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是双十一,才是零售商要追求的目标

银泰提出好东西不贵,倡导消费升级,这种理念是零售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消费者乐于见到的。

然而银泰好东西不贵是个伪命题。银泰真的是好东西不贵吗?对我来说很贵,不知道其他人是否有同感。举个例子,银泰某国内女装品牌,一件内搭毛衣,材质是羊毛(非羊绒),原价2999,银泰年终庆活动对折,折后1500元。一件羽绒服外套,原价3999元,银泰年终庆活动对折,折后2000。按照我的薪资水准,如果没有银泰年终庆活动,我是消费不起的。即使是对折以后,我也会酌情考虑品质、款式是否配得上这样的价格。我现在对于百货品牌的认知,已经停留在——不打对折,基本没有性价比高的产品。商家想出的各种营销活动,让我很疲于应对,尤其是遇到大型活动,服务水准直线下降,虽然是对折的价格,但是也没觉得真正买到了物美价廉的货品。总之,就是没感受到好东西不贵的魅力,最终血拼下来,是待还的信用卡和抢东西省下的疲惫。

厮杀激烈,参战平台多,时间长,是双十一逐步演变的结果。双十一,从天猫创造的购物节,蔓延到全部电商平台,又从电商平台蔓延到线下百货。本来银泰线下百货年终庆是在11月底的,为了和电商平台抢客流,就把年终庆提前到双十一。个别商家,个别商场,更是为了拦截其他平台的生意。选了了10月31日或者11月1日,做仅限一天的超低折扣限时抢购活动。为了抢生意,原本11月7日才开始的银泰年终庆活动,许多品牌商在10月20日左右就开始收5折的预购款,而且货品可以直接提走。这意味着双十一整整透支了一个月的消费。对品牌商来说,双十一这种全民狂欢的日子,杀伤力不止一点点,参加活动基本就没有多大的利润可言,不参加就会流失客人,往往进退两难。对消费者来说这却是大大利好的消息。既然十月底就可以提前预购了,那么趁着人少货全,赶紧入手。服务态度不好,我就换个平台,照样能以五折,甚至更低的价格购买。竞争越激烈,消费者越受益。

激烈的竞争倒逼商场和供应商降低自己的成本,以谋求发展。对品牌商或者商场来说,你现在看到的一件衣服的价格,其实是相对合理的。我自己服务过品牌公司,我知道要运作一个品牌就会产生很多成本,从衣服的设计研发到生产制作,再到商场渠道费用,再到人力成本,到库存损耗,再到各种杂费。一算下来,一件制造成本100元的服装,在商场要卖到1000元,属于正常现象。表面上看,这种定价很暴利,将近有10倍的溢价,但是细细推究就会发现,一个品牌的商品定价对品牌商来说,基本都只能是正常盈利,如果业绩不好,很有可能是要亏损的。银泰号称对折活动全部是新品,但是在逛街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品牌用新货夹着旧货的形式参加活动。由此可见,对于现在大部分供应商来说,新款对折活动的利润点微乎其微,但是又不想损失消费者,所以只能夹点旧货卖,以维持自己的客群不流失。

随着双十一的厮杀越来越激烈,从一个极端的角度看,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演变成天天都是双十一了。所以我觉得这是倒逼商场和品牌商去降低自己的成本,以谋求在这场战争中的胜利。如果把一件衣服的价格降到天天都能以双十一的价格卖,那么这个品牌可能就在这场激烈的双十一站中赢了。世人皆醉我独醒,全民狂欢的日子,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想,如何才能做到对折的价格,还有盈利的空间。

非此即彼,竞争推动进步,我们最终才能过上天天都是双十一的生活。市场经济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消费者可以最终决定平台的生死。你固步自封,你说我就是这样的服务、这样的价格、这样的商品,那么就会有无数个竞争对手出来说,我可以做得比你更低价,服务更好,商品更好,然后消费者就流失了。这就是消费者第一次从线下游到线上的过程;然而当线上问题百出,假货不断,购物体验不佳等等问题出来以后,消费者又开始游回线下了。当然,线上和线上也是要游来游去的比如从天猫到京东,线下和线下也是要游来游去的。你不善待你的消费者,消费者可能当时当下只能忍气吞声,但是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团结同样受了委屈的人一起抛弃你。只要你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就要遵守非此即彼,竞争推动进步的游戏规则。

所以,让双十一的战火来得再猛烈些,让消费者早日过上天天都是双十一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天都是双十一,才是零售商要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