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耍猴人

最后的耍猴人_第1张图片
耍猴人.jpg

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瞬间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路边的耍猴人,那时候惊讶于猴子的听话,愤怒于耍猴人的残酷。虽然现在已经看不到耍猴人了,但那时的记忆还是会深深的留在脑中。

《最后的耍猴人》是摄影师马宏杰跟拍了近十年的结晶。马宏杰跟他们一起扒火车,馒头和几大桶自来水是他们几天的干粮。跟他们一起睡在立交桥下,耍猴人让马宏杰睡在中间,说怕他东西被偷。他跟他们同吃同睡,用镜头记录下社会底层人物最真实的一面。

最后的耍猴人_第2张图片
一代宗师老姜和猴子

一代宗师里也有个镜头跟《最后的耍猴人》的封面很像。一样的猴子端坐在肩上,一样的下雪天,一样的中年人。但是电影中的人物充满了江湖侠情,让人看着就有一种诗意一种美感。而书中的耍猴人却多了一丝落寞,一丝无奈,没有笑傲江湖的豪情,只有身为普通人求得温饱足矣的简单。

记得序中柴静说:普通人就是普通人,马宏杰没有把这个词诗化,照片里的生活就像它本身一样,笨重粗粝,人的心里都磨着沙石,吃着劲,但活着

马宏杰就是这样真实的记录着,他说他一定要活到最后,一直把这些人拍下去,“拍到他们死,或者我死”

马宏杰的书让我真正的认识了这些耍猴人,耍猴是一门手艺,从几百年前一直传承下来。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耍猴人慢慢的被社会所抛弃,生活也越来越艰难,这门手艺也在慢慢的消失。

最后的耍猴人_第3张图片
跟小猴子同睡

最后的耍猴人_第4张图片
给小猴喂奶.jpg

幸亏有这样一个愿意记录真实,愿意冒着可能被高压线电成灰烬的风险跟耍猴人扒火车的纪实摄影师。才让我看到了小时候鞭打猴子的耍猴人跟猴子之间的爱,吃饭要猴子先吃,猴子走累了便让猴子坐在肩上,耍猴人的妻子还亲自给小猴喂奶。

更让我看到了一个社会底层人心中的道德律和尊严。杨林贵他们救助过很多遇到困难的人 ,这样的帮助有时候就简单到给别人一碗饭 。他们从不乞讨和偷窃,靠自己的双手生活,对社会充满着希望,简单而又容易满足。

在景德镇,一个16岁的女孩看完猴戏,对他说:“老爷爷,你这一生给多少人带来了快乐啊!”杨林贵听后,那天一路上都很开心

书中杨林贵和其他几个耍猴人都曾对马宏杰这样说过:“我们生活得这样贫困,不能去埋怨谁,我们牵着猴子行走江湖,赚钱养家,就是为了少给政府带来麻烦和负担。虽说生活苦点累点,但是能养家糊口过日子,怪好的。

最后的耍猴人_第5张图片
埋葬猴子

跟耍猴人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牡丹江基层执法人员的残酷及枉法裁判。以法律的名义扣押猴子,说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但却亲自打死了一只猴子。在耍猴人心中猴子就像是他们的家人一样,我能想象到当时他们心中的痛苦但又身为底层人物对于司法机关权力的那种无力感。 法律要是缺失了良知作为基础,那么可怕的冷漠就会占据上风,取而代之的就是权力的滥用

马宏杰认为:司法机关应当在法律的范围内,以公平为念而勿忘慈悲,应当以严厉的眼光对事,而以悲悯的眼光对人。人处在世俗之中,不可避免地有高低贵贱之分,对于那些善良弱势的人,我们只有通过宽容、理解、帮扶,才能给他们带来改变的希望

马宏杰的书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快要失传的手艺人的生活,还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善良、美好。我们能看到他对社会,对人民,对法律的深层的思考,也有对自己职业精神的坚持及尊重。

马宏杰的《家当》及《西部招妻》都是很不错的作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希望中国有更多这样记录真实,记录普通,有社会责任感并一直在坚持着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后的耍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