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云下无雪的年》后记

小说动笔于今年2月8日,那天是大年初一,早晨下了一场雪,一场久违的大雪。

那会儿,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已运作一段时间,始于2015年8月27日。正如我在创刊号中所说,开始时只是想专注于健康和企业健康管理领域,写一些专业文章,分享和推广一下健康理念,非商业化运作,纯个人爱好,自娱自乐。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那段时间,也正好有机会集中性的读了一些书,各种类型的书,当然也包括相当部分的文学作品。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地发现,如果抛去专业和工作这些客观因素,单纯从个人兴趣出发,我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喜爱要远远超过其他类书籍,如果读过一本小说,当然要是好的小说,再读其他书籍,就味同嚼蜡一般。渐渐深刻体会到,文学,尤其是小说的独特魅力,明白了为什么在人类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那些经久不衰的经典名著往往都是小说,因为一部小说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段人生,它包罗万象,除了脍炙人口的故事外,也将文字之美发挥至极至,并蕴含了作者所有想要表达的思想、价值、理念、和眼中的世界。

儿时一点点模糊的文学梦就这样被悄悄的唤醒了。

于此同时,自己那会儿也有幸可以安静下来,规律的运动,跑步,读书,写作,陪伴家人,可以静静的观察这个世界,可以静静的独立思考。惊喜的是,慢慢地,发现自己开始变得更加好奇,好奇周遭所有的人、事、物,就如同初生婴儿般渴望重新审视整个世界,认真观察和感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景。也变得更加敏感,容易感动,心中充满了感恩。彷佛身体的细胞正被慢慢打开。

其实,我们刚出生,细胞是打开的,是向整个世界开放的,观察、体验、吮吸着周围的一切养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变得“成熟”,变得“聪明”,变得“世故”,我们的细胞也渐渐被蒙上了一层油脂,封闭了与外界的连接,至少是相当部分的连接。

这种细微的体验和变化,需要一种方式去抒发,去表达,于那会儿的我,那就是文字。

于是,慢慢地,专业文章写的少了,开始写一些随笔或散文。慢慢地,短篇,无论是专业文章,还是随笔或散文,都已无法满足内心的那股冲动和情绪,直觉告诉我,该是时候写点什么了,那就是,小说,长篇小说。

时值回家过年,时值辞旧迎新,就想写写那些年,在异乡,我们的青春。新西兰又被称为“长白云之乡”,那里,有年,但无雪,因此就姑且命名为《长白云下无雪的年》。小说中女主人公之一也取名为“雪”,皆源于此。

这就是这部小说的由来。没有计划,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想写点什么,而时间、地点、环境种种因素又恰完全就绪,就写了。仅此而已。

至于内容,完全没有规划。没有人物设计,没有故事框架设计,自然也不知道要写多长,只是想写部长篇,关于青春和记忆的。写的过程,当然也会想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但多数情况下,没有布局谋篇,基本跟着内心的那股热流在写,它流到哪我就写到哪。然后,在认为该结束的时候,结束。

写的过程,很享受。虽然除了春节,只能下班时写,忙起来时一周只有周末才有时间动笔,这当然占用了自己相当多的业余时间。但,每一次打开电脑,敲动键盘,看着一个个文字在纸上跳跃,我的内心都是兴奋的,也是平静的,那会儿,整个世界里只有我和我的文字。每每那时,我都清楚的知道,我在做一件我注定要做的,何时开始都该算是最好的开始的,我内心真正热爱的一件事。

这部小说前后共耗时约4个月,47章,10万余字。基本每次写一章,每章1千余字到3、4千字不等,每次从构思,到撰稿,到修改,到审阅,到发文,要花去几个小时。每写完一章即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发布,后期也同步发表于17K小说网。

平心而论,在当代的中国社会,已没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读读书,写写字了,尤其是通过网络发表的长篇小说,而且是作为小白一枚的处女作。包括我本人,也很少看网络文章,平日只读纸质书。因此,期望并不高。

即便如此,虽然没有推广,就如之前的文章一样,本着自娱自乐的态度,依旧有一些朋友持续的关注和支持,在这里,我必须向所有读过、关注、支持、和给出建议的朋友表示最诚挚的感谢。虽然只是自己瞎玩,但大家的支持和互动,也确实给予了我更多写下去的动力和乐趣。

最后,我想说的是,生命不息,文字不止,我会继续写下去。会写一切我想写的文字。敬请期待我的下一部。

再次感谢所有家人、朋友和读者的支持!

祝大家平安、健康、喜乐!

老麦 (康冰)

2016年6月13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白云下无雪的年》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