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不但是一种心理负担,而且社会根本不需要学霸,甚至都不需要那么多大学毕业生。无论曾经多么流行,学霸文化必然没落。
前段时间,我的一个同学的同学,已经是好几年的IT男,从小公司到大公司,从京东又跳到华为。他业余时间考了一个国内有点名气的大学的在职研究生。业余时间很忙碌,约聚会都不好约,就为了圆他的名校梦。于是遭到小伙伴的鄙视。当然是善意的鄙视。
我没有加入鄙视的行列,只是苦笑加感叹。
事实上,我的观点更加极端:
每当有人谈及某某名校,感到羡慕的时候,我就呵呵了。
当身边还有朋友想在工作之余,读某个有些名气的大学的半个硕士,为了一个名校梦,我就无语了。
每当我看到一些公众号、头条号冠之以学霸、学神,我就哈哈了(又在忽悠)。
我心里万千的言语,都浓缩为一句:醒醒吧,已经什么时代了。
虽然换个角度看,名校梦也是梦,人活着不就是追求种种感觉嘛。
但是,这背后有一个心理过程:因为中学没有成为学霸,所以没读上名校。所以身边有读名校的小伙伴,就总是觉得心理有落差。
由此,我想到了铺天盖地的学霸文化。
不管人们在谈及学霸的时候,是认真的,是调侃的,还是作为商业营销的用语。
学霸都必然没落。
有三个原因:
第一,学霸和好前途没有必然关系。
第二,学霸是一种特殊的负担。
第三,社会并不需要学霸。
成为学霸和好的前途没有必然联系
如果把我们熟悉的有名的学霸的例子摆出来。确实有许多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曾经是学霸。
相反,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令人尊敬的杰出人物的例子,他们并非学霸。例如互联网精英马云、民办教育巨头俞敏洪,高考考了好几次才考上大学。锤子手机的罗永浩,投资界的蔡文胜,根本没上过大学等等。你会说这些都是企业家,有没有科技工作者不是学霸的?当然有。最著名的就是爱因斯坦,他在大学时经常翘课,期末考试之前得依靠好友格罗斯曼的笔记才能避免挂科。大学成绩不够优秀,加上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爱因斯坦得不到大学教职的录用,毕业之后即失业了。
对于杰出的学渣和辍学者,美国教师中学教师盖托进行过这样的统计。如下:
有一大批美国名人,从来没有象我们的孩子这样受过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修理,仍然出类拔萃,独领风骚。
◎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亚伯拉罕·林肯。其中没有一个人曾经中学毕业。
◎在大部分的美国史中,孩子一般不上中学,可是没上过学的人成为海军上将,如法拉格特;成为发明家如爱迪生;成为工业巨擘,如卡耐基和洛克菲勒;成为作家如梅尔维尔、马克·吐温、康拉德;甚至成为学者,如玛格丽特·米德。
◎其实,稍早一些年满十三岁的人还被视为成人
◎阿里尔·杜兰特与其夫威尔共同撰写了精彩的历史巨著,多卷本的世界史。虽然她结婚时只有十五岁,可又有谁会认为她缺乏教养?不上学恐怕并不意味着没教养。
◎戴维·法拉格特不到十三岁就能驾驶一艘俘获的英国军舰;爱迪生十二岁就能印出一份快报;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同样的年纪能当印刷学徒(并且在同时学习一系列课程,其内容会难倒当今哈佛的高年级学生)。
◎我们的计算机产业是建立在一批辍学者的远见卓识之上的
◎我们所有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都是辍学者
◎娱乐业和快餐业清一色的是由辍学者主导的
◎我们委以国家重任的政客们全都是成绩平平的
这段列举出自盖托的著作《上学真的有用吗》。他罗列这些资料是为了说明,学校是一种幻像,上学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用。
总之,成为学霸和未来有好的前途没有必然联系。
为了成为很牛的人,或者某个方面很强的专家,或者很有影响力,或者是个大企业家。甚至可以不必上学。
学霸是一种负担
有机构对中国从1977年到2006年30年间1000多位“高考状元”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么多的曾经让人惊羡的高考状元,却没有一位成为顶尖人才。他们如今都过着平凡的日子,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要注意,这些高考状元都是名校啊。
你可能会认为这些高考状元,都是应试教育、应试学习的产物。
因为是因为应试所以考高分,而应试的能力不代表学习能力、创造力,所以他们没有好的发展。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曾经的高考状元研究一番。我们会发现,他们并不都是应试学习的产物。甚至,他们许多人甚至是素质教育的产物。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没有成为社会精英呢?是什么原因没有让他们如同在学校里创造辉煌那样,在职业生涯中继续那种辉煌呢?
如果我们列举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因为社会的因素远远比学校复杂。比如领导力、时机、团队、人脉、资源,等等。
但这些原因都似是而非,不是必然原因。
有一种心理因素,倒很可能是必然原因。
这种心理因素,称之为,德韦克效应。正是曾经的辉煌所造成的周边的称赞,使得一个人难以迎接新的挑战,所以他的成长慢、所以他的抗挫折能力差。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表扬的话。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对此,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表扬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表扬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接下来又进行了第三轮测试。这一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表扬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德韦克回忆说:“这些孩子在测试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好几个孩子都告诉我:‘这是我最喜欢的测验。’”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他们在测试中一直很紧张,抓耳挠腮,做不出题就觉得沮丧。
第三轮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表扬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解释说:“表扬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想一想,在当今社会中,一个学霸的周边,包括同学朋友和家人,有多少人赞扬他的天赋、聪明,而有多少人会认可他的努力。
学霸难逃德韦克效应。
有人会认为这个效应只对孩子起作用。错了。
曾经中科大少年班第一名,曾经的神童,后来三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而未果。不是每次落榜了,而是他根本没敢踏入考场。这就是德韦克效应的力量,它沉在一个人的潜意识里,左右着人的思维和行动。
所以,还是应该向伟大的爱因斯坦学习。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他对学霸压根本感觉。他宁愿翘课,研读哪些真正的物理大师的著作。他在大学里自由追求自己的兴趣,和心爱的的女朋友。他即便失业,也攒个奥林匹亚科学学院,形成自己的学习社群。无论是德国还是瑞士,还是后来到了美国。他永远发展自己的兴趣、好奇心,永远磨炼自己的技能。相反,如果爱因斯坦在大学里是奔着学霸去的,他如意的成为了苏黎世联邦工学院的教员。也许我们会失去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更重要的是,世界上可能从此缺少这么有趣的一个人。
所以,如果不是学霸的人,不但不要感到自卑,而应该为此感到庆幸。因为可以不被德韦克效应所制约。
但如果,不小心成了学霸的人,就要当心德韦克 效应的陷阱。即便你在心理已经不再把自己当学霸、当做学神。你仍然逃不掉这种效应。因为这是一种心理映射(priming)。它弥漫在周围。只有刻意警惕,或者浑然忘我的超越,才能避开这个效应的影响。
作为曾经的“学霸”,我对此感同身受。
社会不需要学霸也不那么需要名校毕业生
我曾经作为HR做过1年多的招聘工作。
我曾经创业,选择过合作伙伴。
无论是招聘还是选择合作伙伴,我从不把名校作为条件。
招聘员工,我看中的是,这个人能不能把事情做好,能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能不能做出自己作品,能不能很好的合作。
选择合作伙伴,我看的是,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梦想和使命,在各个方面能够多大程度互补和相互支持。
这不仅仅是我的个人风格,而是企业的基本机制。作为企业最基本的目标就是生存和发展,面子永远是次要的。
广义来看,如果其他条件等同,有的人会更倾向于名校,有的单位甚至排斥名校。
对于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强烈需求的机构,能够有名校毕业的员工,有面子。它们更倾向于毕业生。但也因此,这个环境本身不利于个人的发展。
而有些公司单位是并不难么欢迎名校毕业生的。例如,阿里巴巴的马云,明确说,我们要的是普通人,而不是精英。因为普通人结婚、养家、买房子,所以容易合作。而精英,往往不容易合作。不管是真是假。即便你并不认为自己是精英。但出自名校,或者是学霸的人,要超越这个“光环”并不容易。
归根结底,社会机构运作的本质决定了,他并不看重学霸或是名校,他们更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品质、工作能力、创造力、合作能力等等。
更残酷的是,社会甚至都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
社会(职业生涯)只需要两类人:专家和领袖。
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的在耶鲁大学2000年毕业演讲(见本文附录)上说对未曾毕业的本科生说:
“离开这里。收拾好你的东西,带着你的点子,别再回来。退学吧,开始行动。 ”
如果你认为埃里森太荒唐,太奇葩。那么它并不是特例。
2012年彼得蒂尔,这个与硅谷钢铁侠马斯克共同创建Paypal,以及投资Facebook并持有其10%股份的人,发起了一个大学生辍学创业计划。
( 彼得蒂尔,连续创业者,企业家,被称为硅谷投资之神)
彼得蒂尔向20名20岁以下的年轻企业家提供10万美元资助,条件是候选人必须从大学辍学两年,全身心投入创业。
彼得蒂尔认为,真正对创新构成威胁的,不是政府,而是美国人引以为傲的高等教育。早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期间,他就表现出对精英教育的憎恶。他在与人合著的书籍《多元神话》中预言,如不进行改革,斯坦福这样的大学将面临“巨大而前所未有的置换,崭新的教育机构将崛起,它们将提供现有机构无法满足的需求”。 蒂尔坚称,此计划不是为了寻找下一个扎克伯格,而是为了激励更多年轻人思考他们能在大学教育外得到什么。
从社会而言,社会并不需要学霸。机构要的是生存和发展,社会要的能够解决问题的人,能够创造感觉的人。总之,社会只需要两种人,一种是专家,一种是领袖。
所以,如果学霸与好的前途没有必然联系,如果学霸还有特殊的心理负担,如果社会根本不需要学霸,如果人们发现了这些真相,那么,无论曾经多么流行,但学霸文化必然没落。
对于正在读大学的朋友,比如我的网友,如果你正在追寻成为学霸,或者本科念的是二流三流大学,想要考个名校研究生,我会说,大可不必。利用你的时间掌握一项或者几项关键的生存生活技能,找几分兼职工作,提早体验社会。寻找你的未来工作中的定位。
对于已经成为家长的朋友。小孩要不要成为学霸。大可不必,培养兴趣、培养专长。学业的学习是一项能力,如果顺便成为学霸也无妨。但你要警惕,学霸的德韦克效应。
最后,无论你是不是学霸,为了避开德韦克效应,只有一个心法:那就是力图成为极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包括为自己和为别人)的极客。只要这样才有值得期待的未来。
附:甲骨文公司创始人兼CEO拉里·埃里森在耶鲁大学的2000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耶鲁的毕业生们,我很抱歉——如果你们不喜欢这样的开场。我想请你们为我做一件事。请你——好好看一看周围,看一看站在你左边的同学,看一看站在你右边的同学。 请你设想这样的情况:从现在起5年之后,10年之后,或30年之后,今天站在你左边的这个人会是一个失败者;右边的这个人,同样,也是个失败者。而你,站在中间的家伙,你以为会怎样?一样是失败者。失败的经历。失败的优等生。 说实话,今天我站在这里,并没有看到一千个毕业生的灿烂未来。我没有看到一千个行业的一千名卓越领导者,我只看到了一千个失败者。你们感到沮丧,这是可以 理解的。为什么,我,埃里森,一个退学生,竟然在美国最具声望的学府里这样厚颜地散布异端?我来告诉你原因。因为,我,埃里森,这个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 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比尔。盖茨,这个行星上最富有的人——就目前而言——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因为艾伦,这个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学,而 你没有。再来一点证据吧,因为戴尔,这个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还在不断上升,也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 ……你们非常沮丧,这是可以理解的。 你们将来需要这些有用的工作习惯。你将来需要这种'治疗'.你需要它们,因为你没辍学,所以你永远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哦,当然,你可以,也许,以你的方式进步到第10位,第11位,就像Steve Ballmer(微软CEO,为比尔·盖茨工作),但,我没有必要告诉你他在为谁工作,是吧?补充说明一下,他是研究生时辍的学,开化得稍微晚了些。 现在,我猜想你们中间很多人,也许是绝大多数人,正在琢磨,'我能做什么? 我究竟有没有前途?'当然没有。太晚了,你们已经吸收了太多东西,以为自己懂得太多。你们再也不是19岁了。你们有了'内置'的帽子,哦,我指的可不是你们脑袋上的学位帽。 嗯……你们已经非常沮丧啦。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现在可能是讨论实质的时候啦—— 绝不是为了你们,2000年毕业生。你们已经被报销,不予考虑了。我想,你们就偷偷摸摸去干那年薪20万的可怜工作吧,在那里,工资单是由你两年前辍学的 同班同学签字开出来的。事实上,我是寄希望于眼下还没有毕业的同学。我要对他们说,离开这里。收拾好你的东西,带着你的点子,别再回来。退学吧,开始行动。 我要告诉你,一顶帽子一套学位服必然要让你沦落……就像这些保安马上要把我从这个讲台上撵走一样必然……(此时,Larry被带离了讲台)
我是核聚,人生核聚变的核聚。阅读更多类似文章,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