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青春献给你,先看冯小刚与严歌苓再去赏芳华

导言:

不评判电影的好坏,也不讨论电影的格局与调性,只说这故事背后的故事。

严歌苓的最新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芳华》,导演冯小刚说,那是一段他留恋的时光,那时候的青春该说的话都留在了电影镜头里。40多年的人生跨度,勾勒出70年代初他们共同的青春,不完美的生命,一段段曲折又深意的人生。

冯小刚/严歌苓,用光与影的交叠重现了一个青春的倾诉......


我把青春献给你,先看冯小刚与严歌苓再去赏芳华_第1张图片

读过《芳华》小说的都知道,小说比电影更精彩。快播的镜头诠释不下那么多细腻的内心灵动。故事里展示出来的人性,和时代的特征,才是最拨动人心的地方,一代人的青春和蒙昧,一段芳华难诉的真情。

时间飞速流逝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哪怕曾经有过热烈青春,终有一天也会慢慢老去。无论哪一种选择,或许都是宿命的安排!

回首向来萧瑟处,亦无风雨亦无情,芳华是青春无知,还是世事沧桑,芳华是爱情悱恻,还是默默伤害,彼此熟悉又分别,彼此惦念又忘记的一段岁月。


我把青春献给你,先看冯小刚与严歌苓再去赏芳华_第2张图片

如果说《芳华》是一部具有时代背景的文艺片,有太多现代视角看不懂的不解,不妨先去看看导演冯小刚和编剧严歌苓的青春再回头看电影。故事里的萧穗子,就是严歌苓的原型,借用萧穗子的倾诉,重现那个年代里独特的人生。

莫言曾说,作家不必写自传,因为TA所写的每本小说,都是自传的一部分。而《芳华》就是严歌苓青春的一部分。10年的文工团生活,8年的跳舞生涯,5年创作员背景,与战友们一起的朝夕相处,都是《芳华》的灵魂。


我把青春献给你,先看冯小刚与严歌苓再去赏芳华_第3张图片

特殊的时代,造就了特殊的人群,也是在特殊的环境下更拷问人性。严歌苓说,《芳华》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是一个真实又虚幻灵魂的重叠,是对曾经青春往事的反思。是对我们人性弱点的叩问,人群里对一个弱者的迫害欲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芳华》的男主人公刘峰是那个时代的英雄模范式人物,那个时候,平凡即伟大,他是英雄,因为他平凡,他平凡到了最不起眼的程度,但是他又是具有美德的人。

一个英雄到底可不可以爱?可不可以爆发一个男性对女性的接触?恰恰是这样的接触改变了我们所有人命运的走向……这些思考就是作者写小说的起因、过程。

导演冯小刚说:文工团里的这点人性的弱点,正是当时整个社会的人性弱点。在时代的背景下,每个人都生活的如惊弓之鸟,对美好充满了渴望却又刻意扭捏,对爱情充满了期待,却又故意禁锢。


我把青春献给你,先看冯小刚与严歌苓再去赏芳华_第4张图片

8年文艺兵的岁月,严歌苓多次赴西藏演出,舞蹈给了她全部的青春幻想,也练就了她的勤奋。每天早上4点,爬起来,拉退练身形,从不懈怠。

严歌苓说只有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到极致,才对得起自己付出的每一滴汗水。她说:努力不一定有等量的回报,但不努力,是绝对不会有回报。也是这种精神她才会有后续一部部经典作品的诞生。

15岁时,严歌苓爱上了一位大自己7岁的排长。短短6个月,就写出了160封情书。这份爱情也成为她人生中最惨烈的回忆,当然最深刻惨痛也成为了《芳华》写作灵感的源泉。

在部队里,谈恋爱是明令禁止的,当爱情被上级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后,对方居然主动拿出情书,检举揭发了她。很快,严歌苓就被审查,一遍又一遍地写检查。

明明是恋爱的隐私,也只能一笔一笔坦白。一个少女甜美的心事,却要跟无关的人讲述。可想而知,严歌苓的内心是何等的屈辱。一段初恋,令严歌苓有了赴死之心,在穿越了极大的绝望之后,她更加贴近了人性,看到了人性深处的漩涡,洞察到了隐藏在人心深处的丑陋,当然在悲屈的历程中也习得了前所未有的坚强。


我把青春献给你,先看冯小刚与严歌苓再去赏芳华_第5张图片

1979年,自卫反击战爆发,严歌苓所在部队参加了战役。她在后方当了一名占地护士。当一个又一个伤员被抬进包扎所,走廊和手术室里都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时,她才明白战争的残酷与可怕。战争用死神的轮廓激发了她的写作激情。这些经历最终都化作了创作的灵感,跃于纸上,飞上了荧屏。

如果读懂了严歌苓,也就看得懂电影《芳华》,她绝不仅仅写一个雷锋式好人的悲情人生,是在透穿人性,人群里对一个弱者的迫害欲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真的是命运多舛,还是人为的意外?人心究竟是什么样的?而冯小刚则用战争的残酷与芳华青春的对立,描白了一段历史与青春的狭窄含义。

读懂了导演与编剧经历过的曾经岁月,也就看懂了这部文艺大片......世间没有什么一蹴而就,都是些世间的沉淀。


那些青春芳华的终点也不过是沿着既成的秩序继续走下去而已。

严歌苓是我崇拜和喜欢的女作家,每部作品都属经典,因为每部作品都呕心沥血又认真严谨,这才是真正作家的态度,而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经过营销炒作缺乏灵魂的畅销书这般华丽的堆叠,却经不起拷问。严歌苓的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个特立独行的坚毅又美丽的女子。《扶桑》《金陵十三钗》《陆犯焉识》每个故事看完你都能记住一个名字。

《寄居者》,要写上世纪40年代犹太人在上海的生存场景,她翻遍了资料,连当时的香水牌子、裁缝店构造、舞厅情况都一一记下。

《老师好美》,她跑过全国5所中学,跟学生一起听课,用最现代的语言跟老师、学生交流,看高中生怎么说话,孩子们如何生活。

《妈阁是座城》,她往澳门赌场中跑了4次,只为感受一下赌徒的心理,输了几万块钱。还攒下了无数富翁自残戒赌的故事。

《第九个寡妇》,她亲自去乡下体验生活,跟河南农村老太太同吃、同住、种番薯。后来,将父亲曾经的剧本《铁梨花》改成小说时,用的居然是河南的方言。

《小姨多鹤》,因为早年没钱支持调查,她酝酿了20多年。前前后后,她去了三趟日本,光翻译就150美金一天,时间成本更是难以估量,最后赚来的钱,一多半与调查费用相当。

《天浴》,她推掉了一切角色,甚至连大导演伍迪·艾伦的邀请都给拒绝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把青春献给你,先看冯小刚与严歌苓再去赏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