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史话·第二辑(203)一个让祖母都为之动心的美男子——宋公子鲍

宋国的内乱


泓水之战后,宋襄公因伤病不治,于晋惠公十四年(公元前637年)去世,其子王成继位,是为宋成公。宋成公继位之后,背楚而亲晋,引发楚国的声讨,拉开了晋国称霸中原的序幕。到晋灵公元年(前620年),宋成公去世,其弟公子御杀掉了成公的太子与大司马公孙固自立为君。后来成公的幼子杵臼又联合宋人杀掉了宋公御,继位为宋昭公。

继位后的宋昭公担心宋国的公族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便想效仿晋献公诛杀桓庄之族的故事,尽去公族枝叶。而他似乎野心要比晋献公更大,妄图一次性剪除从宋穆公以来,直到宋襄公为止的历代国君的支庶枝叶。

晋国史话·第二辑(203)一个让祖母都为之动心的美男子——宋公子鲍_第1张图片
宋国公室及君位传承

宋国自宋穆公到宋襄公四代人先后有七任国君,这些国君的支庶子弟在国内遍地开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一百多个公族,要想剪除这诸多的公族势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任宋国司马乐豫极力劝阻,但终究还是没能劝住宋昭公的勃勃野心。然而让他没有料到的是,他的计划很快就遭到了泄露,从而引发了穆、襄后裔的反扑,穆襄之族包围了公宫,杀掉了时任宋卿公孙郑,使得当时的宋国六卿不得不代表公室与公族进行和解。乐豫也因此下台,并出让司马的职位给了公子卬。

公族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就得知消息并对公室取得胜利,离不开宋襄公的夫人,也就是周襄王的姐姐王姬的支持。从一定程度上说,宋襄夫人本身就是公族势力的幕后操纵者。在公族与公室和解之后,宋襄夫人仍对宋昭公不甚满意,于是在第二年,就以宋昭公对自己不敬为由,联合戴氏又发动叛乱,杀掉党于昭公的公孙孔叔、公孙钟离和大司马公子卬,忠于昭公的司城荡意诸出逃到鲁国。

此后的几年间,宋襄夫人与宋昭公之间一直都处于明争暗斗之中,并伺机立新君取昭公而代之,而她所物色到的人选,便是昭公的弟弟公子鲍。公子鲍据说很是乐善好施,对外他喜欢慰劳孤寡老人和灾民,对内则一直都在刻意拉拢宋桓公以下的公族和执政的六卿,并培植了不少的门客和士人,可见其暗含的野心是很大的。而公子鲍最让宋襄夫人侧目的优点,是他实在长得太漂亮了,是个绝世的美男子,以至于身为君祖母的宋襄夫人都忍不住想要睡他。尽管公子鲍一再拒绝宋襄夫人的暧昧请求,可还是能让宋襄夫人死心塌地地帮助他夺权。

到灵公十年,宋襄夫人与公子鲍几乎已经操控了宋国的军政大权,便设计要在宋昭公到孟诸打猎的时候将其杀死。宋昭公知道之后竟然也无能为力,只能把着公室的所有宝物分给忠于自己的臣子,让他们都尽快离去,免得在自己死后被君祖母所杀。失去左右保护的宋昭公依旧按照原先的日程安排,到孟诸打猎。行走到半路的时候,被君祖母派来的帅甸攻杀,司城荡意诸也在这次行动中遇难。政变成功之后,宋襄夫人扶持公子鲍继任君位,是为宋文公。

宋国发生政变,作为中原霸主的晋国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于是第二年(前610年),晋国的荀林父联合卫、陈、郑等国讨伐宋国,其结果是晋国再次收受贿赂,导致诸侯联军无功而返。

观兵周疆,问鼎中原


晋国两次征召诸侯联军皆不战而退,使得晋国的霸业出现了巨大的危机。到晋灵公十三年,郑穆公就因为晋国讨宋伐齐的事情,预感到晋国已经衰弱,无法为郑国抵挡来自楚国的威胁,从而主动与楚国结盟。同年楚国讨伐陈国,赵盾帅军救陈伐郑,与楚国蒍贾遭遇,晋军败北,晋军将领解扬被楚军俘虏。

晋国在与楚军交锋中落败,因此就想与秦国和解。赵盾听从了赵穿的建议,讨伐秦国的附庸崇国,以图在秦国救崇的过程中与秦国结盟,然而却被秦国断然拒绝。晋国先后失去了郑、陈两个盟友,又被秦国拒绝了和解的要求,使得晋国的外交遭遇了空前的失败。

楚国因此更进一步,于灵公十四年,命令郑国派公子归生领军攻打宋国。宋国的华元、乐吕带兵到大棘抵御,宋将羊斟因与主将华元有隙,不听将令擅自出战,导致宋军败于郑军。郑国斩杀了乐吕,并俘虏宋国主将华元,缴获战车四百六十乘,俘虏二百五十人。战后宋国人一兵车百乘从郑国赎回华元。

此时秦军也从侧面策应楚人在宋国的行动,出兵攻占晋国的焦邑。赵盾带兵解了焦邑之围之后,从阴地会同诸侯攻打郑国。楚国的斗椒也出兵救郑,赵盾就以助长若敖氏的昏乱为由撤军回国了。直到第二年,晋成公继位后,晋国才又趁楚国攻伐陆浑之戎的机会强行将郑国拉回到自己的战线上。

但不久之后,楚国就打败了晋国引以为屏障的陆浑之戎,一路上追逐戎兵,抵达了洛水。楚人趁机在洛水边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以向龟缩于成周的耀武扬威。周定王惊惧,只好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楚庄王在会见王孙满时,盛气凌人地问起了九鼎的轻重。

九鼎在当时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鼎就是向王孙满表明了楚人欲取周王室而代之的意思。但是王孙满对此并不惧怕,尊王在当时是绝对政治正确的选择,虽然历届的霸主对于王室只是表面的尊崇,暗地里除了坑还是坑,但是却没有人在明面上宣扬自己对王室不尊。齐桓晋文称霸的过程中,虽然与王室冲突不断,但是仍然要在表面上维系对王室的尊崇,以使得自己的霸主地位具有合法性。

楚国虽然强悍,但是在面对中原诸侯的时候,却不得不按照这些弱者所制定的游戏规则来玩。否则的话,即便是打败了晋国坐上了霸主的宝座,也难免会遭受晋、齐、秦三国的联合讨伐,而诸侯也会因为舆论压力而背叛楚国。在青铜兵器的时代里,楚国在军事技术上不占优势,若又失去了舆论的支持,就难免会陷入了北方诸侯的一致声讨而疲于应对,这是很不明智的选择。因此尽管楚庄王有问鼎的姿态,却没有真的要取周王而代之的勇气,这也就使得王孙满有足够的底气来回呛楚人的霸蛮。

因此王孙满不紧不慢地对楚人说道:“天命在德不在鼎。以前夏帝有德的时候,让九州的官长进贡铜器铸成九鼎,以鼎作为德的依托来接受上天福佑。夏桀昏乱失德,商人受德,因此鼎自然也就迁到了商朝。商纣暴虐失德,周人受天命,因此九鼎就迁到了周朝。如果有德行为依托,就算是鼎再小,也是重的。若无德昏乱,就算有再大的鼎也是轻的。天授明德,是有固定期限的,当年成王受鼎,曾进行过占卜,天命曰周人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当下周人之德虽然已经衰微,但仍有天命庇佑,鼎的轻重,还是不要问的好。”

这段话是王孙满在紧急情况下随机应变对答楚王的话,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周人的天命观。话虽说的严丝合缝,但是能否说动楚人就不得而知了。春秋经传为了维护周王室的尊严,对楚人后来的反应并没有进行描述,但周人割肉安抚楚人恐怕也是必然的。离开成周后,楚国又绕到把郑国打了一顿,郑国只好又归附了楚国。

楚国在秦国的侧面支持下连败晋军,又攻破了晋国的盟友陆浑之戎,对晋国步步紧逼,形势对于晋国极为不利。然而就是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之下,晋国的霸业却仍然又支撑了十年的时间,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听下回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晋国史话·第二辑(203)一个让祖母都为之动心的美男子——宋公子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