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中书街(58)

戏说中书街(58)


戏说中书街(58)_第1张图片

五十八、天官桥

载着王篆的那顶二人小轿在越下越大的春雨中离开了文庙坝,沿着城里的街道走不了多久就是原来的南正后街、现在的天官牌坊街了,进去也就几十米就是被宜昌人称作天官府的王宅。可是那两个轿夫并没有就此转弯,而是沿着学院街继续上行,直到中书街才转弯。这是王篆的意思,现在的他不喜欢在虽然天官牌坊被抄家的锦衣卫勒令拆除、家里也被挖地三尺的翻过一遍。但依然威风凛凛、十分霸气的天官府正门进出,平时的时候,更多的是选择相对僻静一些的中书街,再从河水横巷进入自家后门,这就是低调。

低调是一种道家哲学,也是一种儒家思想,更是一种谦虚谨慎的生活态度。古人说过:“地低成海,人低成王。”这样的警句只有像王天官那样曾经大红大紫过、曾经有过成功、也有过上位的人,在经历了无休止的张扬和卖弄中不知收敛,终因树大招风而招致诋毁和劫难而威风扫地、前功尽弃之后的人才会真正体会过来,才知道在这个波诡云谲的社会里,只有懂得低调做人,才能够在官场、情场和人场这个纷繁的社会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好每一段路,可惜他知道自己领悟得太迟了些。

王篆又望了一眼小轿花格外,雨势似乎还有加大的趋势,铺着青石板的中书街上看不见行人,只有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放着木桶接着雨水;水桶盛满了溢出来,哗哗啦啦的沿着不宽的街道两侧流淌着,就像那条宜昌城外的常家溪。城东的常家溪串联着宜昌城外的东湖、南湖和其他的大大小小的湖泊水荡,弯弯曲曲的汇入长江。王篆年轻时时常和几个知己在樵湖或者南湖租一小船,让船家慢慢的划着,也是一种风景;等到几十年后,白发苍苍的王篆回到宜昌,那条入江的常家溪早就因为淤塞严重,不能行船了。

常家溪靠近长江的地方,因为是宜昌通往荆州沙市的陆上交通要道,本有一桥,叫常家桥,不过因为年久失修,加上是座木桥,早就腐败破落了。本来与王篆没有半毛钱关系,可也凑巧,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峡州知州童世彦重修东山寺,应东山寺方丈所邀,王篆还专门写了一篇《东山寺记》。那天,王篆到东山寺去将自己写的那篇文章交给方丈,而方丈为《东山寺记》中提到对岸的葛道山“其山如旗,逆江为三,山如西来天马与楼对,山石叠嶂,葛道如在帷中。”以及赞扬东山寺“殿后列山如屏,扶桑日出。若挂于左,荧荧煌煌,射越琉璃”的词句赞叹不已,说是大家手笔,不仅给了丰厚润笔,还强留下王篆一起吃了一顿斋饭。

就是在吃过斋饭,小沙陀端茶倒水,王篆和方丈喝茶闲聊之时,从方丈的口里才得知东山寺正在为重建常家桥而发起募捐时,想起了自己所写的《重修至喜桥记》、《重修城隍庙记》,想起了与方九功合撰的《吏部职掌》一书,使之成为我国最早、最系统的一部《干部经济管理学》,不由微微一笑,就从衣袖里将那张刚刚方丈给他的银票又掏了出来,递还给方丈:“借花献佛,请大师笑纳,就作为修桥资金吧。”

方丈又惊又喜,望着这个几十年前还在这里埋头读书、几十年后叶落归根的王天官多少有了些犹豫:“知道天官老爷现在手头也不甚宽裕,再说,修桥铺路虽说是一大善事,却也是大帮小凑之为,不必凭一人之力……”

王篆很快地打断他的话:“方丈是世外高人,只知鄙人家境大不如前,可不知不管怎么说,饿死骆驼比马大,因为鄙人书法还算凑合,名声在外,一时峡州商号招牌、恭贺牌匾、碑刻题款,均多出其手,生活还算过得去。再说,这不就是缘分吗?东山寺为重修常家桥募捐,鄙人恰好又得了这笔钱,正好派上用场,无论是一人出资还是广为募集,只要是善事就乐见其成!”

方丈就在给他合十致礼:“天官慷慨解囊,其善举决会声名远扬!”

“非也!”王天官在轻轻摇头:“低调做人就是传统思维,就可以处惊不变;就说明有修养,而且懂得忍耐,鄙人以前就从来没想到过这一点!”

常家溪上的那座桥当然不仅会修好,而且还从木桥改为石桥,更重要的是,因为王篆做善事美名远扬,常家桥从此被改名为天官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戏说中书街(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