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从民谣走上诺奖的谜样男子

文/丁目


在去年诺奖的热潮慢慢散去的时候,我才猛然注意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一个可以说是身兼演员、歌手、作家多重角色于一身的人,因此自然免不了跟一波风,百度一番。

可是奇怪的是,百度百科里的鲍勃·迪伦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歌曲,找不到关于书的介绍。

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大概去年最大的笑话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没写过几本书了。幽默程度不低于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看来诺奖很调皮,本身就是黑色幽默。

直到一次偶然,在书店看到一本书——《编年史》,作者是鲍勃·迪伦。

说实话,这本书真的很无聊,即使看完了我依旧觉得难以回味。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是个不折不扣的乐盲,因此关于他提到的什么黛安娜·桑兹(百老汇演员),芭拉拉·丹尼(歌手),琼·贝兹(民谣皇后)我都是一无所知。

但是我却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有时候,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看得真的很片面,哪怕多了解一点点,都不会有这么不成熟的看法。

《编年史》中,提的最多的除了一长串绕口的外文名字和一些我闻所未闻的歌曲之外,就是书名了。当然,这些书我也只是听说过作者,随意地列出几个好了:

拜伦的《唐璜》

朗费罗的长诗《伊万杰琳》

《佩顿的地盘》

《疾病的形成和治疗》

奥维德《变形计》

爱伦·坡的诗《钟》

克鲁亚克的《在路上》

柯尔律治的《忽必烈汗》

......

这些书名倒也不是鲍勃为了装B特地写进去的,反而都是对他写歌有启发,或者给他的生活一些启示的,他个人很喜欢的一些书。

说真的,光是看到这些书,我就已经沦陷在鲍勃的渊博之中了。

人有的时候很奇怪,明明对一些从未听过的名字不屑一顾,但是一旦无意中发现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居然带着这么大的光环,折服是一眨眼的事情。


鲍勃不仅仅是读的书多,一开始他写的是一些关于政治的歌曲,他的字里行间除了丰富的思想之外,更多的是魄力。

他初到纽约的时候,心中想的不是“啊,这真是一座无与伦比的美丽的魔幻世界啊”而是“纽约市,这座将要改变我命运的城市。这座现代的蛾摩拉。我站在起点,但绝不意味着我是个新手。”

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我就被他的霸气震慑住。

即使他有着天生的自信和年轻人该有的嚣张,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一帆风顺。

他曾经被记者围堵,被群众骚扰着做他们的领导者,但是鲍勃只是一个音乐人,他没兴趣也没有理由去参与政治。那段时间的东奔西走让鲍勃精疲力尽,只能做出让人们失望的事情来逃避。

他也曾因灵感突然缺失,无法写出曾经那种纯粹的歌曲。他也迷茫,不知所措,甚至就像一个大学生一样,每天坐在桌前,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他甚至还曾有过不知如何开口的时候,甚至在演出的时候因为恐惧而忘记如何去演唱,幸运的是,没过几分钟他就用自己的坚定和魄力吓走了恐惧。

看他的自传,就像是在看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或许每一个做音乐的人都会碰到这些事,关于乐队,关于作品,关于生活,还有关于得意跟失意。


鲍勃的确有才华,只是他不知道如何通过写书来展示。正如他所说的“民谣是我探索世界的方式,它们是图画,是比我能说出的任何东西都更有价值的图画。”

他更善于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只有音乐才能毫无保留地展示他的功底。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
才能称得上男子汉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海
才能安歇在沙滩上
炮弹要飞多少次
才能将其永远禁止
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鲍勃有些沙哑的嗓音,有些哀伤的口琴声,一切听起来都是那么舒服那么美好。虽然鲍勃在书中抱怨“我的歌里可不只有歌词,可是外行人只能看得到歌词”,但是比起演唱者或者歌手,我更想称他为诗人。这才是独一无二的他,唱歌谁都可以唱的出来,不论好坏,但是唯独写诗,是只有鲍勃才能写出鲍勃的诗。

“这儿什么也没发生
狗在等着出门
贼在等着老妇人
孩子们在等着上学
条子们在等着揍人
每个人都在等着更凉快的天气
而我只是在等你”

看到很多次的诗,再次读依旧感觉温暖浪漫,鲍勃是那样一个既嚣张又有点冷幽默,却还夹杂着浪漫的特质,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鲍勃·迪伦|从民谣走上诺奖的谜样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