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为中心的知识结构

最近比较火的两部电影《芳华》和《前任3》,之所以火,除了编剧的精妙构思、演员的精湛表演、导演的综合指导等外,我想更重要的是电影内容能够击中观众的灵魂,击中内心中那一块深藏的东西。人作为一切事物的主体,只有从人性出发,才是推动事情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对人的管理,如果不懂人性,就好比你不懂机器一样,如何能够做好管理。心理学研究个人,管理学研究小群体,经济学研究是社会大群体。我认为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但其本质仍然是从单个的个体出发。

大学里开设的专业,尤其是人文类的专业,不像理工科,你有些不去涉猎仍然尚可,但人文类的各方面至少都要懂些。现在国内一些重点高校也开始尝试大学采取通识教育,不在分专业,而是到研究生阶段才开始专业选择,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式是将来的趋势,现在社会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你在往上走的过程中,更会意识到这个的重要性。仅仅依靠单一的专业技能,往上走只会越走越窄,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撑起自己在全局工作方面的掌控。或许这就是在我刚入大学70年校庆中的一个疑问的答案吧,清晰记得,在校园大型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这杰出校友,我发现基本都是研究所的所长,而综合管理岗位的校友非常至少。

毕业快10年了,很多同学已经开始感受到职业生涯的瓶颈,他们原本觉得掌握了技术就可以走遍天下,但真到了这个阶段,发现仅仅的技术知识,让他们在职业生涯阶段产生了焦虑,往上走不动,现在的岗位开始力不从心,更有可能保不住。

现在有些知名教授提出T型人才,就是我们不仅要有知识的深度,更要有知识的广度,只有二者结合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也就是人常说的中西结合,中国强调知识的深度,而西方更强调知识的广度。很多时候,在工作遇到的问题都是知识结构的问题,为什么在做自己专业领域的事情得心应手,而其他方面的工作就表现的畏首畏尾,不自信就来源知识的缺乏。

要想获得更大范围的掌控能力,需要不断去实践和学习,再实践再学习。平台不论大小,道理都是想通的,班长管理的是六七个战士,军长管理的是六七个师长,本质都是一致的。只要留心,生活中都是可学习修炼之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性为中心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