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个历史剧导演的自我修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论一个历史剧导演的自我修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几年前纪录片《激变玄武门》于中央9套首播,观者甚多。必须得说导演选择这个著名事件做切入点来讲唐史着实选的不错。但点赞之余,也有若干小节瑕不掩瑜,比如李渊探望李世民时坐在一把明式木椅上,比如李渊的宠妃穿着汉代女性的衣物在唐宫里跳舞。

当时年少气盛如我,写了文章并在微博上@了刘元导演,不想居然收到回复,只是认错之余,更多则是解释,认真表示:纪录片拍摄经费有限,很多道具场景都只能将就。唐代椅子道具不好找,能打开的唐代卷轴道具也不好找,我们会尽力的:)。个人的心中,是懵懵的,因为问题关健不在于唐代椅子的道具是否好找,而是唐朝初年根本就没有椅子的啊,粗米线泪眼。

当然,相较于大环境,刘导演的《激变玄武门》已经很称得上是良心之作了。我这些年不看历史剧剧的主要原因,除了没时间,更是没眼看,小心灵受不了大刺激,汉朝电视剧中的盖碗茶,唐朝电视剧中的西红柿,清宫剧里后宫女性清一色的大拉翅,更别提各种夸张到不行的服装、道具了。

面对众多网友关于“导演你是瞎的吗”的呐喊,个人只能表示,就好像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像力一样,许多历史剧导演的问题只有一句,都是因为读书太少啊。身为一句历史剧导演,不必要求你通读《二十四史》,只要懂得一些基础知识,就能少搞出无数低等错误,起码能让剧变得能看一点是真的。

老实说,如果可以,我真想将王力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作为工作必读书发给每个历史剧剧组,不为别的,只盼少出些低级错误。

说到王力先生,相信对古代汉语少有了解者无人不知其名,他不光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古代汉语研究方面,他所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影响之广、名气之高、发行之大、使用者之多,在当代教材中都是极少有的。

  由王力主编,马汉麟执笔,姜亮夫、叶圣陶审校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书,也因图书内容质量之高、囊括范围之广、专业考据之细、日常实用性之强,而历五十余年而长销不衰。书中的内容,至今看来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尤其对于各位历史剧导演而言,更是有教科书的意义。

全书凡14章,从天文、历法说到饮食、衣饰,基本是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的节奏,可称是一本微缩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作为一本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图书,编者每一章在讲述概念前首先从一件件实物入手,将原本枯燥难解的历史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比如早在一千多年前十二星座便已传入中国,辽代墓中便出土过黄道十二宫彩绘星图,所谓黄道十二宫,既十二星座是也。

比如清代只有皇帝、皇后穿的是龙袍,可用明黄色,皇太子都只能穿蟒袍,只能用杏黄色,而其它皇子们的蟒袍只能用金黄色,亲王、郡王等只能用蓝色或石青色,如果导演们了解这些基本常识,就不会在各种清宫剧里搞出清一色明黄阿哥天团了。

再比如,许多古装剧中的天子、诸候大夫头上都戴冕,但古时只有天子才能戴饰有十二旒(冕上一串串的小圆玉)的冕,诸候以下旒数各有等差。但在这个问题上有古装剧的骨灰级粉丝发现,似乎只有韩国的古装剧里正确做到了这一点,朝鲜国王戴的冕为九旒,因为他的等级只是郡王级别。而国内的古装剧里在这方面除了数年前如《汉武大帝》一类的老剧做的好一点,这些年新出品的各种剧集都是随便数数便能列出一堆槽点的状态,算是用事实演绎了一把“没文化真可怕”这句话。

所以说各位历史剧制作者要想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读书是真的不行。比如这本《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曲指算来,此书由1961年形成初稿到现在已历50余载,这些年间,许多专家在高质量原稿的基础上,根据最新考古发现,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修订。到现在,已经出版到第四版了。可以说,这是一本集合了众家之长,经受住了时代与社会考验,介绍中国古代方方面面知识、常识的经典之作。

虽然是多年前的一本老书,但现在看来,不管阅读者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读者,都能获益良多。当然,相信如果从事历史剧创作的导演、编剧,甚至场记、剧务人员看了,更能大幅提升专业水平,少搞出些“我孝庄”之类的低级错误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一个历史剧导演的自我修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