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比林-在中国的用药现状及副作用

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1938年,美国决定把氨基比林从合法药品目录中取消,1940年以后,该国这种病人迅速减少。在丹麦,从30年代起就完全禁用该药,在1951~1957年间调查时,没有再发生由氨基比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

氨基比林-在中国的用药现状及副作用_第1张图片

那么在中国氨基比林使用现状如何呢?

其实在中国氨基比林还是一种普遍的用药:

该药的通用名称是 氨基比林咖啡因片,本品为复方片剂,其主要成份为:氨基比林150mg,咖啡因40mg,主要用于缓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头痛等症状,亦可用于神经痛、风湿痛、牙痛。

那么我看看氨基比林的一些副作用:

可引起粒细胞减少,长期服用,可引起中毒,偶有皮疹和皮炎. 患肝病或病毒性肝炎时,有增加肝脏毒性的危险,应慎用。

氨基比林-在中国的用药现状及副作用_第2张图片

还可导致胃肠道损害,如消化不良、粘膜糜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肝肾损害。粒细胞减少等。尽量不吃或少吃,要查清引起头痛病因,标本兼治。

更严重的副作用尤其是可能会影响到造血功能。

既然氨基比林有这么强的副作用,那么我们能用什么药品代替他呢?

首先看看氨基比林的药理作用:

本品中氨基比林能抑制下视丘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恢复体温调节中枢感受神经元的反应性而起退热作用;同时还通过抑制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很明显,这个药从作用机理上来说,跟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相仿,但不良反应较严重,已经少用;在发达国家,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为什么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呢,可能是因为这个药在中国相对比较便宜,也许部分医生依赖于非常老的知识和习惯,没有在用药思路上与时俱进;使用了几十年的药品,监管部门不进行淘汰,基本都是遵循“疗效确切,价格便宜”的原则。

作为我们普通人,平时感冒发烧头痛的情况,自己犯不着去医生找医生去开药,那么至今应该去查一下各种药品的适应性及副作用等,不用稍有不适,就放弃较为安全的口服药物,而使用一些激素类药物,甚至是注射液。而且我们患者应该了解自己的过敏史。在医生开药之前,都能讲明白。

但愿在中国因药品使用不当造成的各种的事故,能降到最低。

氨基比林-在中国的用药现状及副作用_第3张图片

真实学习经验、考题考点解析、药学有趣的人和事、各种学习资料与培训,请关注“精而简医考网”。

你可能感兴趣的:(氨基比林-在中国的用药现状及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