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上看,为什么GDP不是衡量生活质量的恰当标准

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和国民的生活质量的标准,是和经济主义、功利主义成为理解国家发展和个人成功的主流观点相关的。然而这种做法,正如努斯鲍姆在《正义的前沿》一书中指出的,在哲学上是有很大缺陷的,是不恰当的。

首先,人均GDP首要考虑的是经济行为,而不是人的发展。在GDP的统计中,人被当做了产生GDP的工具,人被看做是制造财富的手段,而非自身就是需要被尊重的目的。正式在这一种观点之下,人口被看做是一种资源,为了实现GDP增长最大化,人口规模被看做是一种可以进行不断人为调控的因素。

其次,GDP并不考虑人类生命中关键要素的获得和分配,或者把这些要素都通约为一种以金钱来衡量的数字。但是在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例如文化、宗教、自由、健康、教育等等差别巨大,能否通约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这些要素的衡量并非是一个总量上的衡量,对很多人来说,并不能为了收入的增加而放弃宗教信仰,不能为了工作机会而放弃了健康。对个人的生活质量来说,重要的不是其生命中这些关键要素的总量,而是这些不同要素的恰当平衡。

第三,GDP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评价标准,然而不论总体的效用还是平均的效用都没有告诉我们在一个集体中效用的差距,以及这种差距背后的原因。GDP不能衡量社会的不平等,而社会是否公正对个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对GDP的关注无法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社会中的底层民众。虽然,效用具有边际效应,即同样的一笔钱在富人那里带来的效用要小于在穷人那里带来的效用,但同样一笔钱,富人可能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也就是说,对GDP的关注,并没有为我们提升穷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原因。而当我们这样考虑时,本身已经缺乏了对穷人作为人的尊重。

第四,GDP并没有告诉我们任何关于个体对生活水平的满意程度。个人的满意,一方面来自于对比。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文化对一个人观念的建构。是社会文化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对哪些方面感到不满或满意。简单地说,社会建构了成功的标准。而对GDP的强调,片面化了成功的标准。在这种标准下,不考虑人能够做什么、能够成为怎样的人,而只强调人应该做什么——制造财富。这是对人的一种异化,很多人被迫采取赚钱作为获得满意的标准,而这种标准与他的才能可能并不一致。这也是现代社会中,不论个人财富多少,很多人都对自己的生活更加不满意的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哲学上看,为什么GDP不是衡量生活质量的恰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