诉求:刷存在感的、证明自己机智幽默有品位、炫耀、获取认同感、贪小便宜...

主流层面上:人们更倾向于分享一些使他们看起来更机智,有趣,有品味,让人羡慕的事情。

当然,碍于需要考虑到正常社交圈的感受,“聪明人”会保持克制。所以我在朋友圈分享过这样的言论:

“一切不适合在主流社交圈分享交流的内容,都会催生垂直产品去支持你“名正言顺”的晒、炫、吐槽… 主流社交形态曾经不能满足的,今天都会有产品来满足甚至放大你的双重抑或多重‘人格’ “。

为什么要分享这条,按照上面的解读,因为我觉得自己聪明啊,嘿,这是一个狡黠的笑...

垂直圈子的分享避免了主流社交圈过度分享给大家带来的厌烦感,同时又可以获得更强的“圈子”认同感。

最后以《啖书局》的一句经典言论收尾。

“我们在社交媒体上,总是把自己构建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每一个帖子都是让我们接近自己所期望的形象。

心理诉求,才是第一生产力。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知乎专栏:http://zhuanlan.zhihu.com/julystory

你可能感兴趣的:(“谬解”知识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