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前同事,最近找到我,聊聊近况。
她沮丧地说起了一件事,公司年后要进行大裁员,分公司只保留两名销售员工,所有的后勤人员都面临着失业。
果然,这事终于还是发生了,一年前,当我离开公司时,就已预料这天的到来。曾经的世界500强、外资企业、行业名企……不论多么光鲜的名头,如今都已风吹雨打去,败于连年亏损、经营恶化的困境。
我问小A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她说最近自己很焦虑,知道公司要裁员后,心中很不是滋味,“在这家企业奋斗了近十年,如今30+,却还要重返职场与年轻人竞争。最麻烦的是,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了,之前的工作,既不精专,也不是高级管理岗,不上不下的,很是为难。”
作为多年的同事,我挺了解小A。她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学东西快,尽管从事后勤工作,但对公司的各项业务都了如指掌,最擅长做数据分析和报告,我们公司又是一个非常看重数据和报告的企业,所以她深得领导器重。
同时,她又是个心思简单的人,追求安定和一成不变的生活,讨厌折腾和想太多,中规中矩是她的工作信条,她曾说过,如果有可能,她宁愿一辈子在一个公司一个岗位做到退休。
其实,她早就意识到了公司的发展存在危机,不可久留。但作为一个风轻云淡的人,她又对公司心存侥幸,心想这么庞大的组织,应该不会那么快就轰然倒下吧?!加上她目前的工作得心应手,领导又器重,一旦离开,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坦然面对外界的环境,所以,尽管她偶尔也会感觉到不安,但最终眼前的风平浪静还是让她一直没有选择离开。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小A说,“这一切都来得太快了。”
最近有个热词叫做“佛系青年”,指的是那些崇尚“怎样都行、不太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的人。我觉得小A就是一个典型的“佛系员工”,不争不抢、淡淡行事、淡淡做人,不管其他同事怎样闹腾,她都只是埋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一种与世无争,工作能力不错,不给领导惹事的员工,如果放在稳定的职场环境里,每天都可以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这日子想必还是挺不错的。
可如今有什么是稳定的呢?
一、中年危机提前到来
“中年危机”并不是一个新词,但最近两年,它被很多媒体频繁地提及,并引发众人热议,因为“中年危机”已经提前到来了。
过去,我们说到“中年危机”,常指向40+那群职场人,而如今,这场危机却早早降临到30+的头上。
当今社会高速运转,身处时代洪流中心的我们,常感慨身边的事物每天都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速度快到你还没来得及看到它们,它们就已经被时代大手急速推动着变成了昨日黄花。房价高企、阶层固化、学习焦虑……外界的环境没有一天让我们省心,与此同时,我们想要安身立命的企业亦如同在狂风巨浪中前行的船,摇摇晃晃,不知道哪天就会被骇浪击沉。纵使你身处大型企业、世界500强,那又如何?近几年,关于大公司裁员、降薪、精简的消息还不够多吗?那些我们曾趋之若鹜的巨头企业,如今还有几家安在?
与此同时,95后、00后的崛起,更让很多30+开始感觉前所未有的恐慌。他们更年轻、对新事物接受程度更高、更富有创意、眼界更开阔……层出不穷地折腾出新花样、新成就,其中有些东西还是30+看不懂、忽略、或许不屑一顾的,但那又怎样?仍然无法阻挡95后们蜂拥登上历史舞台,并正逐渐靠近舞台中心,而那舞台中心正是大多数80后们所梦寐以求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30+的职场人常感觉身处新旧交替的历史夹缝中,一边艳羡着95后们不断闹腾出的新鲜花样,蠢蠢欲动,也想要分一勺羹;一边却不敢随意动弹,生怕连眼下的既得利益也丢了去,因为很多人都没有做好准备。
“这些年,我除了上班做事就是回家带娃,对外界了解不多,根本就没有想过去学习什么技能,我觉得公司挺稳的。”小A说。
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的小A,安然地过着稳定、波澜不惊的每一天……与此同时,时代的车轮却不顾一切地向前飞奔,它全然不顾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于是,变故突如其来,把她猛然推到了悬崖边,展现在她眼前的是不确定的未来和一望无际的深渊。
人性是怯懦的,比起收获,我们对损失更加敏感,尤其讨厌不安全感不确定性。
但在这样一个时代,你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二、佛系员工的固定思维
我问小A,接下来想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她说“月薪5000,事少离家近就可以了,有双休和五险一金,最好是跟我之前的后勤工作相关。”她的这番话,让我更进一步确认了她真是名副其实的佛系员工。
我问她为何工作十余年,还只是想领五千的工资,她说只要离家近就可以,不想做太累的工作,薪水可以适当降低一些。
我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好,看来她现在对于现代职场的变化全然不敏感。现在哪里还有什么“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啊?如果有,请告诉我,我也要去应聘。
做投资的人都知道,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这个道理对于职场也是适用的,高收入意味着高付出。但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佛系员工却还保守着固有的谨慎及处事方式,认真地计算着每一步决定,以确保“利益最大化”。
三、从未开始的自我探索
我接着问“你一直没告诉我,你究竟想找什么类型的工作?”,“说真的,在公司那么多年,虽然我做过很多后勤岗位了,但我还是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你比较了解我,你觉得我适合做什么工作呢?”她反问我。
小A是幸运的,因为公司给了她很多的轮岗机会,让她可以全面的掌握各部门的工作流程,以更为宽广的视角看待公司的整个运营。但同时,她又是不幸的,她把每次的轮岗都只看作了一份工作,而没有通过轮岗的机会去深入思考:这个新岗位我喜欢吗?能让我发挥自己的优势吗?这个岗位的前途在哪里?它是否能成为我职业道路的一个新起点?这些她都没有考虑。
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发现是每个职场人必须主动要做的功课,但很多职场人却没有好好利用在职的机会去做,而是等到工作被迫变动、组织需要调整、人员需要精简等一系列变革发生时,才发现其实并不了解自己,应该好好做一下自我探索了。
而自我探索恰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需要做自我定位、确认澄清、资源积累、技能学习、能力精进……这个过程艰难而又复杂。失业后,你能确保自己在零收入的情况下还能心无旁骛地做这些吗?
四、脆弱的核心竞争力
“我确实没有太多信心找工作,看过很多招聘信息,我可能还无法胜任管理岗位,而基础岗位又不愿意去做,我真不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小A说。
核心竞争力,即个人相较于竞争对手而言所具备的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差异。职场人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起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不论目前这家公司运转或倒闭,核心竞争力都能让你迅速在别的领域找到另外一片天地。
但很多在大企业一待十多年的普通员工,基本上早已被完善的机制和流程磨掉了个性、灵气与创造力,每天按部就班地不断重复着毫无核心价值的基础工作。当然,最可怕的还是被磨掉了改变的勇气和信心,变成了一颗不敢离开组织、依赖组织的“螺丝钉”,小A就是这样。
小A工作能力还是挺强的,比如她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报告的制作能力就很不错,但在没有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情况下,我无法确认她现有的能力就是她的核心竞争力。能力这东西,如果你一直都没有对它进行不断的精进,只满足于能应付当下的工作,或许它只能让你在目前的公司显得突出,但也许到了其他公司就分分钟被秒杀了。
培养个人核心竞争力这件事,挺违背人性,它需要你在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时,重新探索自己,挖掘其他可能性;它需要你躺在舒适区里吃老本时,去学习新知识,挑战原以为不可能的新领域;它需要你在找到了人生方向,并决心为之努力时,花上10000小时,发挥匠人精神去打磨这项技能;与此同时,你还需要持续保持对外界变化的好奇心与敏感度……
正是因为培养核心竞争力如此违背人性,所以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个东西,所以它才如此稀缺。但拥有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人,又何惧组织的变化与更迭?
有些人的30+,精彩无比,有些人的30+,正遭遇一场来自时间的暴击。小A,我希望她能从这次的职场变故中深刻领悟到一些东西,不要再故步自封,不要再抗拒改变,不要再做云淡清风、与世无争的佛系员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