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霍达的名作,讲述的是两代人的平凡故事,而战争、爱情、宗教却让他们平凡的人生充满了痛苦与折磨。本书分玉、月两部分平行讲述,由平行蒙太奇,过度到交叉蒙太奇,使二者合二为一。
其中“玉”以爱玉如生命的韩子奇为主线讲述他的家庭和玉,而“月”则是以韩新月的生命与爱情为主线,两条线最后因死亡而交合在一起,为故事画下一个凄美的句号。所有那些对生命的怜惜,对爱情的惋惜都不如颗颗钻心的针,刺痛读者的心。
正如宋美龄说过的那句话:假如我们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也许当初就没有勇气前行了。
韩子奇,“玉”篇的主人公,他视玉如生命。玉,犹如他生命的寄托,玉的命运就象征了韩子奇的命运,直至玉消人亡。在我看来,韩子奇是一个玉器行业的人才,他不仅有专业才能,而且有雄心、有抱负。可以说他是一位优秀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韩子奇的奇远斋日后扬名京城,他“玉王”的身份以及转型后他在国有企业的地位,都无不说明他在玉器行业的领军地位,是该行业的成功人士。但是,他的性格却造就了他家庭的不幸。虽不能全归因于韩子奇,但这却是所有故事悲剧的重要根源。
对家庭和爱情而言,韩子奇优柔寡断,没有承担好他应有的家庭角色责任。人言,男子汉当顶天立地,当机立断,可韩子奇在家庭和爱情面前都没有做到。其次,保护自己的女人跟孩子的责任与魄力,韩子奇也没有做好。在战争前,韩子奇选择了携带玉器逃至英国,抛下老婆梁君璧和刚出生的儿子韩天星;在亲情面前,韩子奇选择了家,苟延残踹,抛弃在艰苦战争中陪伴他的,也是他深爱的梁冰玉。无论这一切的一切中有多少是巧合,有多少是出于无奈,又有多少是出于宗教束缚,或是出于人性中那份毫无意义的脸面。
韩子奇的后半生就像是在为他的前半生赎罪。如果要真正探究这一切的原因,恐怕就难以数尽,但是,我始终认为一切外在的原因都可以粉饰当前的过错,而最根本的原因仍在人自身。故而,我将韩子奇后半生的命运归结为他懦弱的性格。一个对不起老婆、对不起爱人(玉儿)的男人,和一个对不起儿子和女儿的父亲。如这般懦弱的男人,无论事业取得多大成功,这辈子注定窝囊而不幸。
优柔寡断是男人的大忌。好男儿当刚强果敢,又心怀宽容不失男性温柔。若将楚雁潮跟韩子奇相比,最大的相似点是他们对事业的敬业与乐业,他们都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无线激情,一个是玉器行业的痴情人,一个是英语事业的奉献者。然而,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对责任的认知。
韩子奇是一个相对自私的人,他要感恩师父对他的栽培而选择了与梁君璧结婚,并重振奇珍斋。我不知道这段婚姻中,有多少是成分是因为感恩,有多少成分是为了自我发展,又有多少成分是顺其自然的麻木。当战争悄然来临前夕,他选择了玉器,抛弃了妻儿远赴英国。而在英国的孤独,又使韩子奇没有办法仍受心中的爱欲,借以妻子可能在战争中遇难为安慰偷偷在英国与玉儿生下一个女儿:韩新月。可恨的是,当他想回家时,在家庭和爱情面前,他又那样无情的抛弃了爱情,而带着女儿回了家。我不得不说,无论有多少复杂的原因,韩子奇最终的命运都是他自作自受。无论是妻子还是爱人,他都还不清欠下这两姐妹的情债。(爱上两个人就必然欠下情债,更可况是两姐妹。)
与韩子奇不一样的是,楚雁潮是一个特别平凡而伟大的英语老师。他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是一个有资格得到爱、有资格去实现理想和抱负的人,然而命运总是这般折腾人,给了他太多的苦痛与折磨。面对恩师的年迈多病与期望,楚雁潮放弃纯翻译事业转身走上三尺讲台。面对由身份背景不明的父亲而带来的政治压力,楚雁潮依然说出了爱情。而在面对爱人和死亡面前,他又是那么的坚定不渝,那样的毫无顾虑的奉献着自己的爱。不管人物中的文学的虚假成分有多少,我愿意相信能让霍达自己泪流满面的心中,一定有这样一个伟大而平凡坚守的楚雁潮。
被楚雁潮和韩子奇深爱的韩新月,不知是幸福还是可怜?曾想,假如梁冰玉带走了新月,结果又会是怎样呢?也许她还健康的活着,也许她成为了中外著名的女翻译家,也许她和妈妈定居英国,并在那里结婚生子……但这些也许之后也意味着她不可能遇见楚雁潮,这个有着对她炽热爱着的灵魂。可能她会遇到其他人,只是故事注定不再一样,所有的结局也将重写。
或许,生命中没有遇见楚雁潮,没有他们的爱情,双方的遗憾会少一些,生活也会更平静一些。
假如就是假如,如果成了真,我亦不会那般感动,不会哭得那般撕心裂肺,恍如自己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另一半的灵魂。当新月气若游丝时,当她昏睡神游时,我内心急切的盼望她苏醒,盼望她能像往常一样绽放出阳光般温暖的笑容。种种的盼望将我拉入其中,我呆呆地守在新月的病床边,看着眼睛一动不动的望着新月的楚雁潮,看着眼里布满血丝带着残疤的韩爸爸。
病房里,巴西木依然健康成长,绿的生命仿佛在跳跃,然而它的主人新月却永远的沉睡了。
尽管新月的生命休止符画在二十这个最美丽的青春年华里,但是我仍然偏执的觉得她是幸福的。韩君壁可能永远都没在心理上接受这个女儿,没有给予她多少母爱,但是姑妈或多或少的弥补着新月缺失的母爱,而韩爸爸的疼爱,哥哥的关心,淑彦的友情以及楚老师的爱,无疑都让这个少女在爱的簇拥下,依然热烈而纯真的拥抱着生命。
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音。”楚雁潮的爱,让我觉得新月是一个很幸运的女孩。不管有多少没有得到,认真对待已经拥有的美好,每天的生活就是完美的。我始终忘不了那段话。
“我该如何感谢您呢?”面对新月的问题,楚雁潮深情的望着新月。
“新月,我们之间,用不着说这些话。爱情,就是奉献,就是给予。”新月被楚雁潮的话愣住了。
楚雁潮热切的凝望着新月,炽热的诗脱口而出:
“请让我叫你相信,我只盼这件事情,给你献上我的心灵和我心灵中蕴藏的全部感情!”
新月惊呆了,望着这个纯真的少女,楚雁潮的心在颤抖:
“新月,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一起,像镜子一样相互照应,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他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悄悄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他们分开了!”
“啊,啊,那也许就是……”新月喃喃的说。
他们之间是爱情也好,是惺惺相惜也罢,世间本来就没有多少爱真正能说清。王菲唱着“爱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感觉孤单失眠。”;张爱玲笔下,爱情就如同白玫瑰与红玫瑰,终会变成那一抹蚊子血和一颗白米饭,并恶性循环。可人们依然那样执着的赞美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赞扬他们生死相随、至死不渝的爱情。
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描写了千万种爱情,无论是高于灵魂的,还是龌龊的,或是归于平淡,爱情终究还是迷乱的。心理学书籍中这样定义爱情,他说: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在现实世界中,爱情没有定义,你相信的就是爱情。
我偏爱楚雁潮对爱的阐释:“爱情就是离不开你,就是永远不分离,就是在你无法前行的时扶你、拉你、背你,永远守护你。”楚雁潮与韩新月纯真的爱情,连着新月短暂的生命,无疑让人伤感至深,引得无数读者无声落泪。正如霍达在后记中记述的那样,他常常跟着作品中的人物或喜或悲,泪水曾多次打湿手稿。《穆斯林的葬礼》究竟融入了作者多少情感与心血,以至于他写完最后一个词时感慨道:就是现在死,我也毫无遗憾了。
尽管,楚雁潮与韩新月合译的书始终没有出版,他们之间也依然隔着教规,隔着辈分,但爱了就是爱了。如果彼此感到幸福,那就可以成为永恒的美好。即使是死亡,他依然可以为他心爱的那个女孩拉小提琴,翻译著作,依然可以做很多仿佛他们仍然爱着的事。这一点也不愚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和归宿。
新月短暂而幸福的生命,犹如夜空中一轮新月,美丽而凄凉,刚刚露出弯眉,还没来得及经历圆缺轮回,就匆匆在汉白玉碑上镌刻上自己稚嫩的名字,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二十,使那温暖的笑容永恒地烙印在韩子奇和楚雁潮的脑海里,也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