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太空旅客还有多远

昨天看了电影《太空旅客》,不管是容纳五千人的睡眠舱,还是提供贴心服务的各种智能机器人,以及能看到太空景色的豪华游泳池和按乘客级别提供不同食物的供餐系统,还有拥有多种治疗和抢救手段的医疗舱,都让我惊叹和艳羡不已。作为一个资深宅女,就算和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一样,等不到抵达目的地的那天,我也愿意参加这趟太空旅行。只要能每天享受贴心周到的服务,享用太空舱的豪华设施,时不时呆闷了还可以穿上太空服到舱外溜达一圈,生病了就到医疗舱接受治疗,吃喝拉撒睡都不操心,这都不算神仙日子算什么?

影片的剧情很简单,出场人物真正有台词和对话的除虚拟人外,就只有男女主角、酒吧里的机器人酒保和一位短命的太空舱工作人员,可以说四个人一台戏。作为一部名副其实的大片,它所展现的太空美景和太空舱的智能设备,确实让人叹为观止。其实科幻电影就是各种高端前沿科学技术和产品展示的舞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喜欢关注科幻片的人会发现,几十年前甚至近几年前的影片中很多颠覆大众认知和想象力的高科技技术及产品正逐渐变成现实,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影《太空旅客》的故事背景就是5000名太空旅客乘坐阿瓦隆号飞船从地球飞往另一个星球开始新的生活。美国宇宙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总裁兼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几年前提出了移民火星并在火星上建社区的计划,并发起了全球志愿者报名活动,报名费超过了100万美元,来自中国的报名者都有1万多。相比电影中乘坐飞船需要120年才能到达的星球,火星离我们真是太近了,坐飞船耗时7个月就到,既不需要躺进睡眠舱进行冷藏处理,也不存在中途由于机器故障被唤醒的麻烦。根据科学家勘探的结果,火星的环境最接近地球,距离又那么近,自然成为太空移民的首选星球。不愿在地球上买高价房,不愿面对日益严酷的生态环境,愿意成为火星移民的人,从现在开始攒钱了,没准有生之年赶得上乘坐飞船离开地球的那一天。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人类的生命极限被突破后,移民太空就是更加迫切的需要。虽然从目前的进度看,移民火星还有很多技术上的障碍,但我相信埃隆马斯克,相信所有从事太空研究的科学家们,他们付出的努力终将改变人类未来的命运。

这部电影吸引眼球的不仅是太空舱的高科技含量和豪华舒适,还有很多勤劳可爱的机器人为影片增加了不少亮点。酒吧里的智能机器人是它们中最亮的。男主角第一眼没识别出它是机器人,就可以看出它的仿真程度有多高了。只不过它在和男主角经过了几番对话后,就露出了破绽。它毕竟是由程序编写的机器人,虽然反应够快,还有幽默感,但是在解决现实具体的问题上无法突破程序的设计,让男主很失望,并最终发狂,逼不得已突破了道德的底线,把女主角唤醒,由此引发了大众关于影片价值观的一系列讨论。抛开影片的价值观不谈,我感兴趣的是影片中出现的各种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提供的诸多服务。当前各种媒体讨论得最多的就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取代人的问题。影片中的机器人,不管是酒保,餐厅端盘子的,还是扫地的,从事的都是简单枯燥的工作。虚拟人的服务也是程序化的,单调重复,不能随便更改。人工智能用在了太空舱的每一处设施中,方便实用又贴心。只要电脑程序不出问题,太空舱中的惬意生活确实是未来人类智能生活的模板。但是飞船一旦遭遇故障,男女主角的生活就从天堂堕入地狱,开始为生存而战斗。因为损坏的机器硬件是无法进行自我修复的,他们再苦再难再危险,也得想办法把它修理好。至少在我看来,影片传达出了这样一个信息,机器能够取代人的是机械重复、非创造性的工作,人工智能也要受到程序设计的限制,它们对人类的威胁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就算未来机器和人工智能发展出了自己的思想,相信人类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太空旅客》这部电影,直观地展现了人类未来的生活场景。当地球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资源耗尽,人口超负荷时,影片中的飞船就是装载人类最后希望的“诺亚方舟”,载着未来的太空旅客朝着梦想中的家园出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离太空旅客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