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有效的学会策略,找缺口。

简单有效的学会策略,找缺口。_第1张图片
缺口.jpg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够有效,有效的学习,就是学会。但是如何才能学会呢?

最近阅读《认知设计:提升学习体验的艺术》,发现了一套非常棒的学会策略。

这种学习策略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

找缺口(gap)。

什么是“找缺口”呢?举个例子,现在共享单车已经成了气候,而不会骑车的人,也大有人在。如果想学习骑车的技术。从不会骑,到会骑之间的距离,就是你学习的缺口。当你补上这个缺口,你就学会了骑车。

《认知设计》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6个找缺口的方法。从你想学习一种知识或者技能,到学会之间,究竟有什么缺口?

第一个缺口,知识缺口。

这个缺口的意思,就是你要达到的目标,是不是因为知识不够完善,无法达到目标?比如,目前拆书法非常火,而拆书法是赵周老师发明的一种读书方法。要拆书,当然要学习什么是拆书。赵周老师有三本书可供参考,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还有两本本是《拆出你的沟通力1》,《拆出你的沟通力2》。

那么,看看自己是不是已经知道的关于拆书法的知识?拆书分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是如何实现的?掌握了这些,说明你的缺口不是知识。也就是说,你距离学会拆书法这件事上,缺口不在知识问题了。

第二个缺口,技能缺口。

判断一个缺口是不是技能缺口,非常容易,就是你从不会,到会,是不是需要练习。如果不需要练习,那就不是技能缺口,可能是知识缺口,如果需要练习,那就是技能缺口。

比如学自行车这件事,光懂得平衡的原理这些知识,是不够的,当然需要你进行不断练习,最后能够骑行自如,因此这种缺口,就是技能缺口。

再说拆书学习,学会了拆书的基本知识,也不一定能拆好书,拆书也还有不同级别的拆书家,这些级别,体现的是不同的技能,因此你要想成为拆书家,就需要通过练习来填上你跟拆书家之间的“缺口”。

第三个缺口,习惯缺口。

习惯缺口,通常跟技能关系比较大。还使用拆书法为例,你已经掌握了拆书的知识,也学会了拆书的技能,但是看书,却不用这种方法。这种情况,往往跟阅读习惯有关系。要想弥合这个习惯缺口,需要的是“触发器”,也就是提醒。可以用手机的定时器来建立简单的提醒。

当然,习惯养成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要谈习惯可能甚至可以写一本书了。当你发现自己是习惯问题的时候,就要去找一些习惯养成方面的书来看看,或者参加相关的课程练习。

第四个缺口,沟通缺口。

沟通缺口,实际上跟知识缺口有相似的地方。沟通问题,往往可能出在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或者,学会了知识技能,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不确定是否有效或者有用。这时候可能需要反过来重新阅读,获得有效性方面的信息支持。

第五个缺口,动机缺口。

动机,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缺口。本来,我们学习或者掌握一个技能,一定是事先有某种动机,但是当我们学完以后,却不愿意去应用。动机问题,有比较多的可能,比如不够努力,三分钟热情;也有可能是对未知产生的焦虑,学习这件事,总是要从不会到会,那么从不会到会之间的缺口,导致了学习者的焦虑,进而引发动机不足的问题。

发生动机问题,往往都跟要学的东西的难度关系比较大,越难,就越容易导致动机不足。

比如时下很流行的区块链概念,理解起来就比较难。区块链不存在与任何服务器上,但是却能存储信息,那么这信息,究竟存储在哪里呢?这种知识,一反我们常识性的理解,因此,这样的难度,可能就会导致学习的动机变低。

09年的时候,李笑来开始研究比特币,并购买比特币而成为亿万富翁。当时,人们对比特币的认知学习,就存在着动机不足的问题,导致大多数人甚至连比特币是什么都不知道。

第六个缺口,环境缺口。

环境缺口,往往跟学习动机有一定的关系,好的环境可能让一个人的动机变得十足。比如一个人练习减肥,感觉就不如大家一起练习更有动机,这就是环境导致的缺口。

对于有些意志力不足,或者动机差的人,如果能加入社群一起学习,可能比自己学习的效果跟好。

针对环境缺口,可以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是什么环境,导致了你学习不到你要的东西?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我想要学会,需要什么样的环境?这两个问题,就填补了你从学习到学会之间的环境缺口。

找缺口这个思路,是有效学习的重要策略。通常,我们学习一种新知识新技能,往往不知道为什么学不会,而找缺口这个模型,为提高学会的有效性提供了可以自检的方法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单有效的学会策略,找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