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_第1张图片

博尔赫斯《天赐》里有一句诗,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初高中时,晚饭和晚自习间的空余时间都用来泡在图书馆里。图书馆管理严格,除了杂志能自行浏览外,馆里收藏图书室不允许学生自行入内挑选图书。借书时先在电脑查看,将书名和编号填好,将借书卡交给值班的同学,由他们将书拿出来,把借用信息录入电脑后才到自己手上。那个斯文清秀的男生是周五值日,每每周五时便找他还书,将借书卡给他,再从他手里拿走书。然后坐在阅读区里边看书边偷偷看他值班。

这情景让我想起《情书》,电影里男藤井树把女藤井树的名字写在图书馆里一本本无人借阅的书借书卡上,隐秘又大胆,明明她就在跟前,却将一份份思念深深藏放在借书卡里,每一张借书卡皆是情书。偏偏不让她看到,却又隐隐希望她能有一天翻到,知晓他的情意。大三时也曾在图书馆里翻到一封没有署名的写给舍友的情书,落款日期是大一的时间,将情书交给舍友时,她只淡淡说了句,好巧。看样子她认出是谁的笔迹,但什么也没说。或许是像《情书》里少年的说不出口的少年暗恋,可惜已经错过了。

从图书馆里不仅能找出情书,还翻出当书签用的精致邮票,金钱,发票,阅读时书写或整齐或凌乱的感想和摘抄……看着前人遗落的东西,不禁猜想那是个怎么样的人,对方是不是曾翻箱倒柜找这个情书或邮票,结果不经意时夹在书上归还了,落进陌生人手里,可能在某个机缘巧合下回到它本来该到的地方。图书馆里的书藏着某种缘分,在时间长河里等有缘人来揭开。

图书馆像是集聚魔法,将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陌生人联系在一块。每每站在一列列陈旧的书架间,时间彷佛被那一排排的书给吸走了,四周静悄悄的,似乎下一秒便像电影里主人公突然被一本打开的陈旧魔法书吸进入另外一个世界,然后书本合上,又静悄悄地呆在图书馆某个角落,等待下一个有缘人。

我见过的图书馆里真的有一座这样“穿越时空”的图书馆。高中建校超过一百年,古朴优雅的老图书馆常常被借来拍摄民国电影电视剧,同学在本地结婚时亦身穿民国服饰前来图书馆外拍摄婚纱照。图书馆见证一百多年的变化,来来往往过多少学生,难怪每次在图书馆自习有凉飕飕之意,说不定在图书馆里某个地方有个接通异界的暗门呢!

名人里有将自己的“图书馆”公益性开放给大众观看图书。其中较有名的是高晓松的杂书馆和汪涵的培荣书馆。高晓松说,努力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让读过的书不在滚滚红尘中烂在心里。“世界上多一座图书馆,就少一座监狱。”

刚开始工作时常去首都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现代化设计,明亮大方,藏书丰富,往往周末人满得找不到座位。图书馆每个角落灯光通明,少了些神秘感,但给阅读者带来便捷。后来搬家离得远了,就很少去了。转为每个街道上的自助图书馆,北京的借书卡是通用的,选好书后在电脑里自助操作借书还书,由机器传送书籍,无需工作人员。缺点是藏书有限,曾发生过机器故障,书还了电脑记录仍在,可给爱读书的人较大的便捷。

慢慢的,我亦如时下普通的年轻人,纸质书阅读少了,图书馆不去了,转为掌上图书馆,电子书阅读,Kiddle、ipad、手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阅读。阅读的方式便捷了,可阅读量少了,阅读趣味少了,常会想起从前借来的拿在手上的书,会想起一段段泡在图书馆里专心阅读的旧时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