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人民的名义》想到的

和父亲小聚时闲聊,父亲说起村里两户人家,有些羡慕他们有能力将子女都护拢在身边,可以享受天伦之乐。

父亲对我们家兄弟姐妹四个,分别在四个省份的四个城市生活,表示遗憾。我们一个在福建泉州、一个在广东中山、一个在山东临沂、一个在老家湖北武汉,彼此团聚的机会很少,相互帮衬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父亲的言语中,对我们四个相隔甚远的现状,有一丝丝亏欠感。

那两户人家,一户富家,在当地开采矿产、石头,钱财疏通关系网,将孩子安置在家乡的国企,衣食无忧。一户官家,由村党支书做到国企管理人员,权利疏通关系网,将孩子安置在家乡的国企,生活有保障。

他们都很低调,藏富不漏、有权不显。但是,几个典型的事例足以看出他们的能量和气场,如,富家的女婿本在国企上班,在那个违反计划生育就丢工作的年代,女儿生了二胎,相安无事;如,官家的弟弟本是牢狱刑满释放,出狱后一样去了镇上最好的国企就职,儿女们就更不用说了,安排在他权利范围内的企业就职。

他们的亲戚家眷,凭借着他们的荫蔽,活得似乎更加滋润、富足。虽然没有呈现出“一人得当、鸡犬升天”的景象,但是,一些钱和权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我至今对富家丢的金黄色的香蕉皮和官家的满柜子的名酒记忆犹新。甚至是,村里最能收获鱼的池塘,大的份额都是他们的,每年年底分的鱼比一般人家多得多。


追《人民的名义》想到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些小时候我看在眼里却无法理解的事儿,是耳濡目染教会我初步认识的钱权和官场实例。

八十年代初,小姑姑在邻镇上搭棚子做小生意,后来做得逐步有些规模了。恰逢当时社会风气恶化,“严打”的前期吧!流氓烂仔对做小生意的人骚扰、敲诈勒索,要定期交保护费。从开始的顺走烟酒,恶劣到后来逼迫给钱,报警到当地公安局,无济于事。

我依稀记得,后来姑爹请了这家富人出面,请黑道人物出面调解。说白了,面子是由钱养大的。

以上,是最近追热剧《人民的名义》想到的。

剧情里的一些事儿,还令我联想到最近一年里,主导了几次因小区内外管理失当造成广大业主生活困扰和出行不便的请愿维权活动,其中的艰难,不堪细表。

《人民的名义》这样的好剧,适合自嗨。看完后,嗨得一塌糊涂。而现实呢?是怎样还是怎样。李达康,候亮平,易学习,沙瑞金在哪里?呵呵……不知道。

小区内,乱搭乱建、脏乱差、狗队横行、消防设施缺失,找谁?小区外,小商贩占道经营、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或倾倒在河里,找谁?物业管理处、居委会、城管,城建局……找谁都是给老百姓诉苦,各种困难、各种原因、各种解释,解释、解释、再解释。发生火灾,还是只有原因解释……以人民的名义,好好地解释。


追《人民的名义》想到的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人民的名义》想到的)