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197天
01
去年,海底捞上市,创始人张勇夫妇身价暴涨。
同时,上市时和张勇一起敲钟的COO杨利娟的身价,也蹿升至30亿,被称为中国最牛服务员。
杨利娟,1978年生于四川简阳农村。初中没毕业就辍学打工,到餐馆做服务员。
后被张勇相中,开始从海底捞服务员做起,一步步到领班、店长、区域负责人、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
杨利娟的故事,让很多人感慨,跟对老板很重要、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等等。
但事实是,一开始就在海底捞做服务员的人不少,但最终也只出了一个杨利娟。
看了她的经历,我发现,除了比普通人更努力、更拼外,杨利娟的思维方式同样功不可没。
在记录她的故事中,有这样几处细节。
刚到海底捞时,杨丽娟发现,在这里当服务员,很不一样。
“老板会逼着你每天记录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还逼你学电脑、学驾照……”
刚开始,她也不适应,觉得自己来当服务员的,干嘛还要写总结、学电脑?
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她不懂,但在其他人都嘴上应付了事、浑水摸鱼时,她每天坚持写总结、还经常去新华书店看书。
当别的小姑娘领了工资买裙子时,她买了一个键盘,让复印店的人教她打字。
后来又攒了7000元买了台电脑,报名参加电脑班,成为了当时店里最早会电脑的人。
杨利娟单独管理海底捞西安分店时,压力大到崩溃,打电话给张勇,一边哭一边说:
“张大哥,我真的干不来了,我不想做了!”
张勇把她训了一顿:生意不好,我们慢慢做。但是,你不想学习,不行!你这么年轻,你什么都能学会!
挂了电话,杨丽娟擦干眼泪,想了想老板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继续开始学习。
这个初中没毕业的女孩,在海底捞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修提升自己,职位也一步步提升。
最终,从一个初中没毕业的服务生,成为如今上市公司的首席运营官。
02
很多人喜欢说:“社会阶层已经固化”、“通往上层的路正在关闭”等等。
寒门越来越难以出贵子,这是事实。
北京大学副教授刘云杉做过统计:
80年代,北大学生三成出自寒门。
90年代,寒门比例开始逐渐下滑。
2000年后,寒门比例仅占一成多。
但你会发现,现实中总有一类人,他们能够跳出命运的局限,跃入更高层次的阶层。
比如,前面提到的杨利娟。还有很多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原生家庭的阶层,改变命运的人。
对杨利娟来说,我想成长型思维是她成功的关键点。
你会发现,在其他服务员都应付了事的时候,只有她拼尽全力,不断学更多、更新的知识,提升自己。
这点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因为人都是从众的,在身边的人全都不以为然,甚至可能还会“劝”你别学的环境下,真正能做到坚持自己的人,少之又少。
有句话说:“把人困住的,永远是他自己”。
深以为是。
生活中,多少人在建立了自己的基本思维模式后,就再也不见变过,听不进去别的道理,接受不了不同的观点。
所以说,真正可怕的,不是阶层的固化,而是思维的固化。
03
思维固化,和年龄、学历、职业无关,它更多的是和一个人的心态挂钩。
防止思维固化,就要学会警惕生活中,容易导致思维固化的2种心态。
①稀缺心态
有这样一个故事:
印度克延比都蔬菜市场很是繁荣。这里,生活着一群很穷的小商贩。
每天清晨,他们会向富人借1000卢比。
然后去进货,卖完可收回1100卢比。晚上,他们要还给富人1050卢布。
也就是说,他们一天的收入是50卢比。
其实,只要小贩不把这50卢比全花掉,每天省下5卢比用于第二天进货。
基于复利的作用,他们只需要50天,就不用再去借这1000卢比的本钱了。
这样美好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很容易就实现。
但在那里,没有一个小商贩做到。
“他们天天就那样重复着,分出利息达九年之久。”
为什么会这样呢?
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专门写了《稀缺》这本书,来研究以上现象。他对稀缺的定义如下:
稀缺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换句话说,稀缺心态,就是一个人越缺什么,就越在意什么。
比如说,上面的这些印度小贩,就处在一种稀缺状态中。
穆来纳森说:
“长期处于稀缺状态的穷人,会被稀缺心态消耗大量带宽(一个人心智的容量),其判断力和认知能力会因过于关注眼前问题而大大降低,而没有多余带宽来考虑投资和长远发展事宜。”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词条《256:稀缺》中也说:
稀缺心态会影响思维。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我们看来很简单有利的投资方式,却没有一个小贩去做。
因为这些小贩都长期处于稀缺心态中,他们的带宽,早已被稀缺塞满了。
他们没有多余的带宽,去容纳下更多思考,不管是他的认知还是判断能力都会下降。
长此以往,思维方式也就自然而然地固化了。
而这,也是穷人越来越穷的根本原因。
04
②刺猬心态
网络世界中,有一种人特别奇怪,不管发生什么,他们都是:先喷为敬。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不会这么直白,但却会转换一种方式:习惯性反驳。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人,不管你跟他说什么,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先否定。
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讨论大学毕业后,究竟是留在大城市好,还是回家乡好。
有人说:“还是留在大城市好,发展空间更大一点,赚的也多。”
他马上说:“大城市压力大啊,这房价,几个人买得起?”
有人说:“回家乡好,离父母近,找个安稳的工作,日子安逸。”
他立马啧啧回道:“好个啥,小城市没前途,遛个弯都能碰到七大姑八大姨。”
总之,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能找到理由反对。
最后有个朋友受不了,问他:“那你说,到底怎样更好?”
他回一句:“各有利弊啊。”
众人无语。反正,好话赖话都叫他一人说光了。反对,只是他的本能。
我最近发现,很多所谓的“喷子”,或是生活中习惯性反对的人,他们往往不会有什么建设性的观点,就是一味地不赞成、反对。
听见任何东西,第一反应就是:
“不是、不对、你错了......”
总之,很多人到后来都变成了为反对而反对。
其实,这种人就是具有一种典型的“刺猬心态”。
看到什么东西、言论,就本能地的变成一只刺猬,非要别人的挑出毛病才行。
更可怕的是,这类人还喜欢给自己戴上“独立思考”的帽子。
却不知,这种习惯性防卫的态度,不仅遭人厌烦,而且对个人成长也极其不利。
因为,一旦你开始习惯性否定他人,你就再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吸收不了好的观点,自然也就陷入了思维固化。
05
事实上,每个成年人都会有自己的思维定势,这不是一件坏事。
最坏的是,你陷入了自己的思维定势中,就再也听不见其他意见,不再进步,不再学习。
而一个人的思维从什么时候开始固化呢?
就是从,不再学习进取的那一刻开始的。
罗振宇说:
今天的中国,社会分层还没有完全形成,教育分层还远着呢,所以这是一个大好的时机,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而超越自己的阶层。
对于普通人来说,思维的差距,往往就决定了收入的差距。
因此,思维的固化,也会让自己的阶层逐渐固化。
所以,要想让自己的阶层不固化,最要紧的是小心思维的固化。
只要我们不固守在原有的思维框架里面,止步不前。
相信,总有一天,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