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样努力,才能成为很厉害的人?

我刚拿到《跃迁》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到它的封面特别有意思,两个大大的“跃迁”方块字被弹簧从两边给弹出来,中间还有一个坐在台式电脑前正在用功的苦逼青年,通过一个黑匣子,一跃成为全身镀金、修成正果的有为青年。这本书估计就是那个黑匣子吧。

要怎样努力,才能成为很厉害的人?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豆瓣

这本书大概量了一下:长215mm,宽150mm,估计和一个小米平板差不多大。双手从书的两边握住它,感觉有点像拿一个汉堡,不过厚度稍薄一点。书皮有点硬,拿来当枕头的话,不太舒服,不过可以用来砸核桃。打开书闻一闻,能嗅到一丝淡淡的墨香味,还有一点点湿润的味道,像是里面藏着一个温和儒雅的谦谦君子正时刻等待着你的到来。

这是一本关注个人成长的书,作者是古典老师:百万畅销书作者,得到专栏《超级个体》主理人,新精英生涯公司创始人,顶尖个人事业发展顾问,著名的生涯规划师。这里的推荐人有:俞敏洪、徐小平、罗振宇、吴伯凡、樊登、李笑来、成甲、李尚龙、艾力等,都是实现跨域式成长的高手。这本书出版于2017年8月,并在同一月份第二次再版,由中信出版社发行。

我最早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得到”APP上听的音频,2倍速,第一遍的时候并没有听懂书里写了些什么,只隐约听到了几个名词:暗箱,甜蜜区,知识晶体,破局,系统,这些熟悉又有点陌生的词汇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我听了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里面有很多“宝贝”,解决了过去曾困扰我的很多问题。

比如:为什么努力和回报常常是不成正比的?——其实这正是这本书的主题。这一年多来,我也在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写作,看着别人用同样的时间已经成为了大V,心里总有不甘,为什么同样的时间,我的努力却看不到回报。从书中得知,究其原因并不在于努力程度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懂得借助社会的趋势、科技的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实现非线性、跃迁式的成长。小米的雷军曾经说过:我们落后了马云十年,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没有顺势而为。

书中不仅揭开了高手学习和成长中所运用的时代工具和底层规律,还进一步说明了高手的学习方法(联机学习,知识IPO等),高手的思维方式(破局,升维降维,系统,控制点等),以及个人修炼时的内在心法(开放,专注,迟钝,有趣,简单,善良,可激怒)。如果一个人获得了高手的认知,掌握了高手的技能,看到趋势,理解规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便能顺势跃迁,达成非线性成长。

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降维”和“控制点”。降维让我提高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而且这里面存在着机会,拿过去的例子来说:过去只有非常富有的人才买得起汽车,但如今绝大多数人都有能力买得起一辆汽车,这就是汽车的一次降维;过去能从商当老板的都是少数人,但如今任何人很容易就能开一家网店,当上老板,这是一次商业的降维,其他类似的还有电脑、手机。那未来会有哪些机会呢?品牌的降维已经开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太空旅行都会有这种可能。

还有控制点,这是让我拜托思维局限性的重要知识点。过去我写文章,总是没有多少人看(估计这次也没多少人看吧),我总觉得这肯定不是自己的原因,一定是读者没看懂,或者他们不理解我在写什么。其实,就算我这些猜测都对,但对我来说根本没有用,因为读者读不读我的文章是我不可控的,再怎么分析也没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住我能控制的点,努力去做好它。比如文章写得有趣一些,通俗易懂一些,发布到更多的平台等等。专注于能控制的点,放弃那些你控制不了的点。

如果把这本书看成是一座矿山,那么我只是挖到了其中一角而已,更多有价值的知识点,就等待着各位读者大人去挖掘了。

这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写书评,不知道写的好不好,但是我尽力了,也许仍没有人看,就当做我写作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吧。

看到这里的人,感谢您愿意腾出宝贵的时间来看这篇文章。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怎样努力,才能成为很厉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