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系列笔记: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一、无操作系统阶段

1. 人工操作方式

  • 1946-1950年代中,电子管时代,计算机速度慢,无操作系统,集中计算,计算机资源昂贵

工作方式

用户:既是程序员又是操作员,用户是专业人员
输入输出:纸带或者卡片
缺点:用户独占全机,CPU等待人工操作

2. 脱机I/O方式

使用早期的磁带等工具,存储命令操作信息,类似的例子是我们高考使用的选择题涂卡等
输入设备--外围控制机--磁带
有点:

  • 减少了CPU空闲时间
  • 自高I/O速度

二、有操作系统阶段

基本操作系统:

  • 批处理操作系统(Batch Processing System)
  • 分时系统(Time-Sharing System)
  • 实时系统(Real-Time System)

1. 批处理操作系统(Batch Processing System)

  • 用户使用系统提供的作业控制语言(JCL)来描述自己对作业运行的控制意图,并将这些控制信息连同作业一起提交给计算机。
  • 由操作系统去控制,调度各作业的运行,并输出结果
  • 由于作业进入系统后用户不再干预,从而提高了效率
设计目标

提高了系统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了作业的吞吐量

单道批处理系统

类似于多线程原理

多道批处理系统

系统性能明显改善,将多道程序设计应用技术应用于批处理系统,就形成了多道批处理系统
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
缺点:周转时间变长,无交互能力

2. 分时系统(Time-Sharing System)

  • 一台计算机连接多个终端,用户通过各自的终端把各自的作业送入计算机;计算机又通过终端向各个用户报告各自作业的执行情况。
  • 计算机能分时轮流地为各终端用户服务,并能及时的对用户服务请求予以相应。
    现代计算机很多都是分时操作系统
目的

对用户的请求,及时相应,尽量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特征
  • 多路性
    多个终端用户去操作,每个人都可以提交作业,CPU都会去响应
  • 独立性
    多个作业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 及时性
    在一个周期之内,都会响应一次,给用户的感觉很及时
  • 交互性
    可以打断,交互,分时

3. 实时系统(Real-Time System)

提高系统的响应时间,对随机发生的外部事件,作出及时响应,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处理。

  • 实时控制系统(硬实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响应,否则灾难性后果)
    要求计算能尽快处理测量系统测得的数据,以尽快实施响应控制。如:工业控制,导弹发射,飞机飞行
  • 实时信息系统(软实时,虽然有规定时间,但是超出影响也不是很大)
    要求计算机能对终端设备发来的服务请求及时予以正确的回答,如:订票系统,股票交易系统
实时系统特征
  • 快速的响应时间
  • 有限的交互能力
  • 高可靠性


    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系列笔记: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_第1张图片
    80EA0C17-EA22-42EB-939B-3E295343E5B9.png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系列笔记: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