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周问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渔船”

过去2周,薛兆丰老师用一条边际收益曲线把人类曾经尝试过的最典型的四种产权治理方式和四种所有制串起来,用“渔村的故事”来讲解,这是全年课程中最具亮点的部分

“渔村的故事”是对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说明”,而不是“证明”。它带给我们以下启发:


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渔船”

故事中的“渔船”,指的是各种资源禀赋,现实生活中,不仅仅只有一条“渔船”,它包括自然禀赋、社会禀赋、人力资本等。

每个人都善用自己的“渔船”,社会就能获得巨大的财富增长。


二、产权界定减少竞争损耗

“公地悲剧”:似乎渔民在池塘里捞鱼与城市中的出租车司机在街上捞人是一样的,都会导致资源的经济价值荡然无存。但实际上,并不会出现城里的出租车太多,没有乘客了。原因在于捞鱼与捞人有本质区别

  • 池塘里的鱼,没有形成产权
  • 乘客口袋里的钱,有主人、有产权

钱的产权已经确定,出租车争夺的只是人们对自己产权的不同分配方式,不会产生无谓的损失,社会资源不会因为竞争而耗散掉。


三、不存在所谓“大多数人的利益”

渔村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多数人”的意思是多样化的,在不同所有制下,彼此之间有矛盾:
** - 集体所有制下:指的是已经在船上的人
** - 私有制下
:指的是那14条鱼使得整个社会财富最大化,尽管分配不太均匀,这也算一种大多数人利益
** - 全员所有制下:指的是这个渔村的每一个人
** - 政府所有制下
:指的是那些代表大多数人的官员

“大多数人”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没有一个确定的含义,使用它的时候要特别小心。


四、好的制度需要大家共同呵护

周一的问题:私有制导致收入不均,这样的制度能维持下去吗?

回答:

——不确定。有时候能,有时候不能。一种制度需要大家共同呵护才能维持下去,社会上有更多的人理解一种制度,对它的呵护就会增强。

经济学对不同制度的分析探讨,对人们呵护维持那些好的制度,有重大贡献。


五、公地为何不那么悲剧?

当人们看到资源耗散这么大,就会自发组织起来,通过规则、道德规范、奖惩制度,减少公地悲剧。
诺奖得主埃莉诺.奥特罗姆指出:人们通过自治能够使情况变得好一点。


六、制度本身有漫长的尝试和筛选过程

从经济角度看四种所有制各有优劣,现实中四种所有制并存,没有哪个取代哪个之说,原因在于:

1、制度本身有一个漫长的尝试、筛选、存活、消亡的过程。

  • 有为所欲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
  • 没有逃避承担自由选择所导致的结果的自由

2、私有制的实施成本巨大

私有制看上去看上去能使收益最大化,但这一制度本身实施起来,需要确权、监督权利行使、惩罚违权行为等的成本很大,值不值得这样做,要考量

3、分馒头和分金子不一样

  • 分一个馒头,用手掰
  • 分一块金子,用天平
  • 面对大量陌生人:用私有制
  • 小区业主:用集体所有制
  • 家庭内部:用公有制

七、跨学科比较学习

与熊逸同时讲到“公地悲剧”,薛教授比熊老师讲得好多了。
在陌生人构成的社会里,仅靠道德规范不能阻止竞争所带来的耗散,要制定规则、确定产权,资源才能积累,财富才能增加。看起来每个人的自由受到了限制,但它是增进每个人的利益所需要做出的妥协(大都市里,夜里12点后的音响就不再属于你),这是对自由和权利的限制。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7周问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渔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