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写在“儿童人格教育”课程的边上

1、任何理论都有其适用边界、适用范围,没有所谓的“一招鲜”。学习理论,忌讳“手拿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学了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理论,是帮我们多了一把发现问题的“工具”,但不代表这把“工具”能分析解决所有问题。之所以要掌握这把阿德勒的“工具”,是因为它关注的问题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多学习一些理论,是多一些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是搭建一种理解教育现象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模式,避免“套版效应”,避免偏见和成见,从而更真实地把握教育现象的本质,更有效地解决教育问题。

干货|写在“儿童人格教育”课程的边上_第1张图片

2、人在环境中,总会追求一种“适然”状态,即适应环境、满足自身需要。追求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无为”、顺应,道家的方式;一种是“有为”、超越,儒家的方式。阿德勒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倾向于“有为”和超越。为什么我要补充这一点?因为,在人的成长中,“无为”和“有为”同样重要,人既要积极有为,超越自我,也要接纳自我,与自我和解。毕竟不是任何时候,任何问题都能超越的,如果总是处于“超越与无法超越”的紧张矛盾中,无法与自己达成和解,如何能获得幸福?

干货|写在“儿童人格教育”课程的边上_第2张图片

3、因为恐惧,所以追求安全;因为饥饿,所以要追求温饱;因为自卑,所以追求优越。自卑与追求超越,是人的本质属性。阿德勒说:“儿童在某种环境中,感受到了自卑、脆弱和不安全,而这些感觉反过来又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了了刺激作用。儿童便下决心摆脱这种状态,努力达到更好的水平,以获得一种平等甚至优越的感觉。”

4、个体人格的整体性及其独特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并不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生活事实的主观看法的基础上。孩子对事物的个体性理解决定着他的成长,是孩子对事实的看法,而不是事实本身,决定孩子的行动方向。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儿童陷入新的困难处境时,他的行动会受制于已经形成的错误判断。

干货|写在“儿童人格教育”课程的边上_第3张图片

5、如果把人的成长比作一辆车在行驶的话,追求优越给车提供了“发动机”,但车往哪条路上走,这是由驾驶车的司机来确定的。有的走上了坦途,有的涉入了歧路。儿童往往因为不成熟,从而不懂得如何用恰当的目的和方式来追求优越。

干货|写在“儿童人格教育”课程的边上_第4张图片

6、作为教师,要意识到,有的孩子采取错误方式追求优越,与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有关。比如总是从外在的、横向比较考试分数,而缺乏内在的、纵向比较个体成长,即没有从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评价;评价单一、唯分数论;只关注成绩结果,忽视学习动机、习惯、态度、兴趣等。

干货|写在“儿童人格教育”课程的边上_第5张图片

7、什么是个别对待?能够给予个别学生(优生或差生)以个别照顾,尤其是对差生的关爱,肯为这些学生付出精力。在课堂上能够注意到不同学生程度的差异,并给予适当照顾。“个别对待”不仅仅是个姿态问题,更是个专业问题。姿态是前提,专业是核心。这种专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理解知识,二是理解儿童。惟有这两者均抵达相当程度,才能谈得上真正的“个别对待”。

干货|写在“儿童人格教育”课程的边上_第6张图片

8、“问题学生”产生的过程:他有强烈的追求优越的心理动机,想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认可,想得到同学的尊重与崇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他在学习上遭遇了挫折,他或者努力但无效果,或者根本没有努力,他感觉通过努力学习得不到老师足够的关注,也赢得不了同学的崇拜。于是他开始不断尝试其他方法,不断捣乱戏谑,引人发笑,激怒招惹同学。在不断制造麻烦的过程中,引起了老师和学生的关注,甚至受到一些同学的崇拜(敢于破坏秩序,挑战权威),从而满足了受忽视的心理。渐渐地,他开始逃课,与社会上的无业青年混在一起,他感觉,在那儿获得了归属,得到了认可......至此,“钢铁”就这样炼成了。

干货|写在“儿童人格教育”课程的边上_第7张图片

9、孩子的失败主要不是因为懒惰,也不是因为愚笨,而是因为他事实上遇到了自己一个人还不能解决的困难,而且这困难以他的基础来看并不是绝对不能解决的(这也是我们说他聪明的原因),现在,他需要的就是有人帮助他克服困难,证明他确实是聪明的。症结不是懒惰,不是愚笨,而是认知上实实在的困难。惩罚和批评可以医治懒惰,但是不能医治认知上的困难。

干货|写在“儿童人格教育”课程的边上_第8张图片

10、当一个儿童学习成绩不佳时,最佳方法:帮助他解决实实在在的学习困难,赢得成就;其次归因于不够勤奋,但表扬他聪明——然后尽可能用细跟进的办法,弥补“不够勤奋”;再次是归因于方法不当(一种降低程度上的愚笨论),再次是归因于智能不适(即此方面的愚笨),再次是归因于环境,如老师教得不好(外在归因劣于内在归因,但伤害性也较小),最最严重的归因,就是责怪其天性愚笨不可救药,这等于判处一个儿童精神上的死刑。

干货|写在“儿童人格教育”课程的边上_第9张图片

11、如何引导孩子在自卑中采取正确的超越方式?如何激发孩子强烈的学习动机?这需要从系统角度思考,而不要寄希望于有什么绝招。所谓的绝招都是在系统中发生作用的,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产生作用。从魏一言的案例可以看到其背后有这样一个系统:(1)父母始终无条件的的信任、鼓励、激励、期待,学校中老师的认可与偏爱,从而产生了“皮革马利翁效应”。(2)童年海量阅读,青少年时期经典阅读,一是从认知、情感、道德等方面综合滋养生命,得以让孩子能自我疗伤,自我发展。二是为写作打下了强大基础,而写作为孩子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3)在学科学习上,有强大的支持和精准专业的指导。(4)父母对教育的勤奋与专注,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同时给予虽然无形但强大的感染与感召。(5)不能忽略孩子有一定的天赋。

干货|写在“儿童人格教育”课程的边上_第10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干货|写在“儿童人格教育”课程的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