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曹操要借你的人头……

假如曹操要借你的人头……_第1张图片

在《三国演义》第十七回中讲到:狂妄的袁术在得到玉玺后立即宣布称帝,于是曹操联合了刘备、吕布、孙策诸郡合攻袁术,在攻打寿春城时,袁术命守将李丰死守,曹兵17万人每日耗费粮食量浩大,诸郡又连年饥荒干旱,接济不上。曹操想催促军队速战速决,李丰等却闭门不出。曹军在相持了一个多月后,粮食即将用完,只得写信给孙策求援,借了粮米十万斛,但仍不能满足支配。


假如曹操要借你的人头……_第2张图片

一天,管粮官任峻部下的仓官王垕前往禀报曹操说:“如今兵多粮少,应当怎么办?”曹操回答说:“可以用小斛分发军粮,暂且救一时之急吧!”王垕说:“兵士倘若怪怨起来该如何是好?”曹操说:“这你不用管,我自有办法。”


假如曹操要借你的人头……_第3张图片

王垕依照曹操的命令,以小斛分发军粮。曹操暗中派人到各营寨去听风声,各营寨怨声载道,都说丞相欺骗了大家。曹操于是密召王垕入帐,对他说:“我想向你借一件东西,以此平息众怒,你可不要吝惜。”王垕问:“丞相想借什么东西?”曹操说:“我想借你的人头用以示众!”王大惊失色,说:“我实在无罪!”曹操说:“我也知道你无罪,但是如不杀你,军心就难以稳定。你死后,你的妻子儿女我会为你照顾,你就不必多虑了。”王再想申辩时,曹操早就呼喊出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罢。然后把王垕的人头高高悬挂在旗杆上面,并贴出告示:“王垕故意用小斛散发粮米,盗窃官粮,谨按军法,斩头示众。”于是众怨开始缓解。众士兵以为曹操军纪严明,军心大稳。次日,便攻克寿春。


假如曹操要借你的人头……_第4张图片

曹操为了应付缺粮的问题,决定让王垕以小斛散粮,终于激起了众怨,却又阴险地向主管粮食的军吏王垕借头,嫁祸于人,以平息众怨。这样通过故意伤害别人的利益,博得大多数士兵的同情,让士兵在心理上认为曹操无过,从而通过此计,把士兵由于小斛散粮对曹操的怨恨,转化为对王垕个人的怨恨,转移了士兵的注意力,达到了平息众怨的目的。


假如曹操要借你的人头……_第5张图片

论人:借粮官之头来稳定军心,最为奸诈残忍,也只有曹操能做的出来。曹操本身就说过:“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王垕的死对于曹操来说只是一步小棋而已,这也足以体现曹操的奸雄之本色,欲成大事又何须注重小节。而王垕本身就是一小粮官,甚至在史料里都找不到记载,曹操借他的头来稳定军心来换取一场大战的胜利,在他眼里就是值得的。所以王垕的死又是必然的。


假如曹操要借你的人头……_第6张图片

论事:按照现在通俗的语言来说,王垕在整件事中,都是接受曹操的命令,执行命令,好像确实无过错。但是军中粮食短缺这是事实,王垕比谁都清楚,也知道不可能每顿减量就能解决问题。十几万大军,行军打仗,粮草的分配肯定是有一定制度所规定的,更何况曹操治兵一向来以严明著称。王垕肯定知道曹操的命令是有问题的,但也只能照样执行,因为不执行一定是死罪,他没有这个勇气去阻止,他轻信曹操有良计,也还抱着侥幸的心理。最后此事终于导致了军心的动摇。曹操作为最高领导者,按他的性格是绝不会来主动承担这个责任的,需要有人来背这个黑锅,做替死鬼,而这个人就是王垕。


假如曹操要借你的人头……_第7张图片

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在于: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这种事情不出在自己身上就没事。但假如曹操要借自己的人头之时,网上给出的答案是:


假如曹操要借你的人头……_第8张图片

不过那时再要想跟曹操拼命,估计也是白费劲,狡诈的曹操已经有所防备了,如果把厚黑的曹操惹怒了,估计连他妻子儿女的命也得一起搭进去,小人物在这场政治的漩涡里,就像一粒灰尘根本没有份量可言。这世道更多的时候不存在王法,谁力量大谁就是王法。王垕之所以跟随曹操,估计也是命运使然,而不一定就是简单的择主失误。


假如曹操要借你的人头……_第9张图片


假如曹操要借你的人头……_第10张图片

南京大屠杀时,十几个日本兵押解着上万名中国俘虏去屠杀,竟无一人反抗,连跑都不敢跑,如果有人敢带个头,用脚踩也把日本人踩成肉饼了,可这个人却永不出现。因为带头的,多半是个死,与其自己一人死,不如大家一起陪着死。


假如曹操要借你的人头……_第11张图片

由于人没有了那可贵的一点“勇”,造就了没有是非曲直之分,只有指鹿为马,混淆黑白的大量的可笑现实。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假如曹操要借你的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