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铁禁烟,让旅客“有尊严”的呼吸

        今年8月,当时是准大学生的李某在火车普列上遭遇二手烟,起诉运营铁路局,获法院立案。昨日,该案原被告双方在北京铁路运输法院提交证据并进行质证,为开庭做最后的准备。其中,北京青年报今年8月17日刊发的《吸烟区内吸烟波及车厢 PM2.5浓度翻倍》的实地探访报道被作为证据提交法庭。(11月15日央广网)

        禁烟,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近日因为大学生诉铁路局二手烟案,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是否应该在公共区域全面禁烟,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但是无烟的环境,仅仅依靠法律的约束就能成为现实?答案显然又是否定的。

        针对动车组禁烟“易”,普铁禁烟“难”的情况,笔者认为这一实际情况,正是“破窗理论”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普铁列车往往设有吸烟区,配有烟灰缸等吸烟物品,这就为吸烟行为提供了物质基础。相对“漫长”的旅途时间,一支香烟似乎成为打发无聊时光的“精神慰藉”,这就为吸烟行为在烟民思维中的提供了“理论依据”。个别在车厢连接处吞云吐雾的老烟枪,又为其他的“后来”者提供了行动的“示范”。于是,便有了弥漫整节列车的“乌烟瘴气”。

        普铁列车吸烟,假如没有人起头,那么后面何来那么多的“追随者”?反过来看,正是为了保障动车组运行安全的禁烟条例,让更多人从顾及自身生命安全的角度,选择了“禁烟”。那么,彻底解决普速列车吸烟行为,是否可以照搬动车组“模式”呢?笔者认为,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中不现实。

        普速列车吸烟问题伴随它的运行开始,由来已久,并不适合直接采用类似于动车组用法律“堵”的模式,更适合采取道德“疏”,法律“堵”的两手抓模式。例如,铁路部门首先自行取消可吸烟“区域”、拆除相关吸烟设施,针对吸烟旅客进行耐心劝导。从社会服务的角度来讲,前不久济南铁路局已经对所属的30.5对普速列车实施了全面禁烟,无论是旅客自觉“灭烟”的行为,还是从铁路部门大力“禁烟”的举措,笔者都乐观将无烟列车的开行“落到实处”。

        另外,整治普铁吸烟行为也不能仅仅依靠事后的惩处,草草了事。以具体的事例,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获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有时,详细报道某个具体实例的惩处,所引发的社会效果,比在公共区域张贴多少张宣传标语都管用,就如前不久的“郎永淳酒驾事件”,利用其“名人身份”,再一次为“酒驾入刑”提供了免费却深刻的宣传。

        禁烟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立法禁烟只是治标之举,服务广大老百姓的普铁列车更不应该成为“二手烟”的重灾区。笔者认为,普铁禁烟,让旅客“有尊严”的呼吸,必须坚持道德和法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公共场合不吸烟和开车不喝酒一样,逐渐成为社会习惯。(张鹏)

你可能感兴趣的:(普铁禁烟,让旅客“有尊严”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