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身为一个中国人,对于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都或多或少有了解,有意思的是,不光是所谓的知识分子,还是一般市井,通过书本或者人们的口口相传,其中的各种人物情节,渐渐的深入人心。
不用多说,《三国演义》的传播力毋庸置疑,特别近年来影视作品的推动,还有各种三国游戏,各种有关三国的历史节目层出不穷,可以说,看过三国的人对其中的“卧龙”诸葛亮都有着浓厚的印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可以说是他的个人标签之一。
特别是其中有两个桥段“空城计”“草船借箭”尤为精彩,有了这个两个典故的加持,使得诸葛亮身上的光辉更加的绚丽,但是我们队他的了解大多数时候都是来自于小说与影视,但是小说与历史总是会有一部分差距的,小说毕竟是在历史的基础之上进行一些文学加工,毕竟小说要具备“好看”的特征。那么对于“空城计”和“草船借箭”大家可能不知道真正的历史史诗是什么,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至于诸葛亮在街亭之败之后退入一座城池,弹了一首古琴曲,然后就惊退了司马懿的十几万大军,这个属于虚构,没有历史根据逻辑也不成立。真实的“空城计”,不是发生在诸葛亮上,居然是发生在我们熟悉的另一个三国人物的“曹操”身上。
估计第一次听到这个的时候大家都会惊呆了,曹操不是那种大奸大恶之人嘛,他还跟空城计有关。故事的剧情是这样的,有一次曹操和吕布打仗的时候,部队已经派出去了,由于各种原因,情报没有做好,部队还没有来得及回来,但是突然之间发现吕布已经兵临城下了。
这个时候整个城里包括曹操在内都陷入了尴尬之中,心想这下小命难保了,但是在这种危机的关头,曹操想出了一个妙计,索性就豁出去了,他让几个士兵打开城门,并扮作老百姓在门口扫地,以作出一种无所畏惧的态度。那么因为平时吕布和曹操多次交手,深知曹操此人并不是一个傻瓜,这样摆出的态势一定是城内有大量的伏兵,想引诱他进去然后把自己一举歼灭。
经过分析之后吕布还是决定撤兵了。搞笑的是,后面有情报员过来报告消息声称,刚才城里并没有伏兵,大家都上了曹操这个狡猾的狐狸的当了,吕布听到这样的消息,立马掉转马头又返回攻击曹操的城池了,不过可惜的是,这一次他们真的中了埋伏,因为曹操的部队在此之前刚好已经回来了。
唉,吕布我只能说他确实太背了,曹操的运气也是好啊,这个呢就是比较接近历史真相的“空城计”,而并没有小说中的那么神奇。
“草船借箭”跟诸葛亮其实也没有关系,我们在小说中能够看到,在孙刘和曹操的赤壁大战前夕,东吴的大都督周瑜想给诸葛亮找事儿,于是提出了让诸葛亮在三天打造十万支箭,并让其立了军令状,以此来坑诸葛亮,先把他除掉,但是诸葛亮通过算好了天气。
带了一大批船在大雾朦胧的天去曹操水寨嘲讽对面,曹操营寨不知情况所以都用射箭的方式攻击,为此各个船上都附上了很多只箭,总共算起来还超过了十万支。我们这一想,这也太神奇了吧,这智商实在太可怕咯,真是让我们三辈子也赶不上啊。不过事实不是如此,这件事情跟诸葛亮没有关系,反而是与另外一个三国的君主有关,那就是吴国孙权。
这件事情是这样的,在赤壁大战之前,其实最操心的就是孙权与刘备了,但是其实更担心的还是孙权,毕竟他的地盘要大啊,刘备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大部分的实力都是孙权这边来出,那么作为一个领袖,他当然要知己知彼,对下面人报上来的信息总是不太放心啊, 毕竟那个时候又没有监控摄像头之类的,所以为了了解情况他决定自己亲自去曹操大营。
为了安全起见,他趁着大雾茫茫的天坐船过去,然后到了曹军水寨一探究竟,没想到被敌军发现了,对面迅速就箭如雨下,由于箭簇设在船上,船的重量失去了平衡, 于是孙权令掉转船头,等船的平衡好了之后,然后悠然离去,在这种情况之下居然能够如此淡定,全身而退。
以至于后面曹操知道了之后,感慨了一句很有名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确实,孙权的实力其实非常强,不过好像被罗贯中写没了,好像写的孙权特别的鸡肋,谁说不是呢?
所以啊,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啊,很多情况都要看作者本身的性格喜好,当然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但是如果过于在意小说里面的故事,那么与真实历史就会产生很大的差距,了解了“空城计”“草船借箭”之后,你有没有被点起对三国的重新认识的渴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