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想要的人,也正是你需要的人,让你心动也能让你心安!

如果婚姻是爱情的延续,只想和你共度七年之痒,银婚,金婚。

如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只想和你早日入土为安。

感觉自己的生活的很乏味,总是同一天重复了一千次,吃饭,工作,睡觉。

瓦特?想做什么改变么?

吃饭,工作,和你睡觉。

说说你为什么那么有才华,是经历了百团大战么?说笑了,只是脑海经历了和你携手共度余生罢了。

愿你想要的人,也正是你需要的人,让你心动也能让你心安!_第1张图片

1.

突然想起10年前可以这样告白:XX童鞋,我爱你,就算忘记全世界,也不会忘记每天想你。

10年后的自己,还是一样,唯独感情,我实在控制不了。

一直觉得,工作、哪怕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计划、掌控、努力去得到,唯独感情,我实在控制不了,我去喜欢谁,不喜欢谁,在什么时候遇到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发展,亦或是其他,所以我一直相信缘分的存在,觉得感情似乎就是注定好的,但是现在却越来越怀疑……

荣格在其自传里面说到:

母亲离开之后,家中的女仆也来照料我。现在我依旧清晰的记得她抱着我时,我将头靠在她肩膀上的情景。她有一头乌黑的长发,皮肤是……。她所传递出的那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即我心中所认为的女性完美形象的一种特征。

这样的女孩也成为了我人格理论里面阿尼玛雏形。【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荣格提出的两种重要原型,阿尼玛原型为男性心中的女性意向,阿尼姆斯则为女性心中的男性意向】一般的一见钟情,也都是这么配上的。

拿自己的情感经历作为例子。

漂泊异地,闯荡江湖,也曾邂逅形形色色的女孩,有的是温柔贤淑、知书达理大家闺秀,有的是充满激情、因为你的一句无心话第二天就“漂洋过海”来看你,她们都曾让你心动,但是都没有激发起你踏入婚姻的冲动和渴望,直至遇到现在的那个人,为什么呢?

打个比方,对方好比一枚藏在重重树叶后的果实,你指望一抬头好果子就在你头顶是没戏的。你得拨开树叶,摘一个尝一尝,不好吃,换一个。不好吃,再换一个,直到吃到甜美的那一个为止,这个过程你想全部跳过,直接吃到好果子,就你现在的处境:没有!

不但如此,就算遇到真爱,跟你一见钟情,你也可能跟他吵架吵到分手,然后怀疑世界上还有没有好女人。因为这个把握感情的整套能力,你还没培养起来。

一个人可能要经历很多次的接触才能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恋人,自己到底要如何对待自己的爱人,自己到底应该在爱情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最初的我们,都是倾尽了全力去爱的,无节制的奉献,无节制的索取,我们都带着我们内心中对爱情的想象。第一次的失败,有些人会反思,有些人把错误都归结为对方。那些反思的人都能在下一次遇到更好的。


2.

爱情的对象是喜欢的人,婚姻的对象是喜欢+合适的人。

爱情是爱情,婚姻是婚姻。
如果你嫁给了婚姻,又嫁给了爱情,那是你的荣幸。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两个人最重要的是情投意合,彼此欣赏,相互包容,并有持续的荷尔蒙来维持。两家人最重要的是门当户对,即社会地位上相近的两家人才能更容易地结合为一家人。

正如老梁所说,对于婚姻来说,合适的时间、地点远比合适的人更为重要,婚姻是一杆天平,双方的条件适当的天平平了,婚姻才能产生并持久,愿成眷属者终有情吧!

少女怀春,幻想着自己、或者祝福她人能够嫁给爱情。

抛开感性的因素,大多数人,最终能够走进婚姻,靠的往往不是因为爱情,而是爱情之外的两点,一个是习惯,一个是合适。

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林徽因曾给胡适写过一封信,信上有写到她对徐志摩的情感:

这几天思念他的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

她可以不顾家人及世俗的眼光,将从徐志摩所乘飞机失事处捡回的残骸一直摆放在房间,若要她在现实中做出为爱牺牲的抉择,她是不愿的。诚如她在信里所写:他如果活着,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

这大概就是爱情与现实吧,事实上大部分人也终将被现实打败。

小结:

人生面对的东西太多,有后代的责任,有道德的枷锁,有世俗的偏见,有现实的冷漠,

其实想想,快乐简单的多,开心就好,

愿你想要的人正是你需要的人,

让你心动也能让你心安~

作者:亦尘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你想要的人,也正是你需要的人,让你心动也能让你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