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 摘抄 未完

混乱不是问题,关键在于需要多久才能发现其内在的相关性。

如果努力变成了为努力而努力,那么结果就会适得其反,这种努力反而会在过程中又化解了自身。形形色色一心往上爬的人想拼命挤进贵族阶层,然而,他们挖空心思却只能证明自己并不身属此类。贵族们并不需要努力,他们早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荡秋千就是这样一种“进入状态”的境界。

你发挥能量的能力与你的放松能力成正比。 

任何造成你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的事情都可能反过来控制你,事情往往如此。不能处理好自己的电子邮件、项目、未读的杂志、关于下一步行动的思考、与孩子或者老板的关系,都可能导致比预期差得多的结果。很多人对于一些事情,要么给予过分的关注,要么不屑一顾,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无法做到“心如止水”地行事。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处于持续、漫长的半压力状态,他们不知道局面可以完全不同 —— 还存在另一种可以改善其处境的积极状态。

  任何没有找到应有的位置和恰当存在方式的事务,都会盘踞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 

拿笔记下目前盘踞在你大脑中的那些最重要的工作或状况。哪一件事最让你心烦意乱?哪一种情况最容易分散你的注意力?哪一个问题令你兴趣浓厚?或者哪一种局面以哪种方式消耗了你大量的精力?

这项工作的预期成果是什么’是一个有助于提高知识工作者工作效率的关键性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会导致一些极具风险性的决定。

·你还没有明确地认定它们的预期结果是什么。

·你还没有确定你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到底是什么。

·你还没有把关于预期结果和即将采取行动的提示信息存入你所依赖的系统中去。

  持续不断且毫无成效地深陷于我们不得不处理的事务当中,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最大浪费。

你几乎可以像训练运动员那样来训练你自己,在处理必要事项时表现得快速、敏捷、积极主动和精力集中。你可以更加积极有效地思考问题,轻松自如地控制事态的发展。你可以将工作和生活中各个层面的事务都收集起来,完成更多的工作,同时消耗更少的精力。此外,你还可以针对收集到的全部“材料”进行前期决策,为你的工作和生活制定出一套标准的事务处理模式。

清除大脑中的全部事务。

·你不可能通过管理时间,把5分钟变成6分钟。

·你无法管理大量的信息,过量的信息只会被遗忘和忽视——否则,当你走进图书馆或者上网的时候,脑子非爆炸不可。

搞定事项分为两类:(1)“已做好”(结果)和(2)“正在做”(行动)。对于大多数人的大多数关注对象而言,这些内容很难自行凸显。

完全掌控各种事务(无论是文件夹中的还是脑海中的),并且采取一切有效方法保持这种清爽的状态,将成为拓宽视野的最佳途径。如此一来,你的创造力就获得了解放,它将更加有力地支持你着眼于新的高度,使你更有信心进行开拓创新。这是一种自由、舒展和精神振奋的奇妙感觉,只有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处理事务的人才能体会到。

一旦处理底层具体行动的做法融入你的日常事务处理模式中,你就为进行更高一级的思维活动做好了充分准备。事实上,在你的日常工作以外,有更多有价值的事情在等待你思考。但如果你在底层具体行动方面的控制管理能力不够的话,就很可能无暇旁顾了。这就像穿着宽大的泳衣游泳——你不得不用手提着泳裤防止它掉下去,根本无心抬头打量方向是否正确。

对行动的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你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控制各种事务、项目和行动。横向控制是把你涉及的所有行动都管理起来,保证毫无遗漏地加以执行。这就好像是一部进行不间断、全方位扫描的雷达,它的对象是一天里任何一件能够吸引你关注的事项:药店、女儿的男朋友、董事会会议、玛萨姑妈、一条呼入短信、战略计划、午餐、办公室里枯萎的植物、一位抱怨不停的顾客、需要擦的皮鞋、你要去买邮票、构思明天的演示内容、存支票、预订旅馆、取消一次员工会议、晚上去看一场电影,等等。你也许会对自己在短短一天时间里需要考虑和处理如此之多的事情感到惊讶不已,因此,你需要配备一个完善的系统来辅助你记录这些事务,并在需要时及时给出必要的提示,从而确保你能够轻松、快速地将注意力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上。

相比之下,纵向控制则是对每个具体主题或项目进行思考和协调,并跟踪其进展情况。比如,吃晚饭时,你和你的配偶谈论起下一次度假,这时,你内心深处的“监控雷达”开始锁定这一信息——你们将去哪里,什么时候去,将做些什么,要做什么准备等;或者你的公司即将进行部门重组,你和老板需要商讨一些决策;或者你仅仅需要挑选一个日期,在那天给一位顾客打一个电话。从广义上讲,这就是“项目规划”,它的焦点聚集在某一事务、状况或某一个人身上,勾勒出执行过程中的一切(至少对目前来说)必要想法、细节、重要环节,以及事情的先后次序。

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解除你的心理负担,并把事情做好。恰到好处的行动管理能让你轻松自如地游历于广阔的工作和生活天地中,同时,对项目的适度关注能让你彻底了解和掌控项目所需的具体环节。

最重要的技巧:把一切事务赶出大脑。如果你把所有事务都存储在大脑里,那么,你就无法真正地获得我承诺的那种轻松控制感。你将发现,这套方法中包含的那些行为和技巧是你早就掌握的。但与其他方法不同的是,必须将“材料”全部存入文件夹中,而不是遗留在大脑中。这套方法适用于一切事务——重大的或者微小的,私人的或者工作上的,突发的或者常规的,绝无例外。

盘踞在你脑中问题的数量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反比。 

对一件事情不需要进行两次相同的思考,除非你喜欢重复思考。 

在实际行动过程中,我尽量让自己凭直觉去挑选要采取的行动,而不是重新思考那些事务的来龙去脉。因为我早已对事务进行了周密严谨的斟酌,而所得的结果都是纯粹可执行的行动。所以我不会再次浪费时间进行思考,否则,就是徒劳无益地耗费创造力,徒增挫折和压力。

( 1 )收集引起我们注意的事务和信息;( 2 )理清每个项目的意义和相关措施;

( 3 )组织整理结果,提出选项;

( 4 )进行思考回顾;

( 5 )选择行动。

1.无用的垃圾,根本没必要保留。 2.目前不需要,但日后可能需要处理(孵化)。 3.项目具有潜在有用信息,日后可能会派上用场(参考)。

我是这样给项目下定义的:任何一个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意味着你的“项目清单”中会出现一些你以前不会视为项目的小事情。我对项目如此定义的根据是:如果某项工作不能一步完成的话,那么,你就需要建立某种机制来提醒自己还有事情尚未处理。如果你没有建立这样一个提醒机制的话,这件事情很有可能会回到你的大脑中,重新成为一个盘踞在你大脑中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并时刻干扰你的工作。另外,我们也可以将项目视为一系列未竟之事。

你的日程表上应标注三种情况:

• 需要在指定时间执行的行动。

• 需要在指定日期执行的行动。

• 需要在指定日期获取的信息。

不再需要“每日工作清单”在我的做法中,只有上面那三种情况才被允许记录在日程表中,其他的一概免谈!我知道,这对于上世纪的时间管理方法来说,简直如同异端邪说。按照传统的时间管理方法,“每日工作清单”就是一剂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但实际上,这种日程表嵌入型工作清单的收效却令人大失所望,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你所有的行动提示信息应该记在哪里呢?答案是“下一步行动”清单。它和日程表一起,构成每日行动管理组织和导向的核心结构。

工作安排越有弹性,人们越能承担繁重的工作。

任何已经确定的需要两分钟以上才能够完成,并且无法指派其他人完成的行动都应该记录在某个地方。“给吉姆·史密斯打电话,谈谈预算会议的事情”,“通过电子邮件把家人的最新情况告诉朋友们”,以及“为年度销售会议起草计划”都是这类行动。这些行动的提示信息需要在适当的列表或工作篮中加以保存,以便我们在日后完成。

任何事情都应该做到最简单,而不是相对简单。

在各行各业中,人们在对工作进行思考的时候,最需要的并不是那些正规的模式。

1.定义目标和原则。 2.展望结果。 3.头脑风暴/集思广益。 4.组织整理。 5.明确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下面仅仅是思考“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某些好处:·界定成功

·建立决策标准

·调配资源

·激发动机

·阐明重点

• 拓宽选择

做出一个艰难决策的唯一途径就是,回到目标上来。 

激发动机事实上,如果找不到做某件事情的充分理由,那么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但实际生活中居然有那么多人忘记了自己做事的动机,这种现象总是让我目瞪口呆。其实,一个简单的问题,如“你为什么这样做呢?”,就可以把他们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阐明重点当你紧紧抓住了你工作的真正目标时,一切就变得一目了然了。你只需花上两分钟写下你工作的主要原因,你心目中希望实现的预期目标就会陡然清晰起来,就像用一架望远镜来会聚成像一样。一经对“我们到底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这一问题做出回答,那些日益零散且模糊的工作和前景就会清晰明确地呈现在你眼前了。

简单清楚的目标和原则可以激发复杂而机智的行动。复杂烦琐的规则和条例将使行动变得单一而愚昧。

重视原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为我们的行为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当你需要与别人合作并取得成功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当需要保持自己的最佳工作状态时,你和其他人又该怎么做?

我们当中就有许多人总是畏缩不前,根本不去设想自己渴望达到的结果,总是等着别人来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去做。这就意味着,他们在运用大脑认知力和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方面仍然处于滞后状态。

在知识工作的领域中,最有效的生活技能之一就是创造出清晰可见的结果,这也是我们为了实现职业和个人成功需要进行艰苦磨炼的重要技能之一。这一点并非听上去那样简单,我们需要在各个不同层面上不断对我们试图达成的目标给予精确解释。此外,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可以获取的资源进行重新划分,这样才能以最高的效率完成这些工作。

头脑风暴的关键技巧    只有那些能轻快地运用自己的观念的人,才是自己观念的主宰;只有那些能做自己观念主宰的人,才不被观念所奴役。

·不判断、不质疑、不评估、不批判·追求数量、不求质量·把分析组织工作置于次要的地位

不判断、不质疑、不评估、不批判非自然计划模式很可能在你开动脑筋时抬头作怪,令你过早地评论自己的想法。即使你心里有一丝批判的念头,你也会在搜寻主意的时候对自己百般挑剔和责难。保持头脑风暴不偏离预定的目标,这和扼杀创造性思维两者之间有着微妙的差别。把头脑风暴过程纳入整个计划的大框架之中也同样重要,若只是为了头脑风暴而头脑风暴,那也未免太过于机械了。头脑风暴只是问题解决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特定活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合理地面对这一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搞定 摘抄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